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汛以來,西南等馬鈴薯主産區雨水偏多,十分有利於馬鈴薯晚疫病發生流行。為加強防控工作,促進産業健康持續發展,6月22日,農業部在扶貧開發綜合試點縣、“中國南方馬鈴薯之鄉”——貴州省畢節市威寧縣召開全國馬鈴薯晚疫病防控工作現場會,全面分析病害發生形勢,研討防控對策措施,要求各地認真貫徹全國農作物重大病蟲防控工作視頻會議精神,強化屬地防控責任,加強監測預警,採取綜合防控措施,嚴控病害流行,保障生産安全。
馬鈴薯晚疫病具有流行速度快、防控難度大、危害損失重等特點,是影響馬鈴薯産業穩定發展的關鍵因素之一。會議分析認為,受春季以來降雨頻繁、雨水偏多影響,貴州、重慶、四川等西南大部春播馬鈴薯主産區晚疫病偏重流行,程度顯著重於上年和常年;6-8月份,西北、華北、東北夏播馬鈴薯主産區降水偏多,60%以上的品種為感病品種,且豐雨期與病害發生流行期較為吻合,病害流行風險明顯高於常年。預計今年全國馬鈴薯晚疫病偏重以上程度流行,發生面積3500萬畝,佔播種面積的40%以上,比常年增加16%,將嚴重威脅馬鈴薯生産安全。
晚疫病是影響馬鈴薯生産的惡性病害。會議研討認為,控制病害流行危害,應根據不同區域發生危害特點,因地制宜嚴把“四關”。一是選用脫毒無病種薯,把好源頭關。建立原原種、原種、一級種三級種薯繁育體系,生産並指導農民選用脫毒無病種薯,做好播前切塊消毒和晾曬處理,逐步淘汰自留種。二是注重栽培控害措施,把好田管關。推廣起壟播種、合理密植、加強肥水管理措施,降低田間濕度;推行輪作換茬,避免與番茄、茄子等茄科作物連作或套作,減輕病害發生。三是強化病害監測預警,把好預防關。健全病害監測預警體系,推廣數字化監測預警技術,全面掌握病害動態,一旦氣候條件適宜,及時指導農民噴施保護性藥劑,嚴防病害發生。四是及早開展病害防治,把好控制關。做到“防在關鍵時期、治在初發階段”,田間一旦出現中心病株,立即作拔除深埋處理,並噴施治療性藥劑,預防病害流行。
針對馬鈴薯晚疫病發生流行嚴峻形勢,會議要求各級農業植保部門抓住關鍵時期,落實關鍵措施,嚴控病害流行,力爭將嚴重發生區病害危害損失控制在8%以內,一般發生區控制在5%以內。防控策略上,堅持“以防為主、以控為輔”理念,根據西南高發區、北方常發區和其他偶發區病害危害特點,按照“一區一對策、一區一重點” 原則,採取針對性措施,實施分區治理。防控技術上,堅持因地制宜選用無病種薯和抗病品種合理佈局為核心,栽培控害為基礎,以及氣候適宜時提前預防或發病初期應急防治為重點的綜合防控措施。防控方式上,堅持統一組織發動、統一技術方案、統一藥劑供應、統一施藥時間、統一防治行動“五統一”,做到專業化統防統治與群防群治相結合,常規防治和應急防治相結合,努力提高組織化程度。
近年來,在農業部科學規劃和大力推動下,馬鈴薯呈快速發展之勢,已成為西南、西北地區最具增産潛力的大宗糧食作物,乃至部分老、少、邊、窮地區振興農村經濟、促進農民增收的新興産業和支柱産業。會議強調,各級農業植保部門必須把馬鈴薯晚疫病防控作為保障産業健康發展、促進農民持續增收的重要舉措來抓。一是全面落實屬地防控責任,將病害防控納入各級農作物重大病蟲防治指揮部工作重點內容,加強組織領導,確保各項防控措施落到實處。二是建立健全監測會商制度,加強發生防控信息調度,準確掌握病情動態,及時發佈預報預警信息,普及防控技術,科學指導農民適時防控。三是大力推進專業化統防統治,加大扶持力度,強化技術指導,充分發揮專業化防治組織在馬鈴薯晚疫病防控工作中示範帶動作用,切實提高防控效果、效率和效益。四是建立産學研協同治理機制,開展病害監測預警和防控技術組裝集成研究,強化基層植保技術人員培訓,防控關鍵時期組派專家巡迴指導,為病害治理提供科技支撐。
來自河北、內蒙古、黑龍江、重慶、四川、雲南、貴州、甘肅、寧夏等9個馬鈴薯主産省區農業廳(委、局)所屬植保機構負責人、測防科科長,以及馬鈴薯産業體系專家和貴州、四川等省區部分縣市農業局局長、植保站站長、專業化防治組織代表共70余人參加了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