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工作動態>> 地方政務
 
我國首套具有自主知識産權3D電影放映轉換設備發佈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2年11月29日 10時00分   來源:上海市人民政府網站

    放映3D電影的關鍵設備,在於架在放映機前的那塊能夠改變光路的玻璃。目前,中國電影院的放映間裏,所用的不是“洋玻璃”就是“山寨玻璃”。但這一令中國科學家與電影人窩心的局面,即將改變。

    11月28日,我國首套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3D電影放映轉換設備在滬發佈。這塊3D放映的“中國玻璃”在技術與質量上堪與“洋玻璃”媲美,但如何更順暢地走進神州大地的影院放映間,是比技術創新更大的挑戰。

    科技與電影的“偶相逢”

    3D影片,中國能拍也能放,但所用的設備,尤其是高端設備,幾乎清一色全靠進口。上海電影家協會副主席許朋樂認為,這是因為中國的電影界不太了解技術,需要用時第一想到的就是“進口”,而科學家也極少想到與電影界交流技術問題。

    在影院的放映間,放映2D電影和3D電影,用的其實是同一台放映機。只是在放3D電影時,會在放映機前加一個光路轉換設備,其最核心的器件是一塊玻璃——它能讓放映機打出的圖像光線改變方向,當光從屏幕反射到觀眾戴的3D眼鏡中時,就會産生立體視覺效果。

    由於中國沒有自己的産品,“洋玻璃”在中國市場價格高企,一年租賃費動輒幾十萬元,甚至提出票房分成等條件。但3D電影市場增長迅猛,國內影院不得不隱忍承受。

    3年前,曾做過國外此類産品代理的施強,萌動了一個念頭:能否做“中國玻璃”?他輾轉找到了中國工程院院士、上海理工大學教授莊松林。在這位著名的光學專家看來,繞開國外專利,採用新的技術路線,研製出替代國外産品的“中國玻璃”並不複雜。

    於是,施強與莊松林手下的幾個技術骨幹一起,合夥成立了上海維蝶影像科技有限公司。經過幾年努力,科研團隊終於做出了國內首套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3D電影放映轉換設備,起名為“曙光”。

    “透光率是這個設備最核心的指標,透光率越高,觀眾看到的畫面越亮麗飽滿。”該産品的主要技術負責人楊波介紹,目前國際最好水平是28%,“曙光”達到了20%,而第二代産品則能追平這一指標,配合配套屏幕,甚至能達到35%的透光率——不僅畫面亮麗,還能一定程度上減輕觀賞3D影片時的視覺疲勞。

    賣電影票來補貼設備

    在昨天召開的上海國際電影技術論壇上,這塊“中國玻璃”著實吸引了不少國內影院。在場的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國外放映設備不僅貴,而且設備維護很難及時到位,如果有國産設備自然樂意嘗試,但關鍵在於質量是否過硬——影院最怕放映時機器出故障,而遭遇憤怒的觀眾。

    雖然對自己的産品很有信心,但施強認為,要讓國內影院更快、更順暢地接受這套國産設備,他準備嘗試新的商業模式——把“玻璃+屏幕”的整套設備送給影院使用,影院只需“付給”維蝶一些與設備等價的電影票。

    “我們設想通過團購的方式出售電影票來回收現金。”施強説,這種“曲線模式”可能有助於更快在行業內建立起口碑。

    此外,維蝶還在3D眼鏡上花了很多心思:用輕質的可降解環保材料做成一次性眼鏡,讓觀眾佩戴更舒服,還能帶回家;外觀設計更時尚,進影院可看3D,出影院能當太陽鏡。這也是贏得觀眾“歡心”,間接影響影院的一招。

    目前,中國約有1萬塊電影屏幕,維蝶設想的商業模式能否成功?還需拭目以待。

 
 
 相關鏈結
· 我國牽頭制定智慧電視和3D電視國際標準
· 我國自主研發的110英寸全高清3D液晶屏正式發佈
· 中國首個3D電視頻道開始試播
· 廣電總局發言人就我國首個3D電視試驗頻道答問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