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工作動態>> 地方政務
 
青海:生態畜牧業建設覆蓋全省883個純牧業村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2年08月28日 10時00分   來源:青海日報

    日趨成熟的生態畜牧業建設,給青海畜牧業帶來了生産結構不斷優化、生態環境得到保護與治理、牧區産業結構得到調整、牧民收入持續較快增長等一系列顯著變化。記者近日從省農牧廳獲悉,目前青海省已在牧區883個純牧業村組建了生態畜牧業合作社,實現了生態畜牧業建設對純牧業村的全部覆蓋。

    通過4年的試點、示範和全面推廣,全省生態畜牧業建設第一階段任務提前完成,全省883個純牧業村的生態畜牧業合作社,共入社牧戶11.46萬戶,佔883個村牧戶總數的62.97%;流轉草場1.95億畝,佔883個村可利用草場總面積的50.91%;整合牲畜837.5萬頭(只),佔883個村牲畜總數的55.77%。

    幾年來,以股份制、聯戶制為主體,以大戶制、代牧制為補充的生態畜牧業建設模式呈現出勃勃生機。特別是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堅持以牲畜和草場作價入股、牲畜按類組群、草場劃區輪牧、勞動力按技能務工、收益按股分紅的“梅隴模式”為推廣重點,形成了多種形式、多種方式的股份制發展模式,成為引領生態畜牧業建設的標桿。

    近年來,各生態畜牧業合作社按照“禁牧不禁養、減畜不減産、減畜不減收”的總體要求,積極推進以草定畜,加快調整畜群結構,加大非生産畜淘汰力度,著力減少草場載畜量,使超載草場得以休養生息。同時組織開展人工草地建設和牛羊養殖小區建設,發展舍飼、半舍飼養殖,極大地減輕了天然草場承載壓力。同時,生態畜牧業建設與遊牧民定居工程相結合,引導牧民轉移到城鎮、交通沿線建房定居,牧民生活質量大為提高。以立足資源特點和實際,引導富餘勞動力發展二三産業,牧區産業結構不斷優化。

    據省農牧廳相關負責人介紹,生態畜牧業的快速發展,既挖掘了畜牧業生産潛力,還促進了二三産業穩步發展,牧民收入持續較快增長。2011年,30個生態畜牧業示範村和25個運行較好的建設村,人均實現純收入5282元,較全省牧民人均純收入高1003.2元,其中牧業收入4396元、較上年增加510元,佔總收入的比重為83.2%;二三産業收入886元、較上年增加560元,佔總收入的比重為16.8%。(記者 羅連軍)

 
 
 相關鏈結
· 青海啟動創新型鹽湖化工循環經濟産業集群建設
· 青海油田力爭“十二五”末建成千萬噸級油氣田
· 青海將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傳承人發補貼
· “青海湖流域生態環境監測應用系統”項目啟動
· 青海"優選"幹部 5年來公選35個副廳級領導崗位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