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工作動態>> 部門信息
 
矯梅燕:將防災減災作為公共氣象服務的首要任務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2年12月25日 10時26分   來源:氣象局網站

堅持公共氣象服務發展方向
落實防災減災這一首要任務
中國氣象局副局長 矯梅燕

    黨的十八大在謀劃“五位一體”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佈局中提出,要“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建立‘政府主導、覆蓋城鄉、可持續’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加強防災減災體系建設,提高氣象、地質、地震災害防禦能力”。這些高瞻遠矚的精闢論斷為我國氣象服務工作指明了發展方向,為氣象防災減災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

    認真學習、深刻領會黨的十八大報告的豐富內涵和精神實質,準確把握、全面貫徹中央對於公共氣象服務和氣象防災減災工作做出的決策部署,對於發揮氣象工作在國家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支撐作用意義重大,對於凝聚廣大氣象幹部職工力量、推進氣象事業科學發展意義深遠。

    黨的十七大以來,氣象監測預報的準確性、災害預警的時效性、氣象服務的主動性和防範應對的科學性顯著提高

    黨的十七大以來,按照黨中央、國務院在完善公共服務體系、強化防災減災等方面做出的一系列重大決策和戰略部署要求,中國氣象局黨組帶領廣大氣象工作者在實踐中探索和前進,明確了公共氣象服務引領氣象事業發展的戰略方向,堅持將氣象防災減災作為公共氣象服務的首要任務。

    各級氣象部門堅持“以需求為牽引、以服務為引領”,千方百計提高氣象預報預測能力,不斷適應防災減災需求,推進氣象預報向氣象災害監測預報預警延伸,災害性天氣預報能力明顯提高,氣象災害風險管理意識不斷增強,交通、能源等氣象服務的專業化水平顯著提升,綜合氣象觀測能力明顯加強,公共氣象服務理念逐漸深入人心,“政府主導、部門聯動、社會參與”的氣象防災減災機制不斷健全,有力支撐和保障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福祉安康。

    在防災減災服務能力建設方面,我國氣象災害監測預警精細化水平進一步提高。一是綜合氣象觀測更加注重適應服務需求,多手段、高密度的現代化綜合氣象觀測網有力支撐了精細化預報和災害監測預警服務。二是天氣氣候預報業務能力進一步提高。建立了災害性天氣短時臨近預警業務,開展了精細的鄉鎮氣象預報,發展了延伸期預報業務,強化了月、季尺度氣候預測業務,穩步推進數值預報核心技術發展,專業化的預報預測業務技術體系不斷完善。天氣預報準確率穩步提高,晴雨預報準確率從2007年的84.9%提高到2011年的87.1%。同時,氣象部門建成國家、省、市、縣四級災情上報系統和災情信息共享平臺,開展了全國暴雨誘發中小河流洪水、山洪地質災害氣象風險預警試驗業務,促進天氣預報向氣象災害預報延伸。

    在預警信息發佈能力建設方面,氣象預報預警信息的覆蓋面和時效性進一步增強。目前,中國氣象頻道在全國30個省(區、市)的305個地級以上城市實現落地。中國天氣網日最高瀏覽量超過2686萬頁。每年免費發送預警短信數由2007年的12億多條增加到2011年的43億多條。在農村,建成高音預警喇叭21.5萬個,氣象電子顯示屏近13.4萬塊,氣象信息服務站6.5萬個,與農業氣象重點服務對象25.7萬人(戶)建立起直通式聯絡。不斷建立完善國家突發公共事件預警信息發佈系統,氣象信息公眾覆蓋率達到90%以上。

    在專業氣象服務的拓展與深化上,氣象科技水平和適應需求的能力明顯進步。中國氣象局組織開發了農業氣象災害服務保障系統、公共氣象服務産品庫、人工影響天氣作業指揮系統等近30個業務系統,並投入業務使用。特色和設施農業、水文、地質災害防禦、公路交通、森林草原防火等重點領域專業氣象服務業務得到快速發展,風能、太陽資源評估和預報服務取得新進展,從點到面,從弱到強,基本形成了全國佈局的業務服務系統。此外,在重大活動保障、突發公共事件應急服務等方面,專項氣象服務能力不斷增強。

