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工作動態>> 部門信息
 
內蒙古自治區2012年預算執行和2013預算草案報告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3年02月19日 14時08分   來源:財政部網站

    一、2012年全區預算執行情況

    2012年,面對複雜多變的國內外經濟形勢,在自治區黨委的正確領導下,各地區、各部門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嚴格執行自治區十一屆人大五次會議的有關決定和決議,充分發揮財政職能作用,認真落實積極財政政策,著力保增長、調結構、惠民生、抓改革、促和諧,在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的情況下,攻堅克難,共同努力,基本完成了2012年預算確定的任務和目標,促進了自治區經濟平穩較快發展。

    2012年,匯總自治區本級和各盟市經同級人代會審議的全區地方財政總收入預算為2677.2億元。根據2012年12月31日匯總的國庫數據,2012年全區地方財政總收入入庫2497.3億元,完成年初預算的93.3%,比上年增加235.5億元,增長10.4%。其中,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552.8億元,完成年度預算的101.3%,比上年增加196.1億元,增長14.5%;上劃中央稅收收入944.5億元,比上年增加39.4億元,增長4.4%。

    與2012年年初匯總預算相比,全區地方財政總收入短收179.9億元,全部體現為上劃中央稅收收入短收,自治區公共財政預算收入超收20.2億元。因此,2012年財政短收並不影響自治區總財力,但個別盟市短收主要通過調減預算保證全年財政收支平衡。2012年全區地方財政總收入短收的主要原因:一是自治區經濟增長放緩,2012年地區生産總值增長11.7%,比上年下降2.6個百分點;二是煤炭等資源類産品價格下降,導致相關行業稅收收入減收較多;三是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增長4%,比上年回落46.8個百分點;四是落實國家和自治區結構性減稅政策,全年減收約70億元。針對2012年嚴峻的經濟形勢,自治區黨委及時對財政收入目標做出了調整,在2012年10月17日召開的全區經濟形勢分析會上,提出全區地方財政總收入增長8%以上的目標。因此,雖然因為經濟下行,2012年全區地方財政總收入沒有完成年初預算目標,但較好地完成了自治區黨委確定的調整目標。

    2012年,中央財政對我區各類補助收入1737.5億元,比上年增加168.2億元,增長10.7%。其中,返還性收入和一般性轉移支付969.3億元,比上年增加110.2億元;各類專項轉移支付768.2億元,比上年增加58億元。

    2012年,經自治區人大常委會批准,由中央財政代我區發行地方政府債券85億元,自治區全部轉貸盟市、旗縣,重點用於保障性安居工程、普通公路等公益性項目建設。

    2012年,自治區財政下達盟市補助收入1517.7億元,比上年增加188.4億元,增長14.2%。其中,返還性收入和一般性轉移支付783.3億元,比上年增加109.3億元;各類專項轉移支付734.4億元,比上年增加79.1億元。

    匯總全區公共財政預算收入、中央補助收入、地方政府性債券收入、上年財政結轉結余、調入資金以及上解中央支出等,2012年全區公共財政總財力為3799.7億元,其中: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552.8億元,中央財政各類補助收入1737.5億元,發行地方政府債券收入85億元,上年財政結轉結余、調入資金及上解等424.4億元。

    2012年,匯總自治區本級和各盟市經同級人代會審議的年初全區公共財政支出預算為3068億元。根據2012年12月31日匯總的國庫數據,2012年全區公共財政支出3429.4億元,比上年增加440.2億元,增長14.7%,轉入預算穩定調節基金27.4億元後,全區公共財政支出完成調整預算的91%。

    2012年,自治區本級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完成312.1億元,完成年度預算的96%,比上年增加11.2億元,增長3.7%。自治區本級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加上中央各類補助列自治區本級收入、上年公共財政結轉結余以及調入資金、盟市上解收入等,自治區本級公共財政總財力768.5億元。自治區本級公共財政預算支出609.4億元,比上年增加60.3億元,增長11%,轉入自治區本級預算穩定調節基金25億元後,完成調整預算的83%。2012年,自治區本級公共財政結轉結余資金134.1億元,其中:有專項用途的結轉資金133.5億元,凈結余0.6億元。

