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黑龍江省文藝家深入生活采風創作活動座談會5日在哈爾濱召開。黑龍江省委書記吉炳軒出席會議並作重要講話。他強調,生活是文學藝術創作的唯一源泉,文藝工作者要深入到龍江大發展、好發展的工地、工程中去,創作出更多更好反映生活、揭示生活、昇華生活、引領生活的優秀作品,傾情謳歌火熱的時代,多彩的龍江。
省委常委、宣傳部長張效廉主持會議,省直有關單位主要負責同志,來自全省文學、美術、書法、攝影、音樂、戲劇、曲藝、廣播影視界的文藝家代表出席座談會。
會上,省歌舞劇院原副院長胡小石、省作家協會副主席王阿成、省畫院副院長曹香濱先後發言,交流了新形勢下如何深入生活采風創作的經驗體會。
吉炳軒對黑龍江文藝家們深入下去進行采風創作表示祝賀,祝願大家采風順利,滿載而歸。吉炳軒介紹説,近幾年來,在黨中央的正確領導下,黑龍江經濟社會發展很快,主要經濟指標逐年穩定增長,呈現出更好更快更大發展之勢,是改革開放以來發展速度最快的時期。當前,龍江進入了更好更快更大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全省各級黨組織和廣大人民正在深入學習、貫徹落實省第十一次黨代表大會精神,加快建設富強龍江、文明龍江、和諧龍江、大美龍江、幸福龍江,更好發展、更快發展、更大發展的勁頭很足,新的建設成就不斷涌現。
黑龍江人民群眾激越昂揚、幹勁倍增,迫切需要能給他們思想以啟迪、意識以昇華、精神以鼓舞、生活以引導,能在藝術欣賞娛樂之中獲得力量和智慧的優秀作品
吉炳軒強調,繁榮社會主義文藝,不僅是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需要,也是推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設的客觀要求,對於滿足人們生活多方面的需求,對於提高整個民族的思想文化素質、道德水平,都有著其他工作所不能替代的重要作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是現階段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的奮鬥目標,緊緊圍繞這一目標,大力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是時代賦予我們的神聖責任,也是緊迫的現實任務。黑龍江正處於更好發展、更快發展、更大發展的關鍵時期,充分發揮文藝特有的社會功能,以優秀的作品鼓舞人、塑造人,這是時代的要求、人民的期盼,也是文藝工作者的神聖使命。
吉炳軒指出,沒有人們的社會生活,就沒有文學藝術。深入生活,貼近生活,透視生活,解剖生活,從人民群眾的實際生活中獲取創作的源泉和靈感,用人民創造歷史的奮發精神來哺育自己,創作出反映生活、揭示生活、昇華生活、引領生活的優秀作品,這是社會主義文藝興旺發達的根本途徑,也是作家、藝術家取得成就的成功之路。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事業已經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深刻的社會變革給政治、經濟、文化,乃至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都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積極而深刻的變化,但在前進的進程中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複雜情況和問題。在這個時候,人民的精神特別需要振奮,群眾的鬥志特別需要鼓舞,民族的力量特別需要凝聚,社會的活力特別需要激發,解決現實中的問題特別需要科學理論的指導和新鮮經驗的借鑒,人民渴求能給以鼓舞、振奮、啟發、陶冶的精神食糧。我們的作家、藝術家,應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應與偉大的事業同發展共進取,應遵循社會進步的歷史法則,尊重人民的願望需求,和時代邁著共同的腳步,去創作反映時代風采、引領時代進步的優秀作品。
