當前位置: 首頁>> 工作動態>> 部門信息
 
牛盾:優化生産結構佈局 促進遠洋漁業持續發展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2年05月29日 10時42分   來源:農業部網站

    我國遠洋漁業自1985年起步,已經走過了27年的發展歷程。27年前,中水集團13艘漁船、223名船員組成我國第一支遠洋漁業船隊,滿載著黨中央的殷切希望、滿載著漁業人的夢想,走出國門、駛向深海,揭開了我國遠洋漁業發展歷史的光輝一頁。27年來,我國遠洋漁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綜合實力和國際競爭能力明顯提升,取得了跨越式發展和輝煌成就,在發展規模、裝備質量、行業隊伍、管理水平、研發能力、産業鏈建設等方面不斷取得新進展,形成了“政府引導、企業為主、協會組織、科研支持”的有序靈活發展機制,走出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遠洋漁業發展道路。在緩解我國近海漁業資源壓力、維護我國海洋權益、保障國家食物安全、帶動漁區經濟社會發展和漁民致富、豐富國內水産品供應、促進對外友好合作等方面都發揮了重要作用。

    發展成就與經驗

    遠洋漁業的長足發展,得益於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重視,得益於相關部門、各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得益於行業組織的精心協調和服務,得益於遠洋漁業企業的拼搏進取以及幾代遠洋人的奮力開拓,得益於堅持改革創新精神,得益於科技力量的支撐和保障,得益於開放務實的國際合作思路和方法。

    國家強有力的政策支持,促進了我國遠洋漁業的快速發展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遠洋漁業。2001年10月20日,國務院批准《我國遠洋漁業發展總體規劃》,相繼制定了一系列政策促進措施。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要求“扶持和壯大遠洋漁業”、十七屆五中全會提出“發展海洋經濟”的國家戰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提出“發展遠洋捕撈”,都體現了黨中央、國務院對發展遠洋漁業的重視和期望。

    在國家政策支持下,我國遠洋漁業企業競爭力逐漸增強,漁船裝備水平不斷提高,産量逐步提升,産業結構顯著優化,隊伍不斷發展壯大,參與國際漁業資源開發的能力不斷增強。至2011年末,遠洋漁業企業達116家,遠洋漁船1628艘,遠洋漁業總産量、總産值分別達115萬噸、126億元,作業海域遍佈37個國家的專屬經濟區和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公海及南極海域,在海外建立了100多個代表處、合資企業和後勤補給基地。遠洋漁業企業實力不斷壯大,成為我國外向型經濟中的一支生力軍,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的融資源開發、政治外交和經濟發展于一體的海洋資源戰略開發之路。

    遠洋漁業産業結構不斷優化,遠洋漁業資源開發能力顯著增強

    2001年以來,我部積極推動遠洋漁業産業結構調整,鼓勵企業加快發展公海大洋性漁業,實現了作業方式從單一拖網作業向拖、釣、圍等多種方式結合轉變,作業船舶從小型漁船向大型現代化船舶轉變,經營內容從單一捕撈生産向捕撈、加工、貿易綜合經營轉變,遠洋漁業結構不斷優化,利用公海漁業資源能力顯著增強。大洋性漁業在整個遠洋漁業中的比重從10%增加到50%以上。其中,金槍魚生産漁船已達350多艘,特別是超低溫金槍魚漁船已從2001年的41艘發展到目前的153艘,金槍魚圍網漁船從空白髮展到目前的20艘;魷釣漁船近400艘,其中大中型專業魷釣船達150多艘,船隊規模和産量均處於世界前列。成功開發了東南太平洋竹莢魚、東南太平洋魷魚、印度洋鳶烏賊等公海漁場。2009年,又拉開了南極海洋生物資源開發的序幕,並取得實質性進展,大型拖網加工漁船開始在南極海域進行磷蝦生産。