    與2012年年初預算相比,自治區本級公共財政短收12.9億元,短收部分主要是列收列支的礦産資源專項收入,主要通過調減相關科目的支出預算解決收支缺口問題。

    2012年,自治區本級政府性基金收入完成152.9億元,完成年度預算的95.6%,比上年減少0.7億元,下降0.4%。與年初預算相比,自治區本級政府性基金短收7.1億元,主要是由於煤炭價格下跌,部分煤炭企業出現虧損,煤炭價格調節基金短收較多。2012年,自治區本級政府性基金支出完成84.1億元,比上年增加64.5億元。

    2012年,自治區本級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7.3億元,完成年度預算的101.4%。加上上年結轉2.8億元,2012年可使用的收入總量為10.1億元。2012年,自治區本級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支出8億元,扶持了科技創新、節能減排、戰略性新興産業、企業技術改造等項目。

    上述各類收支數據,待財政部批復決算後,還會有一些變化,屆時向同級人大常委會報告。

    2012年,在各級政府預算執行困難較多、壓力較大的情況下,各地區、各部門創新工作方式,完善財政投入機制,全面落實自治區黨委的決策部署,取得了良好的經濟社會效果。

    (一)積極落實財政宏觀調控政策,促進了自治區經濟平穩增長

    面對複雜嚴峻的區內外經濟形勢,各地區、各部門認真貫徹落實自治區保增長的各項政策措施,紮實實施積極財政政策,加快推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經濟結構調整,促進了自治區經濟平穩增長。一是落實結構性減稅政策。提高增值稅、營業稅起徵點,對小型微利企業減半徵收企業所得稅,提高工資薪金所得減除費用標準。繼續清理規範行政事業性收費和政府性基金,取消不合理的涉企收費項目,降低收費標準。落實結構性減稅政策,全年減輕企業和社會負擔70億元。二是實施促進區內消費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繼續做好家電、摩托車下鄉工作,全區共銷售補貼類家電産品146.3萬台(部),兌付補貼資金3.9億元。下達資金1.4億元,支持“新網工程”等農村牧區現代流通體系建設。擴大了高效照明産品、新能源汽車等節能産品惠民工程實施範圍。2012年,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4534.6億元,增長14.9%。三是不斷優化政府投資結構。爭取中央預算內基建投資158.6億元,自治區本級安排12億元,加大對保障性安居工程、農村牧區基礎設施、生態環境保護等領域的投入力度。加快構建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全區交通運輸支出298億元,增長5.9%,支持公路、機場和鐵路建設運營。提前下達已形成“基數”的2013年民生和基礎設施項目資金118億元,有效發揮了政府投資的引導帶動作用。四是全面落實扶持實體經濟發展的財稅措施。撥付各類政策性補助資金13.2億元,支持包鋼、電力公司等國有企業做大做強。下達電價扶持資金1.8億元,對金屬冶煉、煤化工等行業實施生産用電臨時扶持政策,直接增加工業企業稅收收入42億元。大力支持中小微企業發展,下達資金5億元,繼續實施“雙百工程”,支持中小企業融資擔保體系建設等。五是支持科技創新和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加快實施科技重大專項,取得重大科技成果608項,全區“富民強縣”試點縣達到52個。2012年,全區科技支出27.3億元。投入資金1.9億元,大力發展清潔能源、新材料、裝備製造業等具有我區特色的戰略性新興産業體系。六是加強節能減排和環境保護。加快重點節能工程建設,獎勵企業節能技術改造項目155個,淘汰落後産能項目86個,完成既有居住建築節能改造30.7萬戶。加強環境保護與生態建設,加大重點地區重點流域污染防治,推進飲用水源地保護等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全面落實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政策,支持實施天然林保護等林業重點工程,全年完成造林面積1274萬畝。2012年,全區節能減排和環境保護支出130.6億元,增長11.1%。七是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增加均衡性轉移支付規模,提高了財力薄弱地區落實各項民生政策的保障能力。2012年,自治區下達盟市、旗縣均衡性轉移支付250.6億元,增長10.9%。加快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加大對城鎮道路、環衛設施、污水和集中供熱管網等重點民生工程投入,改善城鎮人居環境,提高城鎮綜合承載和服務能力。2012年,全區城鄉社區事務支出372億元,增長23.4%。加快以呼包鄂為核心沿黃河沿交通幹線經濟帶發展,下達資金12億元,支持沿黃沿線9個開發區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拉動社會投資27億元,該地區的産業集中度和競爭力進一步提高。

