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至少20座橋區泵站計劃在今夏完成改造升級,12座橋區將能抵抗城市最高級別的“10年一遇”強降雨,8座橋區能抵抗“5年一遇”的降雨。昨日,北京排水集團總經理助理鄺諾表示,各橋區新建調蓄池等改造項目,可以在7月20日主汛期到來後實現“雨水入地、臨時儲存”的功能。
根據防汛安排,和平裏、西蒲、豐臺大橋、左安門、大鐘寺、木樨園、雙營、麻峪、左安東路、永定門的泵站等21座立交橋泵站都將在7月20日主汛期前完成升級,目前雨水重現期都為兩年一遇,並將在主汛期前升級。升級前,大部分橋區只能抵抗兩年一遇的降雨,升級後,12座橋區將可以抵抗10年一遇的強降雨,8座橋區能抗5年一遇降雨,1座橋區從抵抗5至10年一遇的降雨提升為10年一遇。在全部改造項目中,只有夕照寺、六里橋和雙橋改造工程暫時無法在今年汛期投入使用。
西南三環兩座調蓄池汛期前啟用
位於豐益橋西南側的西南三環雨水泵站升級改造項目,是全市首批改造項目中進度最快的一個,調蓄池被分成南區和西區兩部分,兩個大坑同時開挖,總容積達到1.1萬立方米。池子東南側就是往年汛期經常積水的鐵路橋,北側緊鄰豐草河。
昨日,通過頂蓋交織的鋼筋縫隙可以看到,整個建築包括上下各兩層,負2層層高6米,將作為調蓄池,靠近地面的負1層主要用作設備層;地上兩層則會被當作新設西南三環防汛搶險隊的辦公用房。
左手扶住豎直的鋼筋,右手握住工具用力一擰,一下將拴在兩條鋼筋交叉處的粗鐵絲,打了個死結……麻利地完成這一連串動作,已經在蓄水池頂蓋模板上貓著腰蹲了10分鐘的鋼筋工林立只是往身後一擺手,一直守在他後面的焊接工就默契地蹲下來,把面前的幾組鋼筋“鎖死”。
哥兒倆的這套固定動作,從開工之日至今的3個月裏,至少完成了1000次。
在他們的腳下,是西南三環項目中較小的西區調蓄池,投用後最多可以容進3000立方米雨水。截至昨日,這個深達12米的大池子已經“蓋蓋兒”,6月1日“入汛”前就能用上,有效治療豐益橋南鐵路橋下這個汛期積水的頑疾。
調蓄池深埋地下,市民在晴天裏絲毫不會感覺到它們的存在。
19座泵站將實現雨水分類收集
西南三環雨水泵站升級改造項目經理張龍鶴介紹,每個橋區的調蓄池都是按一大一小“配對兒”設計建造的,為的就是讓一個池子專門收集前15至30分鐘降雨沖刷路面後帶來的臟水;另一個池子收集此後降雨帶來的凈水,可以直排入河,或用於城市環衛綠化。一次降雨過後,這些池子最多可攢下約5萬立方米“凈水”。
以西南三環的升級改造為例,整個調蓄池都採用C30標號混凝土,和住宅建築的標準一樣,池壁上50厘米厚混凝土經過防滲處理,可以防止雨水外漏。
即將在池內安裝的傳感設備會自動感知蓄水量,自動排水,因而不會出現池內雨水衝擊頂板威脅建築安全的現象。遇到持續降雨,小池子先開啟閘門“收水”,它“喝”飽後,才輪到大池子。
不過,大池子收來的凈水更加寶貴,無需二次處理,便可以用於城市綠化和馬路降塵。
小池子接來的是“頭茬水”,含有大量泥沙。而大池子裏的水經過小池子的沉澱,相對更乾淨一些。當雨量加大時,大池子裏的雨水不用經過二次處理,會被優先排入雨水管線,流進河道,最終用於城市綠化和馬路降塵。而小池子裏的水必須先進污水管線裏走一遭,到污水處理廠完成凈化後,才能投入二次使用。
據北京排水集團總經理助理鄺諾介紹,在全市首批開工的20個泵站改造工程中,有19處都可以採用這種分類收集雨水的方式,實現水資源的循環利用。目前,全市首批調蓄池的最大容積約為10萬立方米,其中,約5萬立方米凈水具備再利用的條件。
整體抽排能力提高近1.8倍
去年“7·21”特大自然災害發生後,北京市對蓮花橋、六里橋、安華橋、夕照寺等20座頻繁積水的下凹式立交橋進行泵站升級改造,而在昨天公佈的名單中,又多了4座,分別為京包、北中軸、安定門和馬西路。
值得一提的是,由於地勢和周邊環境的客觀影響,地處西南三環的玉泉營橋、豐益橋和蓮花橋橋區,近年來已成為汛期暴雨積水的“重災區”,為此,排水集團在豐益橋邊,單獨設立了一支由100多名隊員和二三十台設備組成的大規模搶險隊。搶險隊員們全部是從原有的搶險隊中抽調出來組成的精銳之師,加上區域內升級後的泵站保障措施,顯著提高西南三環區域的防汛搶險能力。
在去年“一橋一預案”的基礎上,今年各下凹式立交橋防汛還將細化方案。每座立交橋至少有兩條行車路線、兩套抽排方案、兩支隊伍保障。經歷了去年“7·21”特大自然災害後,排水集團購置了10台大型抽水泵車和30套中型抽水泵車,目前,整體應急抽排能力為82200立方米/小時,比去年提高了近1.8倍。
5月20日之前,排水集團將完成運營範圍內23萬個雨水口、1443座排河口、88座排河口閘門的養護維護;汛期前完成全部泵站318套水泵及其設備設施的檢修保養工作,消除泵站隱患;汛前完成188項積水點的治理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