    對外漁業合作全面展開,國際地位顯著提升

    多年來,我們一直堅持在國際漁業管理框架內發展遠洋漁業,堅持資源養護與合理利用相結合,認真履行負責任漁業國家承諾。目前,我國已經加入了8個國際漁業組織,與12個多邊國際組織建立了漁業合作關係,嚴格履行相關國際義務,遵守有關漁業管理措施和決議,堅決支持國際社會打擊非法捕魚行為。與此同時,按照“互利互惠、合作共贏”的原則,我國與有關國家簽署了14個雙邊政府間漁業合作協定、6個部門間漁業合作協議,企業通過在有關國家投資收購開展合作的方式更加成熟,為合作國家的數十萬人提供了就業機會,為當地社會經濟發展做出了貢獻。

    遠洋漁業産業鏈條不斷延伸,産業實力不斷壯大

    以金槍魚圍網漁業、超低溫金槍魚延繩釣漁業、大型魷釣漁業、大型拖網加工漁業為代表的裝備水平較高、生産效率較高的集約型船隊發展迅速,帶動了整個遠洋漁業生産力和競爭力的提高。同時,遠洋漁業的産業化特徵日益凸現,産供銷結合逐步趨向緊密,市場吸納和接受能力逐步增強,産業鏈條初步建立並逐步延伸。目前專業加工企業已發展到30多家,遠洋漁業産品專業冷藏能力超過20萬噸/次。其中,金槍魚加工營銷企業16家,儲藏能力達3萬噸/次。一些企業還在境外興建了碼頭、加工廠、冷庫、船網修造廠等陸地設施,充分體現了合作中的互利和雙贏。

    科研力量增強,科技支撐和保障能力不斷提高

    遠洋漁業科研技術力量正在不斷擴大和增強。以上海海洋大學、中國海洋大學和中國水産科學研究院東海、黃海、南海水産研究所為主組成了遠洋漁業專家顧問團和5個專業技術組,為遠洋漁業項目的設立、運作和生産提供專業的技術諮詢和指導,在開展遠洋漁業數據資料的系統調查、收集與研究,執行生産應急調研和技術指導任務,參與多邊國際技術交流與研討,落實遠洋漁業資源探捕和觀察員計劃等方面發揮了積極和重要的作用。科研技術與生産有機結合、同步推進,初步形成了産學研相結合的行業發展模式,大大提高了遠洋漁業可持續發展能力。

    管理制度逐步健全,行業協調服務功能不斷完善

    針對遠洋漁業專業性和涉外性強、從業風險大的特點,我們積極適應國際規則,建立健全監管制度,對遠洋漁業實施有效監管。根據《遠洋漁業管理規定》,目前我國遠洋漁業實行準入審批、年度審查和行業自律三大基本管理制度,建立了以生産情況報告、標準化捕撈日誌、漁船船位監測、派遣國家觀察員、簽發合法捕撈證明等為主要內容的監管體系,對重點遠洋漁業項目實施分類指導和管理,對促進遠洋漁業持續健康發展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同時,積極扶持建設遠洋漁業行業組織,充分發揮其協調、管理、服務功能。在政府主管部門指導下,行業組織以“服務成員企業、輔助行政決策、加強行業自律、完善行業體系、促進交流合作”為宗旨,以促進行業發展為目標,摸索出了一條適合我國遠洋漁業發展特點的協調服務模式,將各遠洋漁業項目組織結合起來,為遠洋漁業發展提供了切實、廣泛、有效的行業平臺支持。

    面臨的困難與制約

    國際漁業形勢日趨嚴峻

    1994年《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生效後,世界海洋秩序發生了深刻變化,各區域性漁業管理組織相繼成立,幾乎涵蓋了所有公海作業海域,漁業資源養護和管理日趨嚴格,對遠洋漁業發展提出了更高的技術標準和要求。基於我國遠洋漁業起步較晚的現實,以及國際社會對漁業資源“先佔先得”的歷史分配格局,我在國際漁業資源的競爭中處於劣勢;各漁業資源國開始重視併發揮其漁業資源的綜合價值,競相調整入漁政策,使得我國遠洋漁業發展空間受到制約,漁業企業面臨著不斷提升的入漁門檻。

