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工作動態>> 地方政務
 
告別“東北現象” 遼寧經濟平穩發展駛入快車道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2年07月15日 10時11分   來源:遼寧日報

    2012年一季度,遼寧省生産總值實現4811.7億元,同比增長10.2%,高於全國平均水平2.1個百分點。其中,第一産業增加值218.5億元,增長5.3%;第二産業增加值2583.6億元,增長11.1%;第三産業增加值2009.6億元,增長9.5%。在複雜多變的國內外經濟形勢下,遼寧經濟依然保持了平穩較快發展態勢。

    黨的十六大特別是十七大以來,遼寧經濟發展一直在突破自己、突破歷史,顯示出內涵豐富的“遼寧速度”。

    2007年,遼寧地區生産總值首次突破1萬億元大關,進入全國 “萬億俱樂部”。 而“十五”之初的2001年,遼寧經濟總量剛剛突破5000億元。

    2011年,遼寧地區生産總值首次突破2萬億元,達到22025.9億元,比2007年翻了一番。

    由5000億到1萬億,翻了一番,用了6年時間;而由1萬億到兩萬億,再翻一番,僅僅用了4年時間。老工業基地告別了“東北現象”的困擾,遼寧經濟發展已經駛入快車道。

    老工業基地內生動力強勁

    曾幾何時,作為“共和國長子”的遼寧因被體制性、結構性矛盾困擾而放慢了前行的腳步。企業倒閉、職工下崗、國有企業負重前行……諸如此類的矛盾和問題被人冠以 “東北現象”。

    黨的十六大特別是十七大以來,遼寧人緊緊抓住中央決定實施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的歷史機遇,進一步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努力消除制約老工業基地發展的體制性、機制性障礙;深入貫徹科學發展觀,注重協調可持續發展,適時制定和實施了沿海經濟帶開發開放、瀋陽經濟區一體化和突破遼西北三大區域發展戰略。

    回眸老工業基地振興歷史,深化國有企業改革是濃重的一筆。遼寧人積極推進産業關聯度高、具有優勢互補和戰略協同效應的國有企業實施聯合重組,對國有經濟佈局和結構進行了戰略性調整,國有資本逐步向石化、鋼鐵、重大基礎設施和成套裝備製造、能源等重要行業、關鍵領域和優勢企業集中。 90%的地方國有大型工業企業完成了股份制改造,國有中小企業産權制度改革基本完成。

    鞍鋼、本鋼主體的聯合重組,大船重工與新船重工重組,沈重與沈礦重組,中國兵器集團與華錦化工集團重組,中石油、中石化入股瀋陽鼓風機集團,大連瓦軸集團與瑞典SKF重組,瀋陽機床集團、大連機床集團等企業實現跨國和跨地區經營……

    一大批企業通過與中央直屬企業和世界500強企業聯合重組,消除了發展瓶頸,發展後勁明顯增強。

    與此同時,遼寧人大力發展非公有制經濟,不失時機地出臺了促進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政策,在市場準入、財稅支持、金融服務、服務體系建設、維護合法權益、加強監管等政策上有了新的突破。曾經國有經濟獨大的遼寧,如今非公有制經濟增加值佔全省經濟總量的比重已經超過了 “半壁江山”。

    再看産業結構調整。拉長産業鏈條、提高産業豐厚度,如今,裝備製造、冶金、石化、農産品加工4個行業佔全省工業經濟總量接近90%,裝備製造業成為全省第一大支柱産業。一個産業結構優化、産業鏈條豐滿,有著現代産業體系特點的産業新格局已然形成。

    曾經步履蹣跚的老工業基地已內生動力強勁。

    走,到遼寧投資去

    《走,到遼寧投資去》,這是2009年8月24日《人民日報》一版頭題長篇通訊的題目,也是近年來中外投資者關注遼寧、熱衷遼寧的真實寫照。

    在“東北現象”發生的那段艱難歲月,遼寧大量人才流向東南沿海地區,被稱為“孔雀東南飛”,更何談對外來投資的吸引力。自實施振興東北戰略開始,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老工業基地內生動力的增強,遼寧對外魅力與日俱增。

