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工作動態>> 地方政務
 
新疆:生態環境明顯改善 遏制土地沙化任重道遠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2年06月17日 10時26分   來源:新疆日報

    6月17日是第十八個世界防治荒漠化和乾旱日。對於新疆這個生態地理環境相對特殊的省區來説,做好防治荒漠化和沙化工作有著更加深遠的意義。

    新疆是世界10大沙塵暴源區之一,也是我國沙化土地面積最大、分佈最廣、風沙危害最嚴重的省區。長期以來,荒漠化、沙化導致植被減少、土壤流失,吞噬著人們的生存發展空間,更影響到全區乃至祖國西部的生態安全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近年來,新疆積極採取各種防治措施,土地荒漠化和沙化整體擴展趨勢得到初步遏制,荒漠化土地面積持續減少,沙化程度持續減輕,沙區植被狀況進一步改善,重點治理區生態環境明顯改善。

    根據新疆第四次荒漠化和沙化狀況監測公報,截至2009年年底,全區荒漠化土地面積為107.12萬平方公里,沙化土地面積為74.67萬平方公里。與2004年相比,5年間荒漠化土地面積凈減少422平方公里,年均減少84平方公里。沙化土地面積擴展414平方公里,由每年增加104平方公里,減為每年增加82平方公里,擴展速度持續減緩。十年堅守從“沙進人退”到“人進沙退”

    地處塔克拉瑪幹沙漠腹地的且末縣,是全國國土面積第二大縣,但全縣2/3的面積為沙化土地,從地圖上看且末,綠洲四面環沙,猶如一座“沙漠孤島”,是新疆乃至全國風沙危害最嚴重的地區之一。

    一年一場風,從春刮到冬,大風埋村屯,小風石頭滾。這是十年前且末縣生態環境的真實寫照。

    近10年裏,且末縣因地制宜開展大規模防沙治沙工程,累計24萬人次參與義務造林8萬餘畝,植樹940萬株,投資近6000萬元,在車爾臣河東側建成一條長12公里、寬2公里,總面積2萬餘畝的“綠色長廊”,擋住了與縣城僅有一河之隔的流動沙漠的侵襲。與10年前相比,且末年均沙塵暴天氣已由16.6天下降到9天,年均浮塵天氣由163天下降到97天,年均降雨量由20.3毫米增加到25.5毫米,人們的生存生活環境得到較大改善。

    如今,這個曾經“沙臨城下”小縣城,先後被授予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全國綠化模範縣、全國防沙治沙綜合示範縣、國家園林縣城、國家衛生縣城等榮譽稱號。

    地處準噶爾盆地東南部的奇臺縣也曾經有過這樣的經歷。奇臺縣在古爾班通古特沙漠前沿構築了一條以梭梭為主的寬3公里至5公里、長65公里的固沙林帶,共營造防風固沙林40萬畝,使風沙前沿的流動沙丘全部轉化為固定沙地。

    據統計,僅“十一五”期間,新疆就治沙造林1540萬畝,森林覆蓋率由2.94%提高到4.02%,綠洲森林覆蓋率由12%提高到23.5%。全疆有82個縣(市)基本實現農田林網化,45個縣(市、區)達到國家平原綠化標準,93%的農田得到了林網的有效保護。初步建立了以綠洲內部農田林網、綠洲外緣大型防風固沙林帶、天然荒漠林和山區天然林為主體的立體綠色屏障。科學治沙讓“萬畝黃沙”變“萬兩黃金”

    實踐證明,沙漠不僅能治,而且能夠變害為寶。新疆各地堅持治沙與治窮相結合,在確保生態改善的同時,通過發展沙區産業,增加農民收入。

    目前,和田地區已初步形成了以中藥材、經濟林果、沙區設施農業等為重點的沙區特色産業,並帶動了種植、加工、貯藏、運輸、銷售等相關産業的發展。

    在相關科技人員帶動下,和田地區現有人工紅柳面積30.60萬畝,接種大蕓面積達25.04萬畝。民豐縣若克雅鄉博斯坦村和于田縣奧依託合拉克鄉蘭幹吾斯塘村農民因種植紅柳大蕓,戶均年收入高達15000元以上,成為遠近聞名的“紅柳大蕓致富村”。

