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點委夜蛾是我國黃淮海夏玉米種植區新發害蟲,以幼蟲咬食玉米苗莖基部,9葉期以前造成死苗導致缺苗斷壟(苗齡越小受害越重),嚴重影響玉米生産。2011年由於幼蟲盛發期與玉米苗期吻合,大面積突發危害,局部損失嚴重。據全國農作物病蟲測報網監測,今年5月下旬始,黃淮海夏玉米種植區普遍出現成蟲峰,河北、山東、山西、河南等省燈下蟲量是去年同期的5-8倍。預計6月下旬至7月上中旬進入幼蟲盛發期,與玉米苗期吻合,將再度暴發危害。為切實做好防控工作,保障玉米生産安全,農業部特此制定了《2012年二點委夜蛾防控技術指導意見》。
一、全面加強監測預警
二點委夜蛾是新發害蟲,發生規律尚不十分清楚。因此,加強監測,及時預警,全面掌握髮生動態,準確判斷防治適期,是做好防控工作的基礎和前提。
(一)做好成蟲系統監測。黃淮海夏玉米種植區,尤其是麥茬夏玉米種植區,適當增加測報燈數量,至玉米9葉期結束,每天觀測成蟲消長髮育情況,準確預測幼蟲發生高峰期,結合玉米生長情況,及時發佈預報預警信息。
(二)開展幼蟲大田普查。玉米3葉期開始,系統開展大面積普查,準確掌握髮生分佈區域、蟲口密度、發育進度,明確防治田塊和防治適期,指導農民開展防治;玉米9葉期後,調查被害株率、發生面積、防治面積和防治效果。
(三)嚴格信息報送制度。在系統監測基礎上,嚴格執行週報制度,定期報送調查數據信息,省級植保機構加強信息調度,全面反映蟲情發生防治動態、已採取的措施、取得的成效以及存在的問題,為防控決策提供科學依據。
二、科學制定防控對策措施
玉米苗期是二點委夜蛾幼蟲危害關鍵時期,幼蟲喜陰、喜濕,白天隱蔽在麥秸、麥糠底部,晚上爬行至玉米植株基部咬食危害。因此,防控策略上要牢牢抓住玉米苗期這一關鍵時期,採取農業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學防治相結合的綜合防控措施,科學治蟲保苗,保障生産安全。
(一)農業防治措施。推行小麥收割後旋耕滅茬、露行播種,或及時清理玉米苗周邊麥秸和麥糠,露出播種溝,儘量創造不利於幼蟲棲息的環境。同時,結合蟲情預測,重點發生區按5-10%比例,適當增加播種量,並適當推遲定苗時間,保證全苗壯苗。
(二)物理防治措施。成蟲發生高峰期,大面積推廣應用燈誘、性誘等技術,有效誘殺二點委夜蛾成蟲,盡可能降低田間落卵量,減少幼蟲發生數量。
(三)化學防治措施。一是推行種子處理。選用內吸性好的有機磷、氨基甲酸酯類殺蟲劑拌種或包衣,減輕苗期危害;二是做好播後苗前噴霧。麥秸、麥糠覆蓋度大、幼蟲密度高的田塊,播後苗前選用甲基異柳磷、毒死蜱、乙酰甲胺磷、辛硫磷、甲維鹽、高效氯氰菊酯等農藥,用足水量噴霧,殺滅麥秸上成蟲、卵和低齡幼蟲。三是出苗後採取毒餌毒土法防治。選用乙酰甲胺磷、敵敵畏、毒死蜱和辛硫磷等農藥,與炒香的麥麩攪拌配製成毒餌,或與細土攪拌製成毒土,傍晚順壟堆撒于玉米植株附近,毒殺幼蟲。四是苗期順行噴淋防治。重發田塊選用毒死蜱、乙酰甲胺磷、辛硫磷、甲維鹽等農藥,利用扇型噴頭對準玉米苗的莖基和根部順壟噴淋,殺滅大齡幼蟲。
特別要注意的是:為防止發生藥害,噴灑有機磷農藥的田塊,一週內禁止噴灑含有煙嘧磺隆的除草劑。
三、切實強化工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落實防控責任。各級農業植保部門要把“治蟲保苗”作為玉米田管工作的重中之重,充分發揮行政推動作用,及早安排部署,落實防控責任,完善防控方案,積極爭取資金支持,力爭把危害損失降低到最低限度。
(二)加強監測預警,準確發佈預報。各級植保機構要加大監測調查頻度和寬度,準確掌握蟲情動態,努力提高預報準確率和信息到位率;將二點委夜蛾作為重大病蟲,嚴格執行發生防控信息週報制度、重大災情及時報告制度。
(三)加強宣傳培訓,確保技術到位。通過電視、廣播、手機短信、發放明白紙、趕科技大集和召開現場會等多種形式,及時將蟲情信息和防治技術傳遞到千家萬戶,提高廣大農民群眾防治意識,指導農民及時、科學進行防治。
(四)加強組織發動,提高防治效果。二點委夜蛾是玉米新發、突發害蟲,防控難度大、時間緊、任務重,要採取專業化統防統治和群防群控相結合、綜合防治和應急防治相結合的措施,努力提高防治質量,確保防控效果和效率。
(五)強化督導檢查,確保措施到位。各級農業植保部門建立健全防控督查指導機制,落實分片包乾責任制,在防控關鍵時期組派精幹力量,分赴生産一線,加強督導檢查,強化協調指導,確保各項防控措施及時落實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