    基礎裝備水平不高

    我國遠洋漁船多是從近海捕撈漁船改造而成,漁船裝備落後,機械化程度低,老齡化現象嚴重,難以與裝備和技術先進的發達遠洋漁業國家和地區抗衡。不僅如此,我國遠洋漁業産業主要集中在捕撈生産環節,産品附加值低。我國遠洋漁業船隊在境外普遍缺少綜合性的漁業基地,在漁船修造、後勤補給、加工銷售等方面受制於人,增加了生産成本和不穩定性,難以應對國際漁業産業化發展趨勢的挑戰。

    科技支撐能力仍然較弱

    長期以來,我國在遠洋漁業科技研發方面投入較少,對國際漁業資源等基礎調查研究不足,對主要漁業資源分佈、變化規律和漁場掌握不準,難以為決策和企業開發提供有效依據;對漁船、船用設備、網具和捕撈技術研究重視不夠,沒有集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為一體的國家級科研平臺,成為我與發達遠洋漁業國家主要差距之一。

    作業力量相對分散

    我國100多家遠洋漁業企業中,民營企業佔90%以上,中小企業偏多,作業力量分散,抗風險能力和國際競爭力較差。尤其是面對資源國“投資入漁”的要求,由於建設碼頭、加工廠、冷庫等資金需求較大,經營風險較高,中小企業往往望而卻步,失去了較多的“走出去”發展合作的機會。

    人力資源不足

    遠洋漁業項目均在公海或境外實施,環境比較複雜,對專業人才的需求呈現出複合型、外向型的發展趨勢。我國現有的遠洋漁業人才隊伍不能滿足發展需要。一是基礎人力資源隊伍整體素質偏低;二是具有遠洋漁業相關專業的大專院校少,且專業設置與人才需求不相適應;三是船員招聘主要是誰投資誰選配,船員文化水平不高,安全意識和海上技能較弱;四是遠洋漁業船員流向境外漁船和國內運輸業船舶的現象嚴重。

    未來發展思路與對策

    為適應當前國際形勢,積極應對面臨的困難和挑戰,我們要繼續實施“走出去”發展戰略,積極利用“兩種資源、兩個市場”,以加快轉變遠洋漁業發展方式為主線,以提升遠洋漁業綜合實力和國際競爭力為目標,以優化生産佈局、加強能力建設、完善産業體系、提高管理水平為重點,堅持發揮市場機制與政策扶持相結合,著力增強企業實力和産業綜合效益,堅持國內管理和國際規則相銜接,促進遠洋漁業規範有序發展,努力將我國遠洋漁業建設成為佈局合理、裝備優良、配套完善、管理規範、支撐有力的現代産業體系。

    提升遠洋漁業戰略目標,加強政府扶持與協調管理能力

    扶持和壯大遠洋漁業,意義重大而深遠。大力發展遠洋漁業,合理開發利用海洋漁業資源,有利於緩解我國人均資源短缺、保障優質動物蛋白供給、維護國家食物安全,有利於實施“走出去”發展戰略、開發利用“兩種資源、兩個市場”、促進經濟又好又快發展,有利於改善漁業産業結構、拓展漁業發展空間、提高産業綜合實力和國際競爭力,有利於增強我國在相關國際領域的地位和影響力、鞏固深化我與有關國家的友好合作關係,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同時,發展遠洋漁業還能帶動船舶及裝備設計製造、水産品冷藏加工和物流等相關産業的發展,對建設現代漁業、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增加農漁民就業和收入、調劑國內市場水産品供給等也具有重要意義。發展遠洋漁業既是企業行為,也是國家行為。我們需要提升遠洋漁業戰略目標,在穩定現有政策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大、拓寬、提升、整合扶持政策,建立適合我國遠洋漁業發展的長效政策扶持機制。針對當前國際漁業形勢,通過政府間的務實合作,建立起政府支持、行業協調、企業發展的對外合作格局。

