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7月21日)10時開始,北京自西向東出現強降雨。截至7月22日(7月22日)早晨06時,北京大部出現大暴雨到特大暴雨,北京全市平均降雨量170毫米其中城區平均降水量215毫米,最大降雨量出現在房山河北鎮,達460毫米(水文站),突破歷史記錄(1951年以來完整氣象記錄最大降雨量為朝陽418.4毫米)。
中央氣象臺22日06時繼續發佈暴雨黃色預警:預計7月22日白天到晚上,內蒙古東部、河北東北部、天津東部、山東中北部、黑龍江西部、吉林中西部、遼寧、四川盆地中南部、川西高原東南部、雲南西部和東部、廣東南部沿海、海南等地有大到暴雨,其中,吉林西部、遼寧西部和遼東半島東南部、山東東北部、四川盆地南部等地的局部地區有大暴雨。上述局部地區將有短時雷暴大風等強對流天氣。
與此同時,7月22日白天在我國江淮、江南等地將有35℃以上的高溫天氣,其中安徽、江西、湖北、湖南等地局地最高溫度可達37℃。
另外,南海熱帶低壓昨晚23時加強為今年第8號熱帶風暴“韋森特”。預計,“韋森特”將以每小時10~15公里的速度向西北偏西方向移動,逐漸向廣東西部到海南東部沿海靠近,強度逐漸加強,並將於23日晚上到24日上午在廣東陽江到海南陵水一帶沿海登陸。
受“韋森特”和西南季風的共同影響,22~24日華南東部和南部沿海有大到暴雨天氣,其中廣西南部、廣東南部、海南北部等地局地有大暴雨。
【氣象科普】
暴雨及其防範應對
暴雨是指降水強度很大的雨,常在積雨雲中形成。氣象上規定,每小時降雨量16毫米以上、或連續12小時降雨量30毫米以上、24小時降水量為50毫米或以上的雨稱為“暴雨”。按其降水強度大小又分為三個等級,即24小時降水量為50-99.9毫米稱“暴雨”、100-249.9毫米之間為“大暴雨”、250毫米以上稱“特大暴雨”。但由於各地降水和地形特點不同,所以各地暴雨洪澇的標準也有所不同。在業務實踐中,又可按照發生和影響範圍的大小將暴雨劃分為:局地暴雨、區域性暴雨、大範圍暴雨、特大範圍暴雨。
局地暴雨歷時僅幾個小時或幾十個小時左右,一般會影響幾十至幾千平方千米,造成的危害較輕。但當降雨強度極大時,也可造成嚴重的人員傷亡和財産損失。
區域性暴雨一般可持續3~7天,影響範圍可達10~20萬平方千米或更大,災情為一般,但有時因降雨強度極強,可能造成區域性的嚴重暴雨洪澇災害。
特大範圍暴雨歷時最長,一般都是多個地區內連續多次暴雨組合,降雨可斷斷續續地持續1~3個月左右,雨帶長時期維持。 特大暴雨是一種災害性天氣,往往造成洪澇災害和嚴重的水土流失,導致工程失事、堤防潰決和農作物被淹等重大的經濟損失。特別是對於一些地勢低窪、地形閉塞的地區,雨水不能迅速宣泄造成農田積水和土壤水分過度飽和,會造成更多的災害。
強對流天氣主要是指雷雨大風、冰雹、龍卷風、颮線和短時強降水等災害性天氣,強對流系統水平尺度小,生命史短;強對流天氣突發性強,破壞力大。 雷雨大風是局部天氣突然變化現象,它到來時,烏雲滾滾,電閃雷鳴,狂風夾著強降水,有時伴隨有冰雹、呼嘯而過,風力可達6級以上。它涉及的範圍只有幾公里至幾十公里。雷雨大風在春、夏、秋三季都可以發生。
冰雹是從雷雨雲中降落的、堅硬的球狀、錐狀或形狀不規則的固體降水。常見的冰雹大小如豆粒,大的有像鴿蛋那麼大,甚至如雞蛋大或超過雞蛋大。一般遭遇冰雹天氣時,還伴有雷雨大風,這個時候最好躲在建築物裏,關好門窗,不要接聽電話。如果在戶外,不要在電線桿、大樹下躲避冰雹,可把木板、筐一類木制器具頂在頭上,以防止被冰雹砸傷。切記不要站在高樓、大樹、廣告牌下。
颱風的定義及防禦
颱風(typhoon)是發生在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海域的強熱帶氣旋(風速超過32.6米/秒)。在大西洋或北太平洋東部的強熱帶氣旋稱為颶風,也就是説在中國、菲律賓、日本一帶叫颱風,在美國一帶則稱颶風。
為便於應用和對外服務,有時把熱帶風暴、強熱帶風暴、颱風、強颱風和超強颱風統稱為“颱風”。颱風是一種破壞力很強的災害性天氣系統。
颱風編號是標記和識別颱風的方法之一。我國從1959年起開始對每年發生或進入赤道以北、140度經線以西的太平洋、和南海海域的近中心最大風力大於或等於8級的熱帶氣旋(熱帶風暴及以上強度)每年按其出現的先後順序進行編號。70年代後期以來,編號範圍擴大為東經150度以西。目前編號範圍擴大為東經180度以西。
颱風編號也就是較強熱帶氣旋的編號(不含熱帶低壓和擾動)。人們之所以要對熱帶氣旋進行編號,一方面是因為一個熱帶氣旋常持續一週以上,在大洋上同時可能出現幾個熱帶氣旋,有了序號,就不會混淆;另一方面是由於對熱帶氣旋的命名、定義、分類方法以及對中心位置的測定,因不同國家、不同方法互有差異,即使同一個國家,在不同的氣象臺之間也不完全一樣,因而,常常引起各種誤會,造成了使用上的混亂。
颱風防禦:加強颱風的監測和預報,是減輕颱風災害的重要的措施。對颱風的探測主要是利用氣象衛星。在衛星雲圖上,能清晰地看見颱風的存在和大小。利用氣象衛星資料,可以確定颱風中心的位置,估計颱風強度,監測颱風移動方向和速度,以及狂風暴雨出現的地區等,對防止和減輕颱風災害起著關鍵作用。當颱風到達近海時,還可用雷達監測颱風動向。建立城市的預警系統,提高應急能力,建立應急響應機制。還有氣象臺的預報員,根據所得到的各種資料,分析颱風的動向,登陸的地點和時間,及時發佈颱風預警,通過電視,廣播等媒介為公眾服務,讓沿海漁船及時避風回港,同時為各級政府提供決策依據,發佈颱風預報或緊報是減輕颱風災害的重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