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海峽兩岸文物交流20年紀念活動暨重走三峽”啟動儀式在湖北宜昌舉行。國家文物局副局長、中華文物交流協會副會長顧玉才,湖北省政府副秘書長張猛,宜昌市副市長王應華,中華兩岸經貿投資文化教育協會理事長張京育,台灣沈春池文教基金會副董事長嚴雋泰等兩岸嘉賓共同為活動揭幕。來自兩岸的文博界代表、專家學者、參加過1993年三峽考察團的部分老團員、湖北當地文物系統人員以及積極支持兩岸文物交流的相關人士二百餘人出席活動。
文物傳承古今,交流溝通兩岸。1992年海峽兩岸達成“九二共識”,同年,大陸文物展覽“兵馬俑及金縷玉衣展覽”在兩岸分隔43年後首次成功赴臺展出,隨後兩岸共同組成長江三峽文化資産維護考察團對三峽工程涉及的文化遺産進行考察,掀開了兩岸文物交流合作的嶄新篇章。20年來,兩岸文博界不懈努力、相互支持、砥礪前行,在文化遺産領域通過交流與合作取得了豐碩成果。
顧玉才在致辭中指出,20年來,兩岸文博界開展了許多卓有成效的交流與合作,為共享中華文化遺産的資源優勢和保護成果,促進兩岸文物事業的共同發展進步,傳播中華歷史文化,增進兩岸人民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密切兩岸人民感情,促進中華文化的傳承與發展發揮了獨特而重要的作用。
海基會董事長林中森為二十年紀念活動專門發來賀信。他在賀信中説,本次活動對增進兩岸文物交流,深具歷史及時代意義,並將為兩岸文化交流再添佳話。
本次紀念活動由海峽兩岸關係協會、中華文物交流協會、沈春池文教基金會共同主辦,中國文物交流中心承辦,宜昌市人民政府、湖北省文物局、重慶市文物局、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協辦。以“加強兩岸文物交流 攜手傳承中華文明”為主題,秉持“回顧、合作、傳承”的宗旨,舉辦“重走三峽”、回顧展覽以及座談會等活動並出版《海峽兩岸文物交流20年紀念文集》。通過這些活動,兩岸同仁將全面回顧文物交流20年的發展歷程,總結經驗,為進一步深化兩岸在文物領域的交流與合作,傳承和發展中華文化、推動兩岸關係向前發展凝聚共識與智慧。(中國文物報 嚴葉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