    優化生産結構佈局,增強遠洋漁業持續發展能力

    按照遠洋漁業發展總體思路,統籌規劃,科學佈局,加強分類指導,促進遠洋漁業健康全面發展。要在國際漁業組織的管理框架下,合理開發利用漁業資源,推動大洋性漁業有序發展,進一步增強公海漁業資源開發能力;要以“互利互惠、合作共贏”為原則,以轉變合作模式、提升管理水平和防範經營風險為重點,加強政府間雙邊漁業合作磋商,鼓勵企業與入漁國建立互利互惠、長期穩定的合作關係,推動過洋性漁業轉型升級。

    加強船隊裝備建設,提高遠洋漁業整體競爭能力

    以提高遠洋船隊競爭能力和生産能力為目標,本著節能、環保、高效、安全的原則,運用現代科技手段,積極推動遠洋船隊裝備建設,引導漁船和船用裝備的更新、改造和升級,實現遠洋漁業生産的規模化、集約化、專業化、科技化和現代化,建立面向國際、面向未來的現代化船隊力量。鼓勵建造專業化、標準化、現代化的遠洋漁船替代老舊漁船,發展符合國際市場準入標準及雙邊入漁協議的新型專業化漁船。支持行業節能減排工作,鼓勵發展節能環保安全型漁船,鼓勵企業研發節能降耗技術産品,支持引進、擴大和推廣先進的節能減排技術,有效降低企業生産成本,促進節約環保型遠洋漁業建設。

    促進基地建設,延伸産業鏈條,轉變遠洋漁業增長模式

    採取適當合作方式,鼓勵和支持建立一批集加工、運輸、銷售為一體的綜合性遠洋漁業境外生産基地,為遠洋漁業發展提供基本依託。基地的建設可採用“一家建設、有償服務”,或“多家共建、共同使用”等多種靈活方式,全面組織做好漁機研發生産、甲板機械、助漁導航、漁獲運輸、銷售和後期加工升值、産品品牌等諸多環節建設。一些重要的遠洋漁業項目要在漁船修造、冷凍設施、漁獲運輸和市場開發等方面取得實質性突破,形成綜合實力較強的發展力量。

    加強資源探捕力度,提高科技研發能力

    遠洋漁業是資源依賴型産業。為此,要大力加強資源探捕工作,增加政府扶持力度,逐步改變或完善傳統的、落後的資源和漁場定位方法,融入和利用更多的現代科技手段,提高海上捕撈能力,提高生産效益。要加強資源探捕調查工作,建設專業的遠洋漁業資源調查船隊,推進漁業資源常規化調查監測。加大遠洋漁業科技投入,加強對先進遠洋漁船、船用設備、新型漁具漁法及捕撈節能降耗技術的開發研究,提高遠洋漁業自動化、信息化和數字化水平,增強科技創新對遠洋漁業發展的支撐和推動作用,加快科技成果的轉化與應用。

    加強人力資源隊伍建設,構建“和諧”、“平安”的遠洋漁業新秩序

    漁業生産,以人為本。遠洋漁業不僅要注重經濟效益,還要注重社會效益,為此要從制度和秩序規範等源頭建設入手,提高遠洋漁業船員隊伍素質,形成嚴把源頭、統一培訓、持證上崗、嚴格操作、規範管理的遠洋漁業船員制度體系,打造一支素質過硬的遠洋漁業船員隊伍。要注重和加強漁船安全生産管理工作,建立健全遠洋漁業安全生産責任制,提高管理人員責任意識,及時制定和完善有關安全措施。根據遠洋漁業生産規律和項目特點,建立切實可行、反應迅速的應急機制,做好事前預防,加強信息通報,將涉外事件和安全責任事故的發生率降至最低,確保一線人員生命財産安全。