    在基層氣象服務體系建設上,延伸服務體系和防災減災服務效益進一步顯現。全國近1000個縣成立了由分管副縣長任指揮長,氣象、民政、水利等多部門負責人組成的縣級氣象災害防禦領導小組,覆蓋全國41.4%的縣。氣象信息服務站達6.5萬個,其中鄉鎮覆蓋率71.4%。氣象信息員隊伍總數已達59萬餘人,覆蓋了全國91.7%的行政村。新聞媒體、氣象信息服務站、氣象信息員、城鄉社區正逐漸成為氣象防災減災的堅實力量,以氣象部門直接提供為主、其他社會力量間接傳播為輔的氣象防災減災提供機制初步形成。

    過去五年,我們不僅在防災減災服務能力建設上下功夫、促提升,而且在氣象服務體制機制建設上謀發展、求實效。一是氣象服務發展的長效機制逐步建立,政府主導作用不斷強化。《氣象災害防禦條例》《國家氣象災害應急預案》《國家氣象災害防禦規劃(2009-2020年)》以及國辦33號文件的出臺,表明國家和各級黨委、政府對氣象工作的政策支持力度明顯加大,作用更加突出。中央財政安排氣象為農服務專項和地方各級政府匹配經費逐年增加;國家人工影響天氣專項投入列入財政轉移支付,地方各級政府的專項投入大幅增加。二是氣象服務發展的外部環境逐漸優化,部門聯動機制不斷健全。當前,氣象部門與農業、民政、國土資源、交通運輸、水利、安全監管、林業、旅遊、電力等20多個部門和單位簽署了合作協議,建立起26個部門參加的氣象災害預警服務部際聯絡員制度,在氣象防災減災部門預警和應急聯動中發揮的積極作用日益突顯。三是充分利用社會資源開展氣象服務,社會參與機制穩步推進,氣象服務傳播主體不斷擴大,社會媒體在氣象服務信息傳播中發揮出舉足輕重的作用,氣象防災減災科普、宣傳力度不斷加大。由部門的單項防災減災逐步向社會的綜合防災減災轉變。

    社會效益是服務能力提升的實質體現。五年來,全國因氣象災害造成的死亡人數較前五年減少1980人,造成的經濟損失佔GDP比例的平均值(0.91%)較前五年(1.22%)明顯降低。全國糧食總産量預報準確率穩定在98%以上,夏收夏種等專題服務惠及近40萬農機手,為全國糧食“九連增”做出積極貢獻。氣象服務在各部門和社會公眾中的滿意度穩步提高。

    近年來公共氣象服務和防災減災工作的生動實踐,為氣象服務未來又好又快發展提供了深刻啟示:一是堅持將氣象防災減災作為首要任務,不斷強化氣象部門在國家及各級政府部門防災減災中的地位和作用;二是堅持在精細化的服務和信息發佈上下功夫,不斷提高公眾氣象服務的滿意度和覆蓋率;三是堅持在拓展領域和部門合作上下功夫,不斷提高專業氣象服務的針對性和科學性;四是堅持以“兩個體系”建設和人工影響天氣為抓手,不斷夯實基層氣象事業發展的基礎;五是堅持氣象服務引領業務發展,不斷提高氣象業務現代化的水平和氣象服務的能力;六是堅持體制機制的探索創新,不斷提高氣象服務的可持續發展能力。

    認識發展形勢,樹立戰略思維,以黨的十八大精神指導公共氣象服務和氣象防災減災科學發展

    當前,我國公共氣象服務和氣象防災減災工作正發生著重大而深刻的變化,也面臨著重要而複雜的戰略機遇期。在全球氣候變暖的背景下,氣象災害的突發性、反常性和不可預見性日益突出;在我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大潮中,社會公眾對於氣象服務的需求更加多樣化。

    新形勢下,公共氣象服務與氣象防災減災工作面臨著各種新挑戰——公共氣象服務業務能力仍然與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對氣象服務日益增長的需求不相適應,與公眾對氣象服務日益增長的期望不相適應,與氣象現代化水平和信息網絡等高新技術的發展不相適應。氣象災害監測預報精細化程度和準確率水平不高仍然是氣象防災減災的主要瓶頸;氣象防災減災機制不完善仍然是氣象防災減災的重大制約;氣象災害風險管理仍然是氣象防災減災的薄弱環節;農村氣象災害防禦水平不高仍然是氣象防災減災的明顯短板。

    黨的十八大報告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全局出發,提出“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和“加強防災減災體系建設,提高氣象、地質、地震災害防禦能力”,這也是黨中央對新時期公共氣象服務和氣象防災減災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需要我們樹立戰略思維,將公共氣象的發展置於國家公共服務及社會事業發展的大局中。一要堅持公共氣象服務的發展方向。要堅持政府主導,把氣象防災減災作為首要任務,牢牢把握氣象事業的基礎性、社會公益事業這一根本屬性,保障基本公共氣象服務的提供。堅持在服務中實施管理、在管理中體現服務,不斷提高履行氣象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職能的水平。

