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工作動態>> 地方政務
 
壟向南偏西20度會帶來什麼—解讀吉林經濟工作會議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3年01月20日 09時06分   來源:吉林日報

    “前年我們合作社在周家村集約了12公頃地,用的就是高光效玉米栽培法種植玉米,當年結的玉米棒禿尖缺粒的少了,玉米粒飽滿,色澤度好,當年增産近10%。2012年,‘布拉萬’颱風後,這塊地的玉米只是有傾斜,並沒有倒伏。玉米能達到21個水,一公頃地産量達到28000斤。”德惠市惠發街道周家村雋星農業合作社經理劉欣偉如是説。

    劉欣偉説的高光效休耕輪作技術,是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研究的一項在玉米、水稻生産上應用的新型栽培技術,主要是通過調整壟向為磁南偏西18度-20度,採取寬窄行種植形式,通過改善通風透光條件,提高農作物受光時間和受光強度,增強農作物光合速度和光能利用率,促進作物成熟、提高粒重,進而提高糧食産量和質量,玉米單産平均增幅達到15%-17%,最高達到23.7%,水稻單産增幅達到10%左右。

    德惠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副主任姜亞倫告訴我們,幾年來,德惠市進行了玉米和水稻的高光效栽培試驗,2012年,全市已經有100多公頃玉米地採用這項技術。具體説就是玉米種植的壟向南偏西20度的基礎上,合理擴大壟距,實行寬窄行。實行高光效栽培技術的玉米一個單元寬兩米,每1.70米壟距在0.3米距離內種植2行玉米。這樣延長玉米全株光照時間,光合作用顯著增強,每畝增産近10%。他説,更重要的是與此同時還配套有一項玉米增産技術,就是休耕輪作。玉米收割後,把秸稈還田,第2年在原先空壟處播種,第3年再輪迴。5年後,土壤有機質含量將會提高0.2%,土地肥力好,作物的産量肯定會提高,而且土壤不板結,土地鬆軟有利於玉米根係扎入土地更深,能夠抗倒伏。水稻高光效寬窄行栽植技術的試驗稍晚一些,2010年開始在岔路鎮朝陽鄉用30公頃地搞起了試驗田,産量提高10%左右。

    九台市從2009年起開始進行玉米高光效休耕輪作栽培方式試驗示範。當年落實面積184.6公頃,2010年落實306.8公頃,分佈在10個鄉鎮的一些平地或平洼地塊。由於2009年旱情嚴重,對玉米苗全、苗齊有一定的影響,因此對玉米的産量也有很大的影響。在這種情況下的測産結果表明,各試驗點均比傳統種植方式有不同程度的增産,增産幅度在8%-19%,最高達到20%左右。2010年,他們對種植面積較大的上河灣鎮、四台子村高光效種植地塊進行了認真的測産,結果是與傳統耕作方式相比,平均公頃增産1800.8公斤。增産幅度達到17.6%。

    實驗表明,高光效栽培模式有如下優點:提高光合效率,增加生物産量,提高經濟産量,並能提高質量,一般玉米、水稻可提高産量8%-15%,而且有利於通風透光,降低水分,比常規栽培多降5-6個水分;在玉米種植上有利於過剩秸稈還田,減少秸稈燃燒造成的污染和浪費,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是恢復和提高地力的最好方法;對耕層土壤環境也有明顯改善,可降低土壤容重,消除犁底層,增加土壤含水量;由於超大壟栽培,田間作業方便,也能提高農藥、化肥利用率,節省成本,減少污染;由於秸稈覆蓋,可以減少風蝕,防止水土流失。

    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專家王洋在《提高水稻群體光能利用率的新型栽培模式研究》一文中,詳細論證了高光效栽培技術給水稻生産帶來的變化。他説,通過這種水稻栽培行方向的改變,有效地改善了中下部葉片的光照條件;提高了分蘗成穗率;可以提高開花期、灌漿期土壤溫度0.4℃-1.2℃;可以減小葉片開張角,利於光照投射到下層葉片;增加劍葉、倒二葉光合速率和蒸騰速率;提高了結實率5.1%,3年平均增産10.9%,提高經濟産量光能利用率0.16個百分點。

    據吉林省農委提供的情況,2013年吉林省將在全省推廣示範高光效栽培技術200萬畝,其中玉米100萬畝,水稻100萬畝。

 
 
 相關鏈結
· 吉林農村工作會議部署五大産業撐起特色現代農業
· 吉林省制定支持農業産業化龍頭企業實施意見
· 吉林省政府召開發佈會介紹農業抗災保糧工作情況
· 吉林農業農村各項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呈九大亮點
· 吉林省農業農村經濟年初以來繼續保持良好勢頭
· 吉林省明確農業農村工作目標及十項重點工作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