    加強市場拓展能力,為遠洋漁業發展提供市場依託

    要努力推進國內市場開拓工作,徹底改變依賴境外市場的被動局面。要引導企業走優質捕撈、精加工、貿易相結合的産業化發展路子,促進建立質量效益型經營模式,推動行業經濟增長轉型升級。要加強産品分級、收購、加工、運輸、儲存、銷售、廢棄或銷毀等環節的管理,結合遠洋漁業企業分佈及區域發展規劃,在國內建立具有新鮮、衛生、安全等國産品牌特色的水産品加工和集散基地,完善大宗捕撈品種冷庫和加工設施體系。加強冷鏈配送和國內外銷售網絡建設,推動捕撈企業與批發市場及超市對接。要提升魷魚、金槍魚等重要魚種的加工層次,注重提高産品附加值,積極拓展水産品綜合利用與開發,推動實施純天然産品的行業品牌戰略。

    努力推動“走出去”戰略,繼續加大國際漁業合作與交流

    繼續實施“走出去”戰略,按照“政府主導、協會組織、企業實施”的對外漁業合作機制,更好地應對國際海洋權益和管理機制帶來的新挑戰,積極參與國際海洋生物資源養護管理規則的制定,擴大合作範圍和領域,爭取合理的捕撈配額和更大的話語權,維護我國遠洋漁業國際權益。學習世界發達遠洋漁業國家和地區的經驗做法,在加強政府間合作的基礎上,利用行業組織操作靈活、運作便捷、信息廣泛的優勢,發揮行業組織的協調、聯絡與溝通、組織作用,積極開展民間對外合作。

    加強履約能力,樹立負責任遠洋漁業形象

    鋻於遠洋漁業涉外性和政策性較強的行業特點,遠洋漁業應從樹立國家國際形象的高度出發強化自身履約能力,特別要在國際規則框架下提高資源養護意識,不該捕撈的堅決不去捕撈,違法和違背國際規則的行為堅決不做,恪守既定規則,增強知法和守法理念。為此,要從加強行業自律化管理、提高行業規範化程度入手,搭建履約平臺,組織各專業項目企業,互相學習、互相監督,錘煉和提高素質,增強守法經營意識,避免違法違規成本消耗。還要加強對國際漁業法律法規和規則的學習和宣傳,適時推進行業自律化辦法和獎懲規則,以優帶劣,以快帶慢,推動行業自律化、規範化和一體化發展,提高履約能力。

    發揮協會的協調、管理、服務功能,加強行業建設能力

    近日,經國務院批准成立了中國遠洋漁業協會,這是我國遠洋漁業發展史上的一個里程碑,也是我國漁業發展史上的一件大事。中國遠洋漁業協會要以“服務成員企業、輔助行政決策、加強行業自律、推進産業發展、促進交流合作”為宗旨,健全組織結構、加強制度建設、培養人才隊伍,充分發揮好橋梁紐帶作用、組織協調作用、行業服務作用和規範自律作用,牢固樹立服務意識,及時發現、化解行業發展中遇到的問題,積極促進各省市、各地區遠洋漁業協作,注重發揮龍頭骨幹企業的模範帶動作用,鼓勵和引導企業進行各種形式的行業聯合與合作,搭建良好的合作平臺,促進企業提高經營管理水平,增強發展能力。要加強自身組織能力建設,培養鍛鍊出一支素質過硬、能力超強、業務精湛、穩定性強的行業協調服務人才隊伍,為我國遠洋漁業持續健康發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作者:農業部副部長 牛盾)

 
 
 相關鏈結
· 農業部召開全國農作物重大病蟲防控工作視頻會
· 農業部要求:努力把病蟲危害損失降低到最低限度
· 農業部:專家提出黃淮海夏大豆生産技術指導意見
· 農業部與浙江省簽署農業現代化建設合作備忘錄
· 農業部:標本兼治科學防控 堅決打好治蝗硬仗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