    (二)加大“三農三牧”投入,支持各項強農惠農富農政策有效落實

    落實中央2012年1號文件精神,加快推進農牧業科技創新,認真落實各項強農惠農富農政策,推動農牧業穩定發展和農牧民較快增收。2012年,全區農林水、糧油物資管理等涉農涉牧支出525.1億元,比上年增長16.3%。一是推進農田水利建設。啟動實施“節水增糧行動”,完成高效節水灌溉面積160萬畝。支持實施28個國家級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和“四個千萬畝”節水灌溉工程。完成61個中小河流治理和51個小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項目。2012年,全區水利建設支出95.2億元,增長8.4%。二是加快現代農牧業發展。支持農牧業科技進步和創新,投入資金39.5億元,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覆蓋所有農牧業旗縣,農牧業良種覆蓋率明顯提高,農産品産地初加工、糧棉油高産創建等農業實用技術推廣得到加強。穩步推進農業綜合開發,投入資金33.1億元,加快中低産田改造和高標準農田建設,完成草原生態建設146.8萬畝,實施土地整理15.7萬畝。完善産糧油大縣獎勵政策,下達資金15.8億元,我區産糧大縣達到35個,超級産糧大縣9個。實施農村金融獎補政策,擴大農牧業保險保費補貼範圍。三是著力提高農牧民收入水平。對農牧民的各項補貼規模達到131.4億元,補貼品種和範圍進一步擴大。加大扶貧開發力度,全區扶貧支出34.9億元,增長92.8%,增幅居全國之首,2012年全區35.8萬農村牧區貧困人口實現脫貧。完善農牧業防災救災機制,及時撥付資金9.9億元,用於重大動物疫病防控、防淩防汛等災害救助,有效緩解了受災農牧民的生産生活困難。2012年農牧民人均純收入7611.3元,增長14.6%。四是深化農村牧區綜合改革。落實財政獎補資金22.9億元,實施嘎查村級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財政獎補項目5410個,已累計覆蓋55.8%的嘎查村。提前完成鄉村墊交稅費債務化解任務,並啟動了基層政權和組織機構建設債務化解工作。通過“一卡通”發放各類財政補貼資金240.1億元,467萬戶城鄉居民受益。

    (三)支持社會事業發展,保障和改善民生取得新進展

    按照自治區為群眾辦實事和加快實施民生工程的工作部署,各級財政部門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財政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使改革發展成果惠及各族群眾。一是支持教育優先發展。推動構建覆蓋城鄉、公辦民辦並舉的學前教育體系。農村牧區義務教育階段家庭經濟困難寄宿生生活費補助標準每生每年提高250元,雙語授課寄宿生提高270元。在全國率先實現普通高中及中等職業教育免學費、免教科書費,惠及學生83.6萬人。中小學校安工程實現全覆蓋,竣工1789.1萬平方米。全區本科高校生均財政撥款達到13700元,超過國家規定標準1700元。建立了從小學到大學完整的教育資助體系,129萬名學生受益。2012年,全區教育支出442.9億元,比上年增長13.4%。二是繼續提高社會保障水平。農村牧區和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實現全覆蓋。城鄉低保、五保供養、“三無”人員等困難群體生活補助標準增幅都在18%以上。落實職業培訓、社會保險補貼等促進就業財政政策,全區城鎮新增就業26.5萬人。2012年,全區就業和社會保障支出432.7億元,比上年增長18.9%。三是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新農合和城鎮居民醫保財政補助標準由每人每年200元提高到240元,基本醫保參保率達到95%。加快以縣級醫院為重點的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初步建立了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實施國家基本藥物制度長效補償機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補助標準由年人均15元提高到25元,並已覆蓋城鄉全部人口。2012年,全區醫療衛生支出176.3億元,比上年增長7.1%。四是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産業發展。加強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穩步推進廣播電視“村村通”、“戶戶通”等文化惠民工程,支持全區1191家文化館、博物館等公益性文化設施免費開放。推動文化産業佈局和結構調整,支持全區文化産業項目24個。2012年,全區文化體育與傳媒支出86.5億元,比上年增長25.8%。五是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落實各項稅費優惠政策,全年開工建設各類保障性住房29.3萬套,完成農村牧區危房改造16.75萬戶。2012年,全區住房保障支出163.6億元,增長16.5%。

