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工作動態>> 地方政務
 
築現代産業體系塔尖—四川電子信息産業發展記錄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2年07月10日 12時29分   來源:四川日報

    全球每兩台筆記本電腦中就有一台裝著成都生産的芯片,每5台電腦中就有一台是“成都製造”。

    10天前,成都雙流國際機場,一架體型巨大的飛機滿載首批 “成都造”戴爾産品,飛往美國。最新數據顯示,今年前5月,成都海關監管四川電子信息産品月均出口值為9.14億美元,平均每天有超過3000萬美元的電子信息産品從四川飛向世界。

    去年的數據同樣精彩:2011年,四川電子信息産品出口額首破百億美元大關,達到111.9億美元,是2008年的4.6倍。全省電子信息産業營業收入突破3000億元,達到3292億元。

    隨著英特爾、富士康、聯想、仁寶和緯創等IT巨頭成都基地先後投産,短短四年,中國電子信息産業“第四極”強勢崛起。

    這一切,是如何發生的?大胸懷、大視野、大市場、大角色、大路徑,西部經濟發展高地的戰略決策,激發了沉寂多年的優勢産業

    穿行成都,英特爾、德州儀器、戴爾、通用電氣、西門子、賽門鐵克、富士康、聯想、騰訊、阿裏巴巴……這些世界知名企業的標誌牌,不斷閃現在眼前。

    這塊IT“豪門”雲集的地方,有著“歷史的基因”。從“一五”時期開始,成都就是國家規劃的三個電子工業基地之一,“三線”建設時期,這裡雲集了大量的電子信息企業和科研院所。潮漲潮落,成都在上世紀九十年代的全國電子信息産業版圖中消隱了聲音。本世紀初,省委、省政府決定,加快電子信息産業發展,將其列為四川的“一號工程”。

    真正的轉折,發生在2008年。

    2007年底召開的省委九屆四次全會作出建設西部經濟發展高地的戰略決策。電子信息産業作為先導性産業,被省委、省政府定位為支撐西部經濟發展高地的重要角色。

    胸懷之變、市場之變、定位之變、路徑之變——一位曾見證四川電子信息産業發展歷程的省經信委幹部如此解讀西部經濟發展高地對於電子信息産業發展的影響。

    説定位,電子信息不再單純是一個産業,而是擔負著支撐西部經濟發展高地和引領全省産業轉型升級的角色,是先行者,是標兵,更是西部經濟發展高地的一分子。

    説市場,登高望遠,電子信息産業不再僅限于四川和中國,而是面向整個世界,始終瞄準當今世界最高端、最前沿的領域,在全球範圍內實現資源配置和市場重構。

    説路徑,電子信息産業不再局限于本地的小打小鬧,而是和充分開放合作緊密聯絡,在市場、産業政策、“軟硬”環境等方面充分開放,融入世界電子信息産業大舞臺,與最先進的IT産業同臺共舞;與全省“兩化”互動相融合,在促進全省工業整體提升的同時,獲得巨大的前進動力。

    大胸懷、大視野、大市場、大角色、大路徑,正是西部經濟發展高地的戰略決策,激發了沉寂多年的優勢産業。作為四川省支柱産業和重點發展的“一號工程”、兩大塔尖産業之一,電子信息産業被賦予經濟增長“倍增器”、發展方式“轉換器”和産業升級“助推器”的歷史使命

    7月,記者在省發展改革委高技術處辦公室看到一份《四川省電子信息産業調整和振興行動計劃 (2009-2011年)》。按照該計劃,到2011年,全省電子産業力爭實現銷售收入2500億元,産業規模保持中西部第一。

    如今,四川電子信息産業已交出完美答卷。追溯這份文件的起源,同樣要回到2008年。

    為落實省委九屆四次全會關於建設西部經濟發展高地和著力打造“一樞紐、三中心、四基地”的戰略部署,2008年初,四川省啟動編制工業“7+3”産業發展規劃。當年底,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對接國家十大産業振興規劃,四川省又開始編制8大産業調整和振興行動計劃。兩大文件中,電子信息産業都被置於首要位置。

    作為落實上述兩大規劃的具體措施,《四川省電子信息産業調整和振興行動計劃(2009-2011年)》出臺之時,恰逢全省災後恢復重建的關鍵時期。

    一邊是災後重建和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當務之急,一邊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建設西部經濟發展高地的長遠之計,幾副重擔,電子信息産業無一旁落。

    重任在肩,全省電子信息産業發展步履匆匆:2010年,《四川省電子信息産業調整和振興2010年度計劃》出臺。2011年,《四川電子信息産業投資工作意見》出臺,全省首個電腦産業規劃出臺。

