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13日從北京市教委、市市政市容委獲悉,本市正在制定高校生均用能標準,嚴格控制高校在校大學生用水、用電、用氣。市教委有關負責人表示,標準出臺後,超額用能將受到限制,倡導大學生自覺養成節約能源的習慣。
能耗標準文理科不同
市教委有關負責人透露,經過調研,高校生均用能標準已經完成起草,正在報批。但他沒有透露具體用能標準,只説由於課程設置不同,各專業學生用能標准將不一樣,根據教學需要有所區別。總體來説,理工類學生的能耗標准將高於文科類學生。
記者了解到,此前本市各高校沒有明確限制學生用能的規定,多數學校只規定學生在宿舍每月用電不超過8千瓦時或9千瓦時,但對在實驗室、教室等地用電則沒有限制。此外,今後高校供熱鍋爐、食堂、開水間消耗的燃氣、燃煤、電力、水也都將均攤至每名學生頭上,計算整體能耗。
記者在部分高校採訪時發現,學生用電的“主戰場”仍是宿舍,但教室、自習室和實驗室中私接插線板供手機、電腦用電的現象也很普遍,部分學校開水間用水全無限制。
記者還了解到,本市部分高校為學生宿舍安裝了空調。今後如果限制生均能耗,空調是否會成為擺設還有待具體政策詳析。市教委表示,生均用能標準不會限制高校正常的教學需要和學生生活需要,但學校節能改造應與社會同步。
八項措施令供熱節能15%
冬季供熱一直是各高校能耗大頭。記者昨天從中國農業大學獲悉,該校對供熱系統進行八項改造後,在保持原供熱溫度的前提下,實現了節能15%的目標。
“氣候補償系統能根據氣溫、風力和光照自動調節鍋爐出水溫度。”中國農業大學副校長張建華告訴記者,以前“看天燒火”要靠鍋爐工手動操作,憑的是經驗,現在自動控制更科學、更精準,也更節約。
在農大東區鍋爐房,記者發現這裡的水泵運行頻率並不固定。農大後勤人員解釋,他們用的是1台160千瓦的變頻水泵,與原來3台75千瓦並聯水泵相比,已累計節電50萬千瓦時。此外,農大還在供熱末端安裝了室溫採集點,在鍋爐房內即可遠程獲知其實時溫度,及時調控。而煙氣餘熱回收也大大提高了供熱效率。
學校將推行交替供熱
農大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大學校園內各幢樓的用途不同,高峰時段也各不相同。該校在各個不同建築供熱管網上安裝了調節閥,實施分時分區供熱,每個採暖季就可節約天然氣近50萬立方米。
“晚上放學、自習結束後,教學樓將低溫運行,白天則將宿舍溫度調低。”張建華説,除了這兩類建築,食堂、體育館、禮堂等都在閒時低溫運行,供熱系統保持值班溫度,在使用前提前加溫至適合溫度。
據了解,本市未來將在學校推行交替供熱制度,學生放學後或放假期間,中小學校無人校舍保持不超過10℃的值班溫度,確保其不會凍壞。每天上學前兩個小時可對系統加溫,不會影響學生正常上課。(記者 王東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