    僅“十一五”時期,我省累計新簽外商投資企業8608家,合同外資額累計達1101.4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632.9億美元,合同外資和實際利用外資額分別是“十五”的2.6倍和2.9倍。

    2011年,我省實際利用外資完成242.7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7%,外資額位居全國第二位;引進內資5950.5億元,比上年增長45%。

    今年一季度,南方資本和國外資本加速向遼寧轉移,全省實際使用外商直接投資65.5億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9.4%,第一、二産業利用外資成倍增長。

    在利用外資總量大幅增加的同時,進駐我省的大項目也顯著增加,利用外資質量進一步提高。

    大連市歐力士、STX、大洋百貨等總部經濟項目利用外資達20億美元;大連聖基置業、大連美聯地産等旅遊綜合體、産業園區項目利用外資30億美元;瀋陽市日本精工絲杠、安川電機、漢鋒能源等一大批工業項目、房地産綜合體項目利用外資35億美元;盤錦市香港恒大、東方銀座、中珠地産等一批城市地産及商業地産項目利用外資7.5億美元;鞍山市天地人和、樂購等一批重大項目利用外資達6.9億美元;投資總額25億美元的英特爾大連芯片廠正式投産;寶馬集團全球第25家工廠在瀋陽市鐵西區正式開工,投資額高達15億歐元。

    外來投資的大項目有力支撐了我省經濟的高速發展;同時,外資結構的不斷優化,也為全省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保持經濟平穩快速發展增添了推動力。

    遼寧經濟處處呈現“加速度”

    瀋陽市鐵西區作為老工業基地的縮影,曾經因為有大批工廠經營不景氣、大批職工下崗待業,被稱為“最大的度假村”。自實施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以來,經過“擴權強區”、“東搬西建”、“騰籠換鳥”等一系列産業調整,2011年,鐵西區完成地區生産總值1000.3億元,年均增長33%;規模以上工業總産值2670億元,是2002年的20倍。

    9年20倍,鐵西區無疑是在“高速行駛”。然而,“高速行駛”在遼寧絕不是鐵西區的專利。

    “煤電之城”阜新市曾經因資源枯竭而一度陷入發展的迷茫。自2008年開始發展液壓産業集群,而今的阜新市已華麗轉身成為中國液壓産業行業的龍頭老大。 2011年,阜新液壓産業實現産值200億元,首次超過煤炭産業成為“第一支柱”。 2009年至2011年年底,液壓産業基地累計實現工業總産值 350.7億元,年均增長100%。如今,阜新液壓産業基地正向更高的目標邁進——佔領國際液壓産業制高點,全面替代進口實現中國創造。

    像阜新液壓産業基地一樣,遼寧有一大批産業集群在迅速崛起——瀋陽鐵西裝備製造、大連軟體信息服務、本溪生物醫藥、遼陽芳烴及精細化工、鐵嶺專用車基地在全國叫響了名號,全省銷售收入超百億元的産業集群達到55個,其中10個産業集群正向千億元目標進軍。

    遼寧經濟領域處處呈現“加速度”!

    2007年,遼寧財政收入歷史性地突破千億元,進入千億財政大省行列;2011年,遼寧公共財政預算收入達到2640.5億元,總量是2007年的2.5倍,31.7%的增幅比東部11省市平均水平高近6個百分點。

    面對複雜多變的經濟形勢,遼寧正牢牢把握“穩中求進、穩中求快”的經濟工作總基調努力拼搏。遼寧經濟發展離不開速度,遼寧人更追求有質量的發展速度。(記者 李春林 韓永剛)

 
 
 相關鏈結
· 遼寧在一“冷”一“熱”中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
· 遼寧城區經濟總量實現1.4萬億元 比上年增11.7%
· 第三次經濟犯罪偵查工作會議遼寧現場推進會召開
· 陳政高:保持良好發展態勢為遼寧經濟穩增作貢獻
· 王珉:縣域經濟要成為建設新遼寧的重要支撐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