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工作動態>> 地方政務
 
上海科技創新大會新政:為企業創新提供最好土壤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2年08月17日 09時08分   來源:文匯報

為企業創新提供最好的土壤
——上海科技創新大會新推政策亮點解讀
   

    近年來,著眼于搶佔科技制高點、培育經濟增長點和服務民生關注點,上海已基本完成包含“創新主體系統”和“服務功能系統”的創新體系構架。

    “創新主體系統”是創新體系的核心,主要由企業、高校、科研院所等構成;“服務功能系統”為創新體系提供重要支撐和保障。儘管進展顯著、成績喜人,但總體來看,上海創新體系建設與支撐創新驅動、服務轉型發展的要求還存在一定距離。為進一步貫徹落實全國科技大會精神,發揮企業在創新中的主體作用,昨天市政府新聞發佈會發佈了《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人民政府關於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加快國家創新體系建設的意見>的實施意見》,其中頗多亮點,有多個方面的突破。

    聚焦企業創新,著力提高“兩種能力”

    ■現狀和不足:企業是創新主體,但我國企業技術創新能力不強,産業核心關鍵技術對外依存度較高,高技術産業增加值率偏低,研發投入不足。上海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技術改造的平均投入額僅為82萬元,全國排名第22位。另一方面,企業創新管理水平落後,大部分企業缺乏自主技術體系,沒有明確的技術路線,不具備集成創新和産品開發能力。

    ■政策亮點:實施“企業加速創新計劃”,引導和支持企業開展創新方法研究、應用和推廣,有效提升創新能級和創新效率。《意見》提出到2015年,培育600家左右具有較強創新能力的創新型企業。支持企業編制技術發展規劃和技術路線圖,加快建立自主技術體系。與此同時,《意見》明確提出實施企業創新管理人才培養工程,今後將增設企業創新獎,獎勵在技術創新、商業模式創新和品牌建設等方面取得突出成效的企業經營管理者。

    凸現主體地位,著力激發“動力活力”

    ■現狀和不足:國有企業創新動力不足、民營科技企業創新實力不足和外資企業技術人才溢出不足的“三不足”,是目前國內企業創新的障礙。我國企業對研發還不夠重視,在研發投入、科研組織和成果轉化中的主體作用不強。

    ■政策亮點:《意見》規定,市國資監管部門每年安排不低於30%的國資收益,用於支持企業技術創新和能級提升活動。進一步鼓勵和支持國有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創新型骨幹企業研發投入強度達到3.5%左右。國企創新動力不足,很大程度上在於企業領導人怕擔責任,今後將用更加市場化的手段來調節風險和利益的關係;加大技術創新指標在企業集團董事會任期考核評價中的權重,對技術創新有突出貢獻的企業負責人和重要技術骨幹,可延長任期。將綜合運用研發資助、貸款貼息等方式,激勵民營企業加大科技投入。

    研發共性技術,著力建設“一院一網”

    ■現狀和不足:應用開發類科研院所(包括産品研究機構、工藝研究機構)轉制為企業或併入企業集團後,由於市場贏利成為主要目標、追求短平快和産品導向,它們為行業提供共性技術研發和服務的能力逐步弱化;高校、中科院等從事基礎研究為主的研究機構,因其功能定位和價值追求,難以擔負起共性技術研發和服務的任務;而企業在這方面的能力和實力上尚有不足,尤其在戰略性新興産業領域,還缺乏能擔當共性技術研發的龍頭企業。此外,對産業共性技術研發組織缺乏有效的支持機制。

    ■政策亮點:上海産業技術研究院將於本月底掛牌成立,它將發揮在應用技術創新體系建設中的戰略規劃、組織協調、聯合研發、成果轉化和政府決策諮詢等作用,開展技術預見、産業戰略研究與規劃,聚焦産業共性技術以及産業鏈缺失環節、關鍵環節的技術需求,推動一批新興産業加快發展,促進傳統産業能級提升。同時,上海將構建多層次共性技術研發網絡,強化對共性技術研發服務的基礎性支撐。

    服務創新創業,著力打造“五位一體”

    ■現狀和不足:中小科技企業發展遇到的一個老大難問題,就是“缺錢”。專業科技金融人才缺乏、産業特色和集聚度不明確、金融産品難以滿足科技企業需要的矛盾還很突出。儘管近年來上海在科技金融方面取得了長足進步,政策支持的效應已初步顯現,但提高政策落實的針對性和有效性還需細化操作。

    ■政策亮點:加快推進張江示範區股權激勵、人才特區、科技金融、財稅改革、管理創新等的先行先試,其中“股權激勵試點”是先行先試中的亮點——在國有企業中,科技人員有望將自己的勞動成果折價入股,獲得獎勵分紅。《意見》提出,爭取5年內有300家左右科技企業上市或掛牌。推動商業銀行建立科技支行,進一步整合集聚科技金融類産品。

    融合産學研用,著力推進“協同創新”

    ■現狀和不足:上海高端創新資源集聚優勢明顯,擁有一批知名院校,76家中央在滬研究機構,一大批國家重點實驗室和164名兩院院士等。然而,企業與企業之間,高校、科研院所、研發機構與企業之間,以及科技仲介、投資機構、法律服務機構與企業之間的互動與合作不夠緊密,制約著這些創新資源發揮最大效用。

    ■政策亮點:建立以企業為主導的産學研用協同創新機制。發揮高校和科研院所專業優勢,對接企業需求,實現技術轉移、成果轉化。完善科技人才流動機制,鼓勵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人才到企業兼職兼薪或自主創業,鼓勵通過協商方式,提高職務成果收益對個人的分配比例,可突破以往限定的30%。高校可保留3%的編制額度,專門用於支持教師流動;骨幹教師到企業工作的,允許保留人事聘用關係和事業編制。(記者 沈湫莎)

 
 
 相關鏈結
· 大慶油田:科技創新成為創建"百年油田"決定因素
· 上海市科技創新大會舉行 俞正聲韓正王志剛出席
· 浦發矽谷銀行正式開業 中國首家科技創新銀行落地
· 第27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在寧夏銀川市開幕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