    新疆和田陽光沙漠公司在洛浦縣、于田縣建立近5萬畝沙漠玫瑰種植基地,近百戶農民種植玫瑰花的收入,佔其人均純收入的50%以上。而企業生産的玫瑰精油、玫瑰露、玫瑰花茶、玫瑰花醬等産品也遠銷日本、韓國,年産值近億元。

    和田地區治沙辦主任趙忠久説:“沙區農民依託沙産業後,有了穩定的收入,老百姓也積極參與荒漠植被的管護,把胡楊、紅柳等當做一筆來之不易的綠色財富。”“十一五”期間,新疆新增肉蓯蓉、沙棘、黑加侖、枸杞等特色沙區藥用植物種植36萬畝,總面積達110萬畝,帶動相關深加工企業近120家,年産值近20億元。以沙區藥用植物種植及深加工為主體的沙産業正在興起,並將成為繼特色林果業後又一新興林業産業。

    去年,自治區林業廳還專門印發了《新疆沙産業規劃綱要(2011—2020年》,鼓勵沙區建立競爭力強、區域分工合理、産銷統籌、覆蓋優勢産品的沙産業體系,提高沙産業現代化水平,為沙區鞏固生態建設成果,促進農牧民增收,推動沙區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奠定基礎。形勢嚴峻打好治沙長期攻堅戰“新疆的沙化形勢依然嚴峻,沙化土地在局部地區仍在擴展。目前,全區還有81個縣市、120多個農墾團場的近1800萬人長期飽受風沙危害。”自治區防沙治沙工作協調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王天斌説。

    據了解,目前新疆沙化土地仍以每年82平方公里的速度擴展,每年因風沙危害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達30多億元。土地沙化仍是制約新疆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

    乾旱少雨、大風頻繁、沙漠面積大是長期以來導致新疆存在土地沙化的自然因素;天然草原的過度經營、森林資源的嚴重超採、土地資源的粗放開發等加劇土地沙化的人為因素也不容忽視。同時還存在專業隊伍缺乏、防沙治沙成本大、資金困難等問題。

    在新疆,一般情況下治沙成本在1200元/畝至1800元/畝之間,由於新疆各地財政收入有限,政府在工程性防沙治沙中急需項目和經費的支持。“我們規劃的河東治沙基地項目面積達30萬畝,總投資需8.9億元,資金短缺問題是我們目前防沙治沙工程建設的最大困難。”且末縣林業局局長蔣建安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治理過程中,一些對沙漠認識上的誤區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治理效果。沙漠在地球上有其存在的必然性,地球上各種生態系統相互支持和制約,組成了全球的大生態系統。人類與沙漠的正確關係應當是:人與沙漠和諧共存,既要避免‘沙進人退’,也不要盲目地‘向沙漠進軍’。”王天斌提醒説。

    不過,自治區將推進實施準噶爾盆地南緣和塔裏木盆地周邊防沙治沙工程,以建立完善穩固的綠洲防沙治沙生態防護體系為重點,通過營造大型防風基幹林、綠洲內部農田防護林和實施林草植被的封育保護,遏制土地沙化擴展趨勢,保障綠洲生態安全。 

 
 
 相關鏈結
· 新疆沙化土地面積擴展速度減緩 生態環境改善
· 新疆2010年將造林400萬畝 治理沙化土地690萬畝
· 陜西5年完成沙化土地治理897萬畝 超額完成任務
· 力爭到2020年 全國可治理沙化土地的一半以上得到治理
· 寧夏回族自治區治沙播綠10年減少沙化土地80萬畝
· 內蒙古自治區荒漠化、沙化土地持續雙減少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