    (四)繼續深化財稅制度改革,財政管理水平進一步提高

    堅持完善制度、夯實基礎與提高執行力並重,加快財稅體制改革,積極構建有利於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財稅體制、運行機制和管理制度。一是加強“兩基”建設。強化項目庫建設和項目預算滾動管理,年初預算編制的完整性進一步提高。建立支出進度定期通報和考核制度,加快專項資金下達速度,加強國庫資金調度管理,財政支出的均衡性、時效性有所提高。修訂完善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産購置、使用、處置等相關辦法。加強鄉財縣管信息化建設,蘇木鄉鎮財政資金監管水平進一步提高。下達專項資金2.6億元,繼續實施蘇木鄉鎮生活設施建設。二是完善財政轉移支付制度。按照自治區與盟市財政管理體制,進一步完善了重點生態功能區、激勵性、均衡性等轉移支付辦法,全面建立了縣級基本財力保障機制。三是規範收入分配製度。完成第三階段規範公務員津貼補貼工作。兌現事業單位離退休人員績效工資補貼。為9900多名符合條件的離退休人員發放了住房補貼。下達資金29億元,繼續提高艱苦邊遠地區津貼標準。推進事業單位績效工資改革。四是繼續深化支出領域改革。部門預算制度改革覆蓋到縣級。國庫集中收付制度改革覆蓋到縣以上各級預算單位,公務卡制度改革覆蓋到所有旗縣。2012年全區政府採購規模達到384.4億元,比上年增長13.3%,資金節約率9.2%。非稅收入收繳推行POS機刷卡、網上銀行繳款等新型繳費方式。五是建立健全財政監督機制。開展“一卡通”系統、“三農三牧”、教育等重點項目檢查,保障中央和自治區民生政策有效落實。開展了企業會計信息質量檢查和會計師事務所執業質量檢查。加強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規範政府融資平臺公司管理,妥善處理存量債務,2009年政府債券按期全部償還。加快推進預決算公開,首次向社會公開了2011年度自治區本級財政總決算;選擇經自治區人大審議預算的12個區直部門作為試點,向社會及時公開了2012年部門預算、2011年部門決算和“三公經費”決算。

    2012年財政運行總體較好,但也存在著一些困難和問題,如:財政收入結構單一,抗風險能力仍然較弱;財稅政策在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等方面的作用仍需加強;民生等社會事業發展對財政投入的要求越來越高,各級財政支出壓力較大;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不均衡,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任務較重;各級政府性債務不斷累積,部分地區償債壓力較大;財政管理還存在一些薄弱環節和需要繼續改進的方面等。我們必須高度重視這些問題,繼續採取有效措施,努力加以解決。

    二、2013年預算草案

    根據自治區黨委、人大對財政經濟工作的總體部署,2013年全區財政預算安排的總體要求是: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按照自治區黨委九屆五次全委會議暨全區經濟工作會議的部署,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以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為中心,支持自治區經濟結構調整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繼續實施積極財政政策,深化財稅制度改革,推動國民收入分配格局調整,進一步提高城鄉居民收入水平;堅持民生優先,加大對“三農三牧”、社會保障和就業、教育、文化、醫療衛生、節能環保、城鎮化及欠發達地區的支持力度;堅持依法理財、統籌兼顧和增收節支的方針,從嚴控制一般性支出,加強財政科學化精細化管理,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

    根據自治區宏觀經濟發展預期以及目前掌握的政策性調整因素,2013年全區地方財政總收入安排2840億元,比2012年實際完成數增長14%。2013年全區公共財政支出預算安排3018億元,加上上年結轉和預算執行中中央增加的各類補助,2013年全區公共財政預算支出將達到3840億元,比2012年實際支出數增加411億元,增長12%以上。

    根據《預算法》的規定,各級財政預算由同級人民政府編制,報同級人民代表大會審查批准。下面,重點報告自治區本級公共財政預算、政府性基金預算和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的安排情況。

