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林業局局長趙樹叢在8月27日舉行的三北四期工程總結表彰暨五期工程啟動大會上指出,實施三北工程是黨中央、國務院一項具有遠見卓識的英明決策,是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成功典範,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指導下建設生態文明的偉大實踐,在世界上樹起了一座令人敬仰的綠色豐碑。在下一步工程建設中,要繼續以植樹造林為重點,以生態修復為核心,以防沙治沙和水土保持為主攻方向,全面完成三北五期工程建設任務,為建設生態文明、推動科學發展、實現綠色增長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趙樹叢説,三北工程自1978年啟動實施以來,伴隨著改革開放的偉大歷程已經走過34年。30多年來,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等中央領導同志高度重視三北工程建設,黨中央、國務院先後採取了許多重大舉措推進工程建設,各有關部門密切配合、大力支持,工程區各級黨委、政府帶領廣大幹部群眾齊心協力、攻堅克難,累計造林保存面積2647萬公頃,工程區森林覆蓋率由1977年的5.05%提高到12.4%,森林蓄積量由1977年的7.2億立方米提高到13.9億立方米,在祖國北方築起了一道綠色長城。其中,三北四期工程完成造林面積790.9萬公頃,工程區森林覆蓋率提高近4個百分點,成為投資力度最大、建設速度最快、綜合效益最好的建設時期。
趙樹叢指出,三北四期工程建設的成就主要表現在5個方面:一是風沙危害明顯減輕。據2009年發佈的全國沙化土地監測結果,三北地區沙化土地面積年均減少1500平方公里,首次實現了由“沙進人退”向“人進沙退”的重大轉變。二是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10年來,共營造水土保持林和水源涵養林150多萬公頃,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積33.2萬平方公里。三是農田防護林體系基本建成。在東北、華北、黃河河套等平原農區,基本建成了規模宏大、縣縣毗鄰、互為一體的農田防護林體系,農田林網化程度達到68%,為糧食穩産高産提供了生態保障。四是特色林果業基地初具規模。建成了一大批以蘋果、紅棗、香梨、板栗、核桃為主的特色經濟林基地,總面積達432萬公頃,年産幹鮮果品3600多萬噸,年産值537億元。五是生態文明建設的動力不斷增強。形成了艱苦奮鬥、鍥而不捨,求真務實、開拓創新,以人為本、造福人類的“三北精神”,涌現了王有德、石光銀、牛玉琴、石述柱等一批紮根荒漠、矢志不渝的造林治沙英雄,譜寫了一曲曲感天動地的英雄壯歌,成為推動生態文明建設的強大精神動力。
趙樹叢強調,三北工程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就,關鍵在於做到了“五個堅持”:一是堅持生態優先。始終把植樹造林、恢復植被作為工程建設的主攻方向,努力培育穩定的森林生態系統,不斷提高工程區可持續發展能力。二是堅持依靠群眾。秉持以人為本的理念,一切依靠群眾,一切為了群眾,建設成果由群眾共享。三是堅持興林富民。將森林生態功能和經濟功能有機結合起來,加強生態經濟型防護林體系建設,推動興林與富民協調發展。四是堅持尊重科學。自覺按照自然規律和經濟規律辦事,科學規劃、科學決策,因地制宜、適地適樹,依靠科技進步推動工程建設。五是堅持改革創新。不斷完善管理機制和政策措施,消除制約工程建設的體制機制障礙,始終保持工程建設的不竭動力。
趙樹叢説,與前四期工程相比,三北五期工程建設內容更加豐富,任務更加繁重,責任更加重大。工程區各級林業部門一定要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認真學習貫徹回良玉副總理的重要講話精神,採取更加有力的措施,確保全面完成五期工程各項建設任務。一要堅持以植樹造林為建設重點,著力擴大森林資源和生態總量。二要堅持以生態修復為核心目標,著力構建穩定的森林生態系統。三要堅持以防沙治沙和水土保持為根本任務,著力解決風沙危害和水土流失問題。四要堅持以人工林基地建設為骨幹載體,著力構築北方綠色生態屏障。五要堅持以強化管理為根本保障,著力提高工程建設質量。(記者 焦玉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