    針對一個産業密集出臺文件,這在歷史上都不多見。

    自2008年到2011年,歷次省委經濟工作會議,都會重點講到電子信息産業。在災後恢復重建和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過程中,四川省敏銳把握並緊緊抓住外資西進、內資西移的機遇,著眼于優化産業結構、轉變發展方式、奠定四川現代化産業發展長遠基礎,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高度重視,親自主抓招商引資工作,與世界知名的電子信息企業頻繁接觸,使富士康、戴爾、仁寶、緯創、德州儀器、聯想等大批知名企業落戶四川,四川電子信息産業駛入“跨越發展的快車道”。

    2011年,省政府專門拿出20億元財政資金,支持以新一代電子信息技術為代表的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同年,四川省出臺 “關於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互動發展的意見”。其中明確提出,要把包括電子信息産業在內的特色優勢産業和戰略性新興産業作為做強工業實力的兩大主攻方向,要充分發揮電子信息産業作為經濟增長 “倍增器”、發展方式“轉換器”和産業升級“助推器”的作用,實現電子信息産業從規模速度型向創新效益型轉變。 

    去年底出臺的《四川省“十二五”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規劃》,明確將新一代信息技術産業作為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重點,力爭到2015年,新一代信息技術産業實現總産值3000億元以上、增加值900億元以上,産業規模在中西部保持第一。始終把加大龍頭企業引進和完善電子信息産業鏈相結合,將吸引外來企業與培養培育本土企業相結合,推進電子信息産業從單兵突進到集群集約發展

    今年3月15日,首期投資1億美元的緯創成都製造基地建成投産。

    短短6個小時後,訊凱、聯冠、尚達、宏驊等10家電子信息配套企業與成都市雙流縣集中簽約。類似的場景已經常見。2010年9月,世界最大的電腦代工企業仁寶簽約落戶四川,在此前後,100多家上遊配套企業來川考察。

    資料顯示,隨著富士康、戴爾、聯想、仁寶、緯創等一大批産業化巨頭的到來,成都、遂寧、內江、綿陽、眉山、樂山等市掀起了促進配套企業來川落戶的新高潮,截至去年底,成功引進包括巨騰、奐鑫、志超等100余家核心及關鍵配套企業。

    抓龍頭企業的引進,抓産業鏈條的完善,同時加大對本土企業的培育力度,這正是四川選擇的電子信息産業發展路徑。從2008年開始,四川省依託已引進的品牌企業和代工企業,按照省計算機及外設配套産業 “兩核多園區”的垂直整合配套體系以及“以成都為中心,相對集中、就近配套”的佈局原則,沿 “品牌商—代工商—配套商”鏈條,集群引進配套企業,完善供應鏈建設,加快形成産業集聚,除在成都佈局整機生産基地外,還在樂山、遂寧、內江等地佈局配套産業基地,打造軟體與信息服務、集成電路、數字視聽、網絡與通信、軍工電子、新型平板顯示器等關鍵元器件,以及太陽能光伏、電子裝備等八大産業集群。

    在加大對國際國內IT巨頭引進的同時,四川著力培育本土電子信息企業。一個月前,成都高新區宣佈,設立8000萬元天使投資基金,由成都高投創業投資有限公司進行專業化運作,重點支持移動互聯網等領域的初創企業。

    此前,成都市宣佈將軟體産業作為全市的“基礎性、先導性和戰略性産業”進行重點扶持、重點發展;成都高新區建立全國最大的科技孵化園,建立中國大學生創業服務基地,配套創業輔導、風險投資、廉租公寓等服務設施,目前在孵科技型中小企業1700多家,其中大部分是電子信息産業。綿陽、樂山、遂寧等市也紛紛出臺財政和稅收優惠政策,鼓勵當地電子信息産業發展。

    從省級層面而言,一年前,四川首度設立20億元財政專項資金,支持以新一代信息技術為首的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今年,四川省再拿出20億元支持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

    知名企業的帶動,內部政策的扶持鼓勵,短短幾年,一個良好的産業生態在四川省蔚然成型。 

 
 
 相關鏈結
· 劉奇葆強調努力做強四川電子信息産業的裝備製造
· 四川成為西部首個實現省級財政資金電子支付省份
· 四川2011年4月將實現基本藥物品種全部電子監管
· 四川電子政務大廳正式開通 可在線辦理700余事項
· 劉奇葆:推動四川電子信息産業迅速崛起跨越發展
· 四川將推動技術創新建設"西部電子信息産業高地"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