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在京召開《第一次全國地理國情普查總體方案》和《地理國情監測總體設計》專家評審會。來自多個部門和單位的10多位院士、專家分別組成評審委員會,經過聽取報告、審閱資料和質詢討論後,一致同意兩個方案通過評審,為全面開展地理國情普查和監測工作提供了指南。國家局副局長李維森出席評審會。
根據《國務院關於開展第一次全國地理國情普查的通知》精神,普查工作將於今年7月在全國正式展開。《第一次全國地理國情普查總體方案》分9個部分,明確了普查目標與任務,普查時點,技術路線與步驟,管理文件、標準與技術規定,質量控制,主要成果,組織實施,成果管理、共享與服務,提出以高分辨率遙感影像為基礎,整合其他部門已有普查成果或與地理國情相關的專題信息,開展地形地貌、地表覆蓋、地理單元等地理國情普查,摸清我國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的現狀和空間分佈情況,為開展常態化地理國情監測奠定基礎。方案徵求了25個部委的意見,絕大多數意見得到採納,提高了方案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有利於普查成果共享利用。
專家認為,方案貫徹了國務院通知精神,緊密結合新形勢下政府決策、部門管理和各專業應用需求,普查目標和任務明確、可行,普查對象和範圍清晰,普查內容設計完整,總體技術路線科學合理,預期普查成果可以為國家宏觀調控和可持續發展提供重要決策依據,為建設責任政府、服務政府提供重要支撐。建議方案文本按專家意見修改後,上報國務院第一次全國地理國情普查領導小組。
《地理國情監測總體設計》對地理國情監測目標、建設任務和內容、主要成果與指標、技術路線與方法、組織實施與管理、經費預算等做了明確規定,提出“十二五”期間將完成航空航天遙感影像獲取、地理國情信息普查、重要地理國情監測、地理國情信息數據庫建設、地理國情信息統計與分析、地理國情檢測支撐體系建設6大任務,通過持續對自然、人文地理要素進行空間化、定量化、常態化監測,形成定期報告和監督機制,反映國家重大戰略、重大工程實施狀況和效果,揭示經濟社會發展和自然資源環境的空間分佈規律,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戰略規劃制定、防災減災、科學研究和公眾服務等提供有力保障。
專家認為,地理國情監測總體設計需求調研充分,內容完整,目標明確;技術路線設計先進,數據獲取有可靠保障,統計分析指標清晰、方法科學,可操作性強;預期成果內容豐富,符合地理國情監測目標需要。建議修改完善後儘快報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