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工作動態>> 地方政務
 
粵傾力打造"種業矽谷" "十一五"培育新品種700個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3年01月10日 09時03分   來源:南方日報

    2012年,廣東省糧食産量1396萬噸,連續4年增産。豐産的背後是科技的創新。據統計,目前科技對農業增長的貢獻率達53.5%,其中良種對增産貢獻率超過40%。

    2012年,省政府出臺了《加快推進現代農作物種業發展的實施意見》,加快推進種業大省向種業強省跨越;種子發展專項資金增加了7倍;深圳市政府每年拿出5億元設立生物産業發展專項資金,並從國際上引進優秀的分子生物技術人才。

    種子是農業科技的芯片。廣東是全國種子科研育種強省、種子進出口貿易大省。早在上世紀50年代,省農科院研究員黃耀祥即育成世界上第一個抗倒伏的秈稻矮稈良種,使稻穀單産從250公斤提高到350-400公斤。在一代代農業科學家努力下,豐富的新優品種令廣東及華南千萬農民以科技致富。據不完全統計,僅“十一五”期間,廣東即培育出新品種(係)700個,選育新品種(係)580個。如省農科院培育的五優308、天優998等優質超級雜交稻,已累計推廣超過1億畝。

    種植大戶嘗科技甜頭

    上月15日,汕頭市潮陽區和平鎮“全國種糧大戶”馬四弟完成了4000多畝稻田的收割工作。他大致算了下,平均畝産550公斤以上,而往年這個數字為450公斤。這是他種田17年來最豐收的一年。

    科技興農,良种先行。馬四弟認為這豐收少不了良種的功勞。他今年第一次大面積選用了雜交水稻新品種,無論是早造的Y兩優1號還是晚造的深兩優5814,均取得了高産。

    兩個品種是市面上價格最高的品種之一,但他並非只買“貴”的,而是有一套選種試種流程。“試過確實高産優質,今年才大面積種。”

    良種也帶給博羅縣偉聯種植專業合作社社長黃偉平諸多驚喜。他經營著上千畝菜場,發現葉菜在高溫條件下極易抽薹,影響了售價。2012年,他選用了一個耐高溫的矮腳白菜新品種,上市後菜很受歡迎。雖然新品種種子價格較高,但黃偉平認為值。

    前沿技術孕育新品種

    位於增城市的華南農業大學基地,山青水綠,瓜肥菜壯,外行的人會以為這裡是度假莊園。這裡,匯集了數百個蔬菜和水稻等新品種,尤其是通過航天試驗育成的優良品種。

    自1987年我國首批水稻和青椒等種子上衛星至今,廣東在航天育種方面都有著驕人成績,“國家植物航天育種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更是落戶華南農業大學。該中心在全國首創了航天水稻示範推廣産業化開發新模式,育成審定水稻新品種15個,累計推廣3000多萬畝。華農大種業公司所培育的8個甜玉米品種,在全省種植達150萬畝。另外,其絲瓜、番茄和茄子也是廣東最有競爭力的品種。

    “十二五”期間,航天育種、輻射育種等仍然是廣東種業科技創新的重要領域。

    育種創新帶動品種聚變

    在廣東,種業科技工作在農村科技工作中始終處於最重要位置。“十一五”以來,廣東省設置了農業産業化推進和星火産業帶專題,設立了動植物優異種質資源鑒評與利用、良種豬新品係選育等重點科技專項,組建了5個團隊開展主要糧食作物抗性育種、作物誘變育種(包括航天育種)等聯合攻關,另外還有羅非魚、雞、水稻産業化推進專項,取得了引人矚目的成績。

    據不完全統計,廣東在“十一五”期間,共安排了400多個項目,投入5260多萬元,培育新品種(係)125個,獲得國家和省農産品品種審定20項,建立示範基地面積5.75萬畝,推廣應用新品種(係)32項,有效提高廣東農産品良種覆蓋率。

    創新專家談

    豐富種質資源要善加整合

    廣東由北至南涵蓋中亞熱帶、南亞熱帶和熱帶氣候,多樣的地理環境為廣東提供了豐富的生物資源。在2012年,省政府出臺了《加快推進現代農作物種業發展的實施意見》,要求加強種業領域共性關鍵技術研究和基礎性公益性研究,推進前沿育種手段的研究,全面提升農作物種業科技創新能力,使良種在農業生産科技貢獻率中的比例提高到50%以上。

    廣東最大的蔬菜種子企業、汕頭市金韓種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劉世明認為,處於北緯23度這一“世界黃金育種帶”是該公司最重要的財富之一,也是南瓜、苦瓜等優質品種得以培育出來的關鍵。

    省農科院水稻所三係雜交稻研究室主任李傳國介紹,廣東僅稻作區就隨環境差異劃分為四片,每片稻作區均有大量地方特色品種,就育種來説,廣東的資源環境可謂得天獨厚。實施意見特別提到,要加強種質資源和優質特色品種保護利用,以全面提升農作物種業科技創新能力。

    資源是育種創新的材料基礎,而廣東在這方面可謂是家底殷實。由水稻所承擔的國家種質廣州野生稻圃和廣東省水稻種質資源庫現收集保存的栽培稻、野生稻資源有23500多份,其數量及種質資源物種多樣性和遺傳多樣性位居全國各省、市前列。而且通過育種材料組合進行雜交育種還有很大的發掘空間,因而種質資源的地位格外關鍵,正在我國蓬勃發展的分子育種技術也需要從海量的育種資源中篩選有用的素材。

    不過,由於育種資源多集中在科研院所,民營種子企業要開展商業化育種面臨無米下鍋的尷尬現狀。省農科院蔬菜所副所長何曉明表示,科研院所的育種資源從根本上説是公共資源。國家種業政策要求育種科研單位向基礎性、公益性研究轉型,由企業作為商業化育種的主體,也是要讓科研人才和育種資源按照市場規律流動起來。

    一些育種科研人才已經在探索新的商業化育種模式。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清華深圳龍崗研究所所長武小金介紹,他們就是定位於依靠商業化育種的效益來支持育種研究,而不是當前普遍採用的依靠申請項目經費來支持科研。“我們的科研人員將自己的收入也投入到了後續研究中,一方面可以加快育種進展,另一方面,科研人員自己有了股份,工作也更有積極性。”(記者 李曉芬 項棟樑 吳滿 惠婷婷 統籌 林亞茗)

 
 
 相關鏈結
· 廣東:發揮農業科技創新優勢建設現代農業強省
· 粵啟動88個農田水利示範鎮建設提高農業生産能力
· 幫扶農資贈送貧困戶
· 廣東:上半年農業農村經濟各項主要指標好于預期
· 廣東農業農村經濟發展良好 糧食作物增産5.9%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