黑龍江的農業發展史、拓荒開發史、糧食增長史、現代化大農業發展史,就是一座文藝創作的富礦,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值得為之記錄、為之謳歌、為之表現
吉炳軒強調,一部中華文明史,實際上也是一部農業革命史。中國是農業大國,黑龍江是農業大省,土地上的文章做不盡,土地上的故事講不完。我們正在著手水利化建設、機械化建設、科技化建設、合作化建設、産業化建設、市場化建設、城鎮化建設和生態化建設,這“八化”建設構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符合龍江實際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大農業的基本內容,這是一次偉大的革命,是沒有硝煙的革命,它會帶來大地的豐收、人民的富裕、面貌的改變、意識的更新,會使這塊土地上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會産生和發展新的生産力,進而會帶動城鄉面貌。黑龍江農墾經過六十多年來的發展,正在朝著建設國際化最大的農業現代化企業集團闊步前進,農墾職工實現了耕作在廣袤的田野裏、居住在現代化城鎮裏的夢想,必將為整個中國農業的現代化、中國農村的城鎮化、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城鄉一體化提供十分寶貴的經驗。我們黨正在領導人民奮力推進興農富民工程,黑龍江的農村面貌也在發生著巨大變化,這些歷史變革是在悄聲無息中進行的,無聲的變革更能産生出更為輝煌的成就。在偉大的變革中創造偉大的作品,需要藝術家犀利的慧眼,把握住時代脈搏,感受到奔騰氣息,能在平靜之中煥發激情、發現矛盾,探尋到歷史進步的軌跡、社會發展的潮流。
黑龍江的工業生産曾經輝煌過,但在科技進步的大潮中,卻行進得十分艱難,如今正在加快改革創新的步伐,煥發出新的發展活力,這裡面也有訴説不完的故事和壯舉
吉炳軒強調,文學藝術表現時代文明,記錄歷史進步,不能離開工業革命和科技進步,乃至在這革命和進步中所發生的各種矛盾和衝突。黑龍江是工業大省,是我國的裝備製造業基地,黑龍江的工業生産有過十分驕人的成就,但由於體制機制等種種原因,卻行進得十分艱難。但我們的工人階級在轉型改制中做出了巨大犧牲,度過了十分艱難的陣痛。我們已經找到了病根所在,正在全力進行治療,使我們的工業能迅速趕上科技進步的潮流,煥發出新的發展活力。新一輪的工業建設高潮已經在龍江大地上興起,每年以幾千億的投資在加快建設。這也是一次偉大的變革,困難、矛盾、衝突,各種利益關係的調整、思想觀念的轉變都很激烈。特別是工業戰線的光輝旗幟——大慶油田正在進行産業轉型,在繼續抓好油田生産的同時,全力開發新的産業,到處呈現出一派勃勃生機。大慶的發展折射出我國工人階級的偉大、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也是一座文學創作的富礦,取之不盡、掘之不完。大慶精神,特別是改革創新、不斷創業的時代精神,值得很好挖掘和表現。
黑龍江有美麗的大森林,森工的改革發展道路,既是一部發展創業史,也是一部改革創新史,生動的故事、歷經的艱辛很多,為文學創作提供了豐富的材料
吉炳軒指出,黑龍江森工林區是全國最大的重點國有林區,庇護著東北平原、華北平原兩大糧倉,為國家糧食安全提供天然屏障。近幾年來,森工林區堅持走以生態建設為主的可持續發展道路,全面調減木材産量,加強森林培育保護,積極開展生態移民,引導林區人口、産業向城鎮聚集,幾十萬戶森工人告別過去燃木取暖傳統,有效保護了森林資源和生態環境。與此同時,森工堅持把加快産業發展、促進經濟轉型作為最緊迫任務,打造了一批特色鮮明、配套完善、服務優良的産業平臺,成為全省資本流入的新熱點、産業發展的隆起帶。森工堅持把改善職工生産生活條件作為工作重點,加快林區城鎮化步伐,保障性住房建設規模相當於六十年來住宅建設的總和,實現了職工從棚房到樓房、由蝸居到安居的多年夙願。
旅遊是經濟,旅遊是産業,旅遊更是文化,大美龍江、大愛龍江是文藝創作和發展的豐富源泉,也是文學藝術家陶冶情操、激發靈感、潛心創作的最佳場所