    根據現行財政體制劃定的收入範圍和中央明確的補助數額,2013年自治區本級公共財政預算總財力安排1621.5億元,其中,自治區本級公共財政預算收入322億元;中央財力性補助收入918億元;中央專項補助收入369億元;盟市上解收入1.9億元;調入資金10.6億元。

    根據收支平衡的原則,2013年自治區本級公共財政預算總支出安排1621.5億元,其中,按政策和體制規定返還和補助盟市1118.8億元;本級公共財政預算支出安排502.7億元,比上年年初預算數增加44.7億元,增長9.8%。

    2013年自治區本級公共財政支出預算按經濟分類和功能分類分別編制,從不同角度反映政府的支出活動。按經濟分類劃分,自治區本級公共財政預算支出安排情況是:基本支出預算安排137.4億元,佔27.3%;各類專項支出安排365.3億元,佔72.7%。在基本支出預算中,行政事業單位工資福利支出67.2億元,商品和服務支出即公用經費40.5億元,對個人和家庭的補助支出29.7億元。

    按功能分類劃分,自治區本級公共財政預算支出主要安排情況是:

    ——安排一般公共服務支出53.5億元,比上年年初預算增加7.8億元,增長17%,增幅較高主要是將預算外資金納入預算管理後加大了支出預算。其中專項資金安排16.9億元,主要用於:完善計劃生育獎勵扶助制度,鼓勵高校畢業生到嘎查村、非公有制企業和中小企業就業,支持實施“草原英才”計劃等。

    ——安排公共安全和國防支出36億元,比上年年初預算增加6.1億元,增長20.5%。其中專項資金安排18.7億元,主要用於:推進政法經費保障體制改革,落實公檢法司基層單位辦案業務費、執法裝備購置費,支持開展反恐、應急維穩等各種專項鬥爭;按照國家政策增加軍隊、武警經費等。

    ——安排教育支出64億元,同口徑比上年年初預算增加8.4億元,增長15.1%,高於經常性財政收入的增長,符合《教育法》規定的法定增長要求。其中專項資金安排38.3億元,主要用於:支持學前教育加快發展;改善農村牧區義務教育薄弱學校辦學條件;全面落實普通高中、中等職業教育免學費、免教科書費政策,並對雙語授課寄宿生給予生活費補助;繼續提高高校生均定額水平,平均達到9030元/生·年;支持民族教育、民辦教育、特殊教育發展;增加對國有企業改革職教幼教人員補貼。

    ——安排科學技術支出9.2億元,比上年年初預算增加2.3億元,增長32.9%,高於經常性財政收入的增長,符合《科技進步法》規定的法定增長要求。其中專項資金安排8.1億元,主要用於: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改造和自主創新,加快自治區優勢特色産業發展;保障自治區重大科技專項順利實施,大力支持基礎研究、前沿技術研究;支持自治區科技館內容建設。

    ——安排文化體育與傳媒支出18.2億元,比上年年初預算增加5.7億元,增長45.4%。其中專項資金安排12.5億元,主要用於:推動自治區文化體制改革,加大文化産業發展投入力度;繼續實施文化館、圖書館、博物館等公益性文化設施免費開放;加強重點文物、文化資源保護;推進農村牧區文化設施建設。落實備戰全國十二屆運動會及其他重大體育賽事經費。支持農村牧區有線電視“戶戶通”工程及蒙語衛視節目製作。

    ——安排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住房保障支出59.1億元,同口徑比上年年初預算增加4.3億元,增長9.5%。其中專項資金安排30.9億元,主要用於:鞏固農村牧區和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全覆蓋成果;繼續提高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財政補助標準;落實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調標政策;增加對困難職工、高齡老人、農村牧區五保供養等人員的生活補助;建立對困難群體的臨時社會救助制度;加強農民工、下崗失業人員、退役軍人的職業技能培訓。

    ——安排醫療衛生支出20.7億元,比上年年初預算增加1.4億元,增長7.5%。其中專項資金安排14.1億元,主要用於:繼續提高新農合和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財政補助標準,由每年人均240元增加到280元;鞏固完善國家基本藥物制度;適當提高人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補助標準;推動實施重大疾病防控等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推進以全科醫生為重點的基層醫療衛生人才隊伍建設。

