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工作動態>> 部門信息
 
農業部財政部在蘭州召開全國旱作農業工作座談會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2年06月08日 14時35分   來源:農業部網站

    6月7日,農業部、財政部在甘肅省蘭州市首次聯合召開全國旱作農業工作座談會。農業部副部長張桃林、財政部部長助理胡靜林出席會議並作重要講話,甘肅省省委常委、副省長李建華到會致辭。會議強調,發展旱作農業已成為抗旱減災奪豐收的一項革命性措施,旱作區已成為糧食生産新的增長點。下一階段,要加大政策、資金、科技等的支持力度,全面推進旱作農業發展,力爭“十二五”期間使自然降水生産效率提高10%以上。

    農業部副部長張桃林在會上強調,發展旱作農業的總體目標是實現“一個促進、兩個緩解、三個提高”,即:促進糧食增産和農民增收;緩解農業生産缺水矛盾,緩解乾旱對農業生産的威脅;提高水分生産力,提高農業抗旱減災能力,提高耕地綜合生産能力。“十二五”期間,要力爭使自然降水生産效率提高10%以上。突出“五個更加注重”,實現“五個轉變”,即:更加注重先進適用旱作農業技術推廣,全面提高天然降水利用效率,實現從對抗性農業向適應性農業轉變;更加注重抗旱減災技術應用,緩解乾旱對農業生産的波動性影響,實現從被動抗旱向主動避災轉變;更加注重農田基礎設施建設,提高農業生産條件,實現從廣種薄收向高産穩産轉變;更加注重區域發展的針對性,確定不同區域的發展方向和模式,實現由分散佈局向特色旱作農業格局形成的轉變;更加注重提升旱作農業科技生産水平,不斷突破制約旱作農業發展的技術瓶頸,實現由傳統旱作農業向現代旱作農業轉變。張桃林副部長要求,要重點抓好四項工作:一是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加強田間小型集雨蓄水設施建設,加強坡耕地治理改造,加強田型調整。二是構建技術支撐體系。圍繞作物集成技術、抓住關鍵問題集成技術,著力加強農環技術的研發和應用、加快旱作農業配套機具的研發,堅持把工程技術與生物技術相結合、良種與良法相結合、農機與農藝相結合、農技與農環相結合。三是提高物質裝備水平。加快普及各類專用農機産品、大力推廣膜下滴灌、微灌、噴灌、水肥一體化等節水灌溉設施、大力建設集雨窖池和配套提灌設備、大力推進先進技術、設備及設施的組裝配套。四是科學編制旱作農業發展規劃,形成各具特色的旱作農業發展新格局,力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加快旱作農業發展步伐。

    財政部部長助理胡靜林指出,充分發掘旱作農業生産潛能,對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促進農民增收、農業增效具有重要作用。旱區大多地區還是民族聚居區、陸地邊境區、革命老區和貧困地區,集“老、少、邊、窮、山、旱”為一體,進一步開發利用旱區農業資源,大力發展旱作農業,對於促進邊疆少數民族地區和諧穩定、貧困地區脫貧致富、加快革命老區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戰略意義。2010年開始,中央財政安排專項資金,用於支持西北、華北地區旱作農業技術試驗示範推廣,用於支持利用自然降水、促進土壤保墑增墑等先進旱作栽培和耕作技術推廣所需地膜等物料補助,農作物抗旱耐旱優良新品種以及農業增産高效抗旱新機具、新材料等技術的應用推廣補助。同時,通過“以舊膜換新膜”方式支持地膜等農業廢棄物回收再利用技術的應用推廣,改善農村生産和農民生活環境。今年,財政部、水利部、農業部聯合在東北四省區實施“節水增糧行動”,集中連片大規模推廣應用高效節水農業灌溉技術,同時,中央財政安排穩産增産技術補助34.6億元,主要用於對西南地區玉米覆膜、東北地區抗旱“坐水種”、東北水稻大棚育秧、冬小麥主産區“一噴三防”、南方早稻集中育秧、三熟制油菜“一促四防”等6項關鍵技術補助。此外,按照今年中央1號文件精神,大力健全完善基層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基層農技改革建設覆蓋全國所有的農業縣,夯實基礎,提升能力,穩定農業科技推廣隊伍,服務農民需要。胡助理要求,要抓住有利時機,切實採取有效措施,找準政策著力點,大力支持旱作農業技術的推廣應用。將農民接受、政府重視、技術成熟、先進適用的旱作農業技術送到田間地頭、千家萬戶。要通過深入總結實踐經驗,研究解決存在問題,引導農民收回殘膜,形成技術推廣的良性循環機制,將旱作農業這條路走好、走遠。同時,必須堅持“兩手抓”,即一手抓灌區糧食增産,一手抓旱區糧食增産。在灌溉農業區,要建成一批以改善灌溉條件為基本內容的高效節水高標準農田;在旱作農業區,也要儘快建成一批以旱作技術為主要內容的高標準農田,提高農業科技支撐與服務能力,為實現全國糧食持續穩産增産發掘新潛力、提供新能力。 

    據悉,我國有近10億畝耕地為無灌溉條件的旱地,乾旱缺水是制約我國農業發展的主要瓶頸。大力發展旱作農業是旱區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根本出路,長期以來,農業部、財政部等部門始終把加快旱作農業發展作為一項戰略性措施來抓。“十一五”以來,農業部組織編制了《全國旱作節水農業示範工程建設規劃》,印發了《農業部關於推進節水農業發展的意見》,連續五年召開全國農田節水會議,財政部連續多年安排節水示範項目,推動旱作農業發展。

    各地、各級農業部門和財政部門切實把發展旱作農業作為重大戰略舉措,取得了顯著成效:推廣集成了全膜覆蓋、坐水種、膜下滴灌、機械深松等旱作農業技術,初步形成了分區域、分作物的旱作農業技術體系。全國已建設旱作農業示範區500多個,示範面積達到1000多萬畝;2011年,以地膜覆蓋、膜下滴灌為主的旱作農業技術推廣應用面積達4億多畝。旱作農業重大技術的推廣應用,為提高糧食綜合生産能力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乾旱對農業生産的影響逐年減小,旱作區由原來的産量低而不穩變成了現在的糧食主産區。據統計,甘肅六年累計推廣旱作農業技術3160萬畝,累計增産糧食超過64億斤。陜西五年間全省凈增糧食超過36億斤,主要作物單産增長了10%,其中旱地玉米單産提高100斤以上,充分説明旱作區實現穩産高産大有潛力、大有希望。另據財政部初步測算,在灌區平均每增加1斤糧食生産能力需投入4-6元。而在旱區推廣全膜雙壟溝播等旱作農業技術,平均每增加1斤糧食生産能力僅需投入2元,推廣旱作農業技術有很高的比較效益。 

 
 
 相關鏈結
· 農業部:截至6月6日 全國已收穫小麥近1.4億畝
· 農業部發佈5日三夏機收進度:已收穫小麥1.26億畝
· 農業部:甘肅省白銀市景泰縣發生1起禽流感疫情
· 農業部:麥收面積超過億畝 跨區搶收掀起高潮
· 農業部:推進糧食增産行動全力奪取全年糧食豐收
· 農業部與天津市聯合開展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動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