    二要堅持氣象現代化建設、強化基礎。要依靠科技進步,加強關鍵、核心的監測、預報預測技術研發與應用,完善氣象災害監測、預報預測、預警、評估業務體系,穩步提高預報預測準確率和精細化水平,推進災害天氣預報向氣象災害風險預警和風險評估的延伸和拓展,氣象監測預報預測業務不斷適應氣象服務發展的新要求。

    三要堅持統籌城鄉、強化基層。要加大氣象公共資源向農村、貧困地區和社會弱勢群體傾斜力度,把更多的財力、物力投向基層,把更多的人才、技術引向基層,切實加強基層氣象服務機構設施和能力建設,實現城鄉基本公共氣象服務均等化,實現基本公共氣象服務覆蓋全民。

    四要堅持機制創新、持續發展。要逐步構建由各級政府主導的地方公共氣象服務發展的體制環境,科學劃分各級政府基本公共氣象服務事權與支出責任。完善財政保障、機構建設、管理運行和監督考核機制,形成保障公共氣象服務體系有效運行的長效機制,實現公共氣象服務的可持續發展。

    強化基礎、健全體系、完善機制,將發展公共氣象服務和氣象防災減災貫穿于氣象現代化建設全過程

    一要強化基礎,提高公共氣象服務和氣象災害防禦能力。首先要強化綜合觀測和資料應用能力。圍繞氣象災害監測預警服務的需求,健全完善全天候、多要素、高密度、精細化的立體監測網,強化重點區域和敏感區域的監測能力建設,加強地質、海洋、農業、交通等專業氣象網的建設,加強氣象資料的應用研發。其次要強化預報預測能力。要加強關鍵預報技術研發,穩步推進天氣氣候模式發展與應用;繼續推進專業化的天氣預報和氣候預測業務技術體系,加強新技術研發和應用,支撐預報精細化發展;繼續強化業務流程建設,推進氣候業務流程改革實施。再次要強化氣象服務能力。要加強氣象服務業務體系建設,進一步提高氣象預警信息發佈能力,擴大氣象預警信息覆蓋面;要加強氣象災害防禦服務能力建設,推動災害性天氣預報向氣象災害風險預警和評估的拓展;要加強應對氣候變化和生態文明建設的氣象服務。要以服務為引領、以需求為牽引,紮實推進氣象業務現代化。

    二要健全體系,發揮公共氣象服務和社會管理職能。要以氣象為農服務“兩個體系”建設為抓手,結合基層氣象機構綜合改革,強化農村氣象災害防禦能力和農業氣象服務能力,實現基本公共氣象服務面向農村的全覆蓋;要開展城市基層氣象服務體系和氣象防災減災體系建設,提高面向城市社區的氣象防災減災能力和精細化氣象服務能力;要強化企事業單位、人民團體、城鄉社區、社會公眾在公共氣象服務中的職責,實現城鄉基本公共氣象服務均等化;要建立完善氣象災害預警信息的發佈體系,充分利用社會公共資源,建立多種手段並用的氣象災害預警信息發佈網絡,擴大和提高預警信息發佈的覆蓋面和時效性。要不斷完善中國特色公共氣象服務體系和氣象防災減災體系,切實推進氣象服務社會化。

    三要完善機制,保障公共氣象服務的可持續發展。要不斷建立健全“政府主導、部門聯動、社會參與”的氣象防災減災工作機制,在公共氣象服務和氣象防災減災中更加注重堅持政府主導,更加注重體現政府行為,更加注重氣象服務和防災減災管理機制的創新。要不斷完善財政保障、機構建設、管理運行和監督考核機制,形成保障公共氣象服務體系有效運行的長效機制,進一步強化氣象部門在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中的職能,切實推動氣象工作政府化。 

 
 
 相關鏈結
· 氣象局副局長矯梅燕強調:強化防災減災體系建設
· 矯梅燕到河南調研強調:強化防災減災體系建設
· 氣象部門司局長專題研討公共氣象服務與防災減災
· 中國氣象局交通運輸部合作共推交通氣象防災減災
· 農業部:我國將加快建設現代植保防災減災體系
· 植物保護防災減災年均挽回糧食損失1600億斤以上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