    ——安排節能環保、國土資源氣象、城鄉社區事務支出38.3億元,同口徑比上年年初預算增加2.7億元,增長7.6%。其中專項資金安排34.7億元,主要用於:支持企業節能技術改造、建築節能以及城鎮污水處理和供熱配套管網建設等重點節能減排工程;加快發展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等戰略性新興産業;落實國家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配套資金,支持草原生態保護後續産業發展;加大礦産資源勘查、礦山地質環境治理等方面的投入。

    ——安排農林水事務支出67.5億元,比上年年初預算增加9.3億元,增長15.9%,高於經常性財政收入的增長,符合《農業法》規定的法定增長要求。其中專項資金安排64.8億元,主要用於:支持高效節水灌溉農業發展,實施“節水增糧”行動;推進蔬菜、馬鈴薯等産品生産基地建設;加快實施牧區節水灌溉、飲水安全等水利建設工程;落實國家牧草行動配套資金,繼續實施牧民綜合生産資料補貼等惠牧政策;實施連片貧困地區開發、整村推進、移民搬遷等扶貧工程;適當增加農牧業保險保費補貼品種;加大嘎查村級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財政獎補力度。

    ——安排交通運輸、資源勘探電力信息和商業服務業等事務支出95.7億元,比上年年初預算增加11.5億元,增長13.7%。其中專項資金安排88.7億元,主要用於:增加重點公路、農村牧區道路以及民航機場建設投入;支持“雙百億工程”等工業重點項目建設;扶持中小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發展;加快現代物流、旅遊、地方金融等服務業發展;支持口岸保稅區公共設施建設。

    ——安排其他支出40.5億元,比上年年初預算增加8.9億元,增長28.1%。其中專項資金安排37.6億元,主要用於預算內基本建設投資、政府預備費、糧油物資儲備以及扶持邊貿經濟發展等。

    根據現行政府性基金政策規定,2013年自治區本級政府性基金收入預算安排160億元,比2012年實際完成數增長4.6%。基金收入來源主要是新增建設用地有償使用費、地方水利建設基金、地方教育附加費、煤炭價格調節基金等。按照“以收定支、專款專用”的原則,2013年自治區本級政府性基金支出預算相應安排160億元。基金支出重點用於保障性住房、教育、公路建設、企業剝離辦社會、礦山環境綜合整治、土地整理和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等。

    根據現行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政策規定,2013年,自治區本級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安排3.2億元,比2012年實際完成數減少4.1億元,主要原因是:2013年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主要來源於2012年國有企業上繳的利潤、股利、股息收入以及國有産權、股權(股份)轉讓收入等。2012年,由於國有企業利潤增幅普遍下降,預計2013年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較上年會大幅減少。當年收入,加上2012年結轉收入2.1億元,2013年可使用的收入總量為5.3億元。按照“以收定支、專款專用”的原則,2013年,自治區本級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支出安排5.3億元,主要用於企業科技投入、節能改造、戰略性新興産業等項目支出。

    三、堅持依法理財,強化科學管理,確保完成2013年預算任務

    (一)貫徹落實積極財政政策,促進自治區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貫徹落實國家積極財政政策,以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為中心,創新財政投資方式,支持自治區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一是結合稅制改革落實結構性減稅政策。做好營業稅改徵增值稅、資源稅改革等重大稅制改革的前期調研和測算工作。落實自治區促進小微企業、服務業和民間投資健康發展的財稅優惠政策,支持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建設,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和産業結構優化。二是著力擴大區內需求。抓住國務院《意見》的政策機遇和國家擴大財政支出的有利時機,積極爭取中央預算內投資,適度增加自治區、盟市、旗縣三級政府投入,擴大政府投資規模。採取財政貼息、參股、以獎代投等方式,充分發揮政府投資的關鍵作用,加大對保障性安居工程、農業水利、城市管網、戰略性新興産業等重點領域的投入力度。努力擴大消費需求,多渠道增加農牧民收入,加大節能産品惠民工程實施力度,支持文化、體育、健身等消費,增強消費對經濟增長的基礎作用。三是支持産業結構調整升級。落實各項財稅優惠政策,加大科技重大專項投入,支持企業技術改造、科技創新和科技成果有效轉化。支持優化産業佈局,加強園區建設,推進沿黃沿線經濟帶和“雙百億”工程建設,改造提升煤炭、電力、冶金等傳統産業,支持發展煤基新興産業、非煤産業,加快發展服務業。四是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鞏固退耕還林、退牧還草成果,適當提高部分項目補助標準。繼續實施天然林保護二期工程,完善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制度並提高補償標準。健全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政策,支持草原生態保護後續産業發展。完善城市污水、垃圾處理以獎代投政策,支持實施節能技術改造、合同能源管理等節能重點工程。

