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工作動態>> 地方政務
 
青海“新農合”為三百五十二萬農牧民織就保障網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2年10月16日 13時51分   來源:青海日報

    剛察縣沙柳河鎮潘保村的才讓出生不久就被查出患有先天性心臟病。幾萬元的醫療費對他家來説是個天文數字,本該及早治療的病卻一直拖到他16歲那年。2003年是剛察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工作開展的第一年,抱著將信將疑的態度,才讓的父母為他繳了10元錢,參加了新農合。幾年下來,讓全家人沒有想到的是:才讓的病不僅徹底根治,他家也沒有因治病而陷入一貧如洗的狀態。才讓把新農合醫療證與存摺放在一起,鎖在抽屜裏保管起來,用一種樸實的舉動表達了新農合對他的重要性。

    才讓只是青海省千千萬萬受益於新農合政策的農牧民之一。10年來,在各級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和正確領導下,經過衛生戰線和有關部門的共同努力,織就了覆蓋全省352萬各族農牧民群眾的醫療保障網——農牧民群眾參合率從最初的86.34%提高到目前的98.29%,新農合製度已成為“農牧民群眾得實惠,醫療衛生機構得發展,黨和政府得民心”的一個先導性、標誌性制度。

    保障水平不斷提高

    “新農合10年,醫療保障水平不斷提高,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贏得了民心,為全省農牧民提供了強有力的健康保障。”省衛生廳廳長馬海莉在接受記者採訪時,用一句話概括了青海省實施新農合10年來所取得的成效。

    2003年,按照國務院的總體安排部署,省委、省政府將新農合製度建設列為重大民生工程,堅持“小財政辦大民生”的理念,決定先行選擇人口較多、基礎條件較好的8個縣開展新農合製度試點。並在取得試點經驗的基礎上,採取省財政墊付中央財政補助資金的措施,分三批擴大試點,到2005年率先在全國實現了新農合製度全覆蓋。湟中、互助、剛察、都蘭、貴南、同仁、瑪沁和雜多是青海省最早一批新農合試點地區,這些地區的農牧民對新農合的認識也最深刻。“如果沒有新農合,我不敢吃藥不敢住院,現在還不知道能不能健康地活著。”患有多年高血壓和糖尿病的民和縣巴州鎮楊家灣村村民趙懷祥談到新農合,可謂感同身受。

    馬海莉告訴記者,10年間,新農合年人均籌資標準從2003年的30元提高到目前的400元,其中政府補助從2003年的20元提高到360元,十年增加了17倍,累計籌集基金42億元。青海省先後6次調整新農合醫藥費用補償方案、藥品目錄和診療目錄、住院起付線及最高支付限額等政策,最大限度使參合農牧民享受到新農合實惠。參合農牧民住院費用政策範圍內補償比由2004年的40%提高到2011年的72%,實際報銷比例從27.80%提高到52.96%,次均住院補償額從2004年的506.11元提高到2011年的1824.70元;參合農牧民住院醫藥費用最高補償額由2004年的1.5萬元提高到10萬元,達到全國農民年人均純收入的14.33倍。十年累計支出新農合基金22.63億元,受益人口累計達1737.49萬人次。

    制度日益完善

    “成功的制度設計,是新農合實施成功的有效保障。10年裏,青海省新農合取得了許多可圈可點的經驗和成效。”馬海莉如數家珍。

    十年來,省委、省政府先後出臺了10余個與新農合製度建設有關的文件,形成了新農合與農牧區醫療救助相配套,大病統籌、家庭賬戶、二次補償、重特大疾病保障、民政醫療救助相結合的農牧民基本醫療保障政策體系。省衛生廳、財政廳、人力資源保障廳等部門先後制定了新農合基本用藥目錄、診療目錄、單病種住院費用限額標準、基金財務制度、風險金管理制度、運行效果評估考核辦法、基金管理紀律、定點醫療機構和經辦機構監督管理辦法等50多個規章制度,使新農合步入制度化、規範化運行軌道。同步調整完善補償政策,參合農牧民家庭賬戶基金由10元增加到40元,主要用於一般門診醫藥費用的補償;門診統籌基金由人均15元提高到25元,主要用於22種慢性病門診醫藥費用和一般診療費的補償;省、州、縣、鄉定點醫療機構住院費用補償比例由2006年的30 %、40%、50%、60%提高到目前的70%、80%(州縣級)、90%;新農合報銷藥品目錄由1250種增加到2580種;今年又制定出臺了21類重特大疾病住院醫藥費用二次補助政策,實行“三道保障線”(新農合常規報銷、大病報銷和民政醫療救助),使大病患者的住院醫藥費用實際報銷比例達到70%,民政救助對象達到90%,最高支付限額達到20萬元。很多患重病農牧民得到及時救治,避免了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悲劇。

    為進一步方便參合農牧民群眾,省、州、縣、鄉四級新農合經辦機構和定點醫療機構新農合信息管理系統基本建立,全面實行新農合醫藥費用即時結報。取消縣內逐級轉診規定,讓參合農牧民就近就便自主選擇縣域內定點醫療機構就診。對邊遠地區打破地域限制,選擇就近的外縣、外省醫療機構作定點醫院,方便農牧民就近就醫。推行新農合報銷與民政醫療救助“一站式”服務,實行新農合資金週轉金預撥制度和醫療救助事前救助制度,全面推行“先住院後結算”服務模式,最大限度方便農牧民群眾,減輕經濟負擔。新農合受到越來越多農牧民的歡迎,最新數據顯示,全省農牧民對新農合的滿意度平均達96%以上,繼續參合率達99%。

    農牧民健康水平大幅提升

    10年來,新農合製度切實發揮了農牧民健康保護傘,脫貧致富奔小康助推器的作用,截至2011年,農牧民因病致貧、返貧率從2003年56%降到24.2%,“小病拖、大病扛”的現象基本消除。據抽樣調查統計顯示,青海省農牧民兩周因病而不能就醫的比率由2003年62.4%下降到2011年的7.4%,應住院而未住院的比率從2003年的48%下降到2011年的18.39%。新農合使農牧民健康水平大幅提升。全省農牧區孕産婦和嬰幼兒死亡率分別從2003年的122.29/10萬和33.41‰下降到2011年的44.6/10萬和14.16‰,兩周患病率從2003年168.1‰下降到2010年的147.54‰。新農合製度的建立,使農牧民利用衛生服務的能力不斷增強,全省新農合受益人次從2005年的127.19萬人次上升到2011年的284.15萬人次,上升了1.23倍。尤其是近年來,醫療服務需求的日益旺盛也促進了基層衛生機構服務方式、服務理念的根本轉變。院內服務與巡迴醫療、上門送醫送藥、下派醫生、健康體檢、對口支援等相結合的新型服務模式基本建立,提高了衛生服務的可及性、公平性和時效性。目前,全省80%以上的病人在縣、鄉、村衛生機構就診治療,初步實現了“小病不出村,一般疾病不出鄉,大病基本不出縣”的目標。 (作者:李欣)

 
 
 相關鏈結
· 吳新雄赴青海調研並主持召開光伏發電企業座談會
· 青海衛生廳廳長馬海莉詳細解讀今年新農合新政策
· 西寧海關迅速行動千方百計促進青海外貿穩定增長
· 監測數據顯示青海湖面積達到近12年來最大值
· 文物局局長勵小捷率組考察青海文物博物館工作
· 青海大通:現代農業幫助高原貧地“種金挂銀”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