吉炳軒指出,黑龍江自然風光秀美、生態環境良好,大森林鬱鬱蔥蔥、大冰雪銀裝素裹、大濕地多姿多彩、大界江風光無限、大湖泊風韻雋秀、大熔岩千姿百態、大油田恢弘厚重、大農場廣闊壯美,旅遊資源十分豐富。我們圍繞建設北國風光特色旅遊開發區的戰略部署,提出打造五大連池、鏡泊湖、亞布力、北極村等14個重點旅遊名鎮,以名鎮建設為牽動,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帶動全省旅遊産業及相關産業快速發展。我們堅持把基礎設施建設作為重中之重,強力提升旅遊名鎮配套服務功能。我們堅持高起點、高質量、高標準規劃建設旅遊名鎮,外攬山水之秀,內賦人文之勝,打造了一批精品景區、精品景點、精品景觀。我們做好特色文章塑造品牌,突出自然稟賦、地域特點,因地制宜推進旅遊名鎮建設,打造獨有風光,展現特有文化,努力建出特點、建出個性,更好地向世人展現了大美龍江的神韻魅力。
城市的發展變遷記錄了人類活動的足跡,一座城市就是一部人類活動發展變化史,也是人類改革創新史,我們的作家藝術家要把握住這個歷史進步的大趨勢,用豐富多彩的藝術形式記錄下這歷史的腳步,並引領這一趨勢健康發展
吉炳軒指出,城市是人類活動集中的地區,是經濟文化最為活躍的地方,也是文藝創作發展的根據地。文藝創作離不開城市,文藝繁榮更需要城市,城市生活和城市文化已經成為鮮明的時代特徵,而且其作用和影響會越來越大。哈爾濱是全省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也是全國知名歷史文化名城,大慶是我國最大的陸上油田和重要石油化工基地,也是一座年輕的新興工業城市,兩座城市經濟總量佔全省GDP的60%以上,城市建設開發對龍江經濟社會發展影響巨大。2008年以來,哈爾濱市和大慶市認真貫徹省委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緊緊圍繞省委提出的建設現代化國際化大城市戰略目標,堅持高起點規劃城市、高標準建設城市、高水平管理城市,大力拓展發展空間,著力完善基礎設施,全力提升經濟實力,實現了城市功能大增強、城市環境大改善、城市形象大提升。哈爾濱堅持以松花江為綱,大力實施“北躍、南拓、中興、強縣”發展新戰略,加快構建“一江居中、兩岸繁榮”的城市發展格局,在城市建設過程中創造了令人稱讚的“哈爾濱發展速度”,創造了催人奮進的“哈爾濱路橋精神”。大慶市秉持生態、自然、現代、宜居理念,大力實施“東移北擴、南進西拓”發展戰略,努力建設石油工業城、北方水韻城、草原風情城、科技創新城、百業興旺城,開發面向油田老會戰的住房改善性工程大慶創業城,成為造福石油工人的德政工程、惠民工程,在黑龍江民生圖版上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鋪就在龍江大地上的一條條通往幸福的康莊大道,架在龍江大地上的一座座經濟騰飛的宏偉橋梁,是全省人民團結奮鬥的結晶,是龍江交通人辛勤汗水的凝固,希望大家都到這畫卷裏面去尋寶,用動人的事跡洗練出動人的樂章
吉炳軒指出,2008年以前,黑龍江高速公路里程僅有1000多公里,鐵路嚴重老化,水運建設滯後,航空運輸不發達,嚴重制約了經濟社會的發展。我們著眼實際、科學決策,搶抓機遇、奮力拼搏,提出並實施現代交通網絡建設工程,加快形成對內大循環、對外大開放的現代化大交通格局,從根本上改變龍江交通基礎設施落後面貌,為經濟社會更好更快更大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特別是公路建設三年決戰鑄就了偉大龍江交通精神,集中體現了廣大交通建設者特別能承重、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奉獻的崇高品質,具有鮮明時代特色、豐富時代內涵、卓越時代貢獻,放射出耀眼的時代光芒,成為根植于龍江大地永不磨滅的寶貴精神財富。路是人修出來的,路更是人走出來的,龍江交通精神是新時代的創業創新精神,是闖關東精神、北大荒精神、大慶精神、鐵人精神的繼承發揚和創新,展現了黑龍江人的堅強意志和拼搏精神。每一條路都有生動的故事,每一座橋都有感人的事跡,所反映出來的是人與天鬥、人與地鬥、人與各種艱難險阻鬥爭,不畏艱險、勇於勝利的壯麗畫卷。
由省委宣傳部、省文化廳等單位主辦的“火熱時代,多彩龍江”——2012黑龍江省文藝家深入生産生活采風活動,從7月初到8月底進行,省直和相關市(地)組成八個采風組,分赴“八大經濟區”采風。(特約記者焦明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