    (二)增強縣級財力基礎,促進區域協調發展

    深入實施自治區區域發展總體戰略,繼續完善財政管理體制,不斷增強縣級財力基礎,加快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支持旗縣加強産業培育、城鎮發展、基礎設施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一是落實國家主體功能區戰略。對優先開發區和重點開發區,要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引導作用,促進縣域經濟科學發展,提高自我保障能力;對禁止開發區和限制開發區,要以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為目標,加大一般性轉移支付力度,切實保障縣級政府履行基本職責的財力需要。二是繼續完善縣級基本財力保障機制。積極爭取中央加大對我區的獎勵性資金分配規模和提高獎勵系數,建立完善動態保障機制。三是加大對財力薄弱地區的轉移支付補助。繼續實行對興安盟、烏蘭察布市等困難地區的特殊資金和政策扶持,支持這些地區優勢特色産業發展和人民群眾生産生活條件改善。四是政府債券資金分配繼續向盟市、旗縣傾斜。積極爭取中央地方政府債券資金,重點用於盟市、旗縣保障性住房、文化教育衛生等社會事業基礎設施建設等領域的投入。五是加強縣級財政管理。指導縣級財政依法強化收入徵管,嚴格控制財政供養人員規模,進一步優化支出結構,探索實行績效評價制度,不斷提升縣級財政管理水平。六是支持縣域經濟發展。充分發揮財政投融資作用,支持縣域工業園區發展,促進産業集聚。採取貼息和補助等方式,引導銀行和社會資金投入,支持縣域中小企業、現代服務業發展。落實財政補貼、稅收返還、資金獎勵等財稅優惠政策,引導金融機構服務縣域經濟發展。推進縣城擴容提質,支持城市公路、水利、信息等基礎設施建設,以及城鎮供水、供氣和污水處理等基本公共服務能力建設,提高承載産業和服務生活的能力。

    (三)整合支農資金,加快推進農牧業現代化

    認真貫徹落實2013年中央1號文件精神,堅持用工業化的理念謀劃和推進農牧業發展,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加強支農資金整合,推進農牧業現代化。一是支持農牧業科技創新。支持現代農牧業産業技術體系建設,推廣防災減災穩産高産關鍵技術,推進農作物病蟲害防治,提高主要農産品單産水平。二是加大對畜牧業發展的支持力度。加快農牧業産業化發展,支持畜牧業龍頭企業和農牧民專業合作社發展,提高産品附加值。全面落實國家和自治區肉牛、肉羊良種補貼、牧機具購置補貼等惠牧政策,支持建設一批優勢畜産品基地和産業帶。三是加強農牧業綜合生産能力建設。以糧食主産區和産糧大縣為重點,繼續加強中低産田改造、高標準農田建設。支持新一輪“菜籃子”工程建設,在大中城市、盟市所在地和優勢蔬菜産業帶發展設施蔬菜基地。提高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建設水平,加強中小河流治理、小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四是加大對貧困地區的扶持力度。繼續增加財政扶貧開發投入,支持連片特困地區、整村推進和易地移民搬遷等扶貧開發工程,力爭實現自治區政府確定的貧困人口減少40萬、人均純收入增長12%以上的目標。五是深化農村牧區綜合改革。全面加強蘇木鄉鎮財政重建工作。啟動普通高中債務化解、國有農牧場辦社會職能改革試點。紮實推進嘎查村級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財政獎補工作。完善嘎查村級和社區組織運轉經費保障機制。

    (四)加大民生投入,提高人民群眾生活水平

    按照國家“守住底線、突出重點、完善制度、引導輿論”的要求,紮實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各項工作。一是積極支持就業創業。建立健全公共就業服務體系,支持中小微企業發展,擴大中小微企業就業容量。落實鼓勵就業的財稅優惠政策,重點做好高校畢業生、農民工、城鎮就業困難人員、退役軍人就業培訓。充實小額擔保貸款資金,鼓勵群眾自主創業。二是完善收入分配製度。全面落實國家和自治區工資、津補貼改革政策,推進事業單位績效工資改革,建立健全職工工資正常增長機制。拓寬農牧民增收渠道,不折不扣落實好各項涉農涉牧補貼,支持農牧民專業合作組織發展,加強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增加農牧民生産經營性收入和工資性收入。三是切實保障困難群眾的基本生活。全面落實城鄉免費義務教育以及高中階段學生免學費、免教科書費政策,完善國家資助經濟困難學生政策,推動各項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相互銜接,開工建設城鎮保障性住房17.5萬套,切實減輕居民教育、醫療、住房等負擔。提高低保戶、優扶對象、五保戶、城鎮“三無”人員等困難群體的生活補助標準,完善城鄉醫療救助、困難群眾臨時救助政策,切實把每一位困難群眾都納入保障或救助範圍。

    (五)深化各項財政改革,不斷提高財政管理績效

    強化財政管理基礎工作和基層建設,堅持依法行政依法理財,不斷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一是狠抓增收節支。在落實好結構性減稅政策的基礎上,支持稅務部門依法加強收入徵管,應收盡收,同時堅決防止徵收“過頭稅”。嚴格非稅收入管理,認真落實財政部免徵和取消工商行政管理部門企業註冊登記費、個體工商戶註冊登記費等30項行政事業性收費。嚴格控制公用經費等一般性支出。二是完善預算管理制度。深化部門預算改革,繼續完善基本支出定員定額標準體系,推進項目預算滾動管理和項目支出定額標準體系建設。規範財政專戶管理,推進公務卡改革,深化政府採購制度改革。加強行政事業單位資産配置預算管理,從嚴控制新增資産數量和經費,健全資産管理與預算管理有機結合的機制。細化政府性基金預算支出編制,加快基金預算支出進度。完善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制度,進一步優化支出結構。推進社會保險基金預算管理制度化、規範化、科學化,開展養老保險基金保值增值工作。積極推進績效評價管理,擴大績效目標管理範圍,增加績效評價項目。三是抓好支出預算執行管理。及時將預算安排的資金落實到具體項目和單位,加快專項資金下達進度,儘早發揮資金使用效益。加強結余結轉資金統籌使用力度,對當年結余結轉比上年增加較多或長年累計結余結轉資金規模較大的部門,要適當壓縮下年度財政撥款預算總額。推進預決算公開,擴大公開範圍,細化公開內容,不斷增強預算的透明度。2013年自治區本級所有非涉密部門都要公開部門預決算、“三公經費”預決算以及行政經費支出統計數。四是健全財力與事權相匹配的財政管理體制。進一步優化轉移支付結構,提高一般性轉移支付規模和比例,清理歸併部分專項轉移支付項目,加快形成統一規範公開的財政轉移支付制度。五是進一步加強財政監督。建立健全保障中央和自治區重大決策特別是民生政策有效落實的監督檢查機制。加強對預算編制、執行、決算的日常監督,逐步建立預算監督信息共享和情況反饋機制。加強對廉政風險防控制度落實情況的檢查,建立健全財政部門內部控制制度。建立地方政府性債務規模管理和風險預警機制,逐步形成規範的政府舉債融資機制,嚴格控制新增債務,切實防範財政風險。堅持依法行政依法理財,自覺接受人大、審計監督。

    各位代表,201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實施“十二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一年。我們要緊密聯絡財政工作實際,把黨的十八大精神貫徹到財政發展改革各方面,認真落實本次會議對財政工作提出的各項要求,努力完成2013年各項財政工作任務,為自治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做出更大的貢獻。

 
 
 相關鏈結
· 蘇樹林與代表委員審議討論政府工作計劃預算報告
· 尤權與代表委員審議討論政府工作和計劃預算報告
· 上海2013年"三公經費"預算10.5億元 與2012年持平
· 謝旭人:做好預算編制工作 嚴控"三公經費"支出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