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國家林業局和國家統計局在北京聯合啟動新一輪“中國森林資源核算及綠色經濟評價體系研究”項目。項目將主要研究林地林木資源經濟價值核算、森林生態服務功能價值核算、森林社會文化價值評估和林業綠色經濟評價指標體系四部分內容,前兩項預計年內完成,後兩項力爭在近兩年內取得階段性成果。
國家林業局局長趙樹叢、國家統計局局長馬建堂出席啟動會並致辭。國家林業局副局長孫紮根主持,全國政協人資環委副主任、國家林業局科技委常務副主任江澤慧就項目的立項背景、研究基礎、主要內容和工作安排等作介紹。
趙樹叢説,國家林業局和國家統計局聯合開展中國森林資源核算及綠色評價體系研究,是貫徹落實十八大精神的一項重要工作,對於建設生態文明、推動林業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開展項目研究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大舉措,是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重要基礎,是發展生態林業和民生林業的必然要求,也是順應國際發展潮流的大勢所趨。
趙樹叢強調,森林資源既具有生態、經濟、社會、文化等多種功能,又具有動態、複雜、多樣等鮮明特點。開展森林資源核算,是一項複雜而艱巨的任務。要緊緊圍繞貫徹落實十八大精神、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等國家戰略大局,科學謀劃,精心組織;要尊重規律,科學核算,確保研究工作科學有序、研究結果全面準確;要加強協作,密切配合,把整個團隊的資源和優勢用活用好,為研究工作提供良好的條件和服務;要注重應用,推動發展,為建設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作出更大貢獻。
馬建堂説,森林是陸地最大的資源和環境載體,在生態建設和氣候變化中具有基礎地位;是陸地生態系統主體和生物多樣性的棲息地,在美麗中國建設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開展森林資源核算及綠色經濟評價體系研究,是我國資源與環境核算的重要內容和有機組成部分,意義十分重大,是貫徹落實十八大精神的具體舉措,是實現美麗中國夢的新要求。
馬建堂對下一步的森林資源核算提出三點建議:既要遵守國際統一的規則,又要適當考慮中國特色,建立符合我國國情的森林資源核算方法;要充分認識開展森林資源核算是一項複雜的科學創新工程,按照科學規範的要求把握每個細節,做好每項工作;要積極發揮各自優勢,共同推動項目研究,做到優勢互補,1+1>2。
2004年,國家林業局聯合國家統計局開展了“中國森林資源核算及納入綠色GDP研究”工作,專家們研究提出了森林資源核算的理論和方法,構建了我國基於森林的綠色國民經濟核算框架,並依據第六次森林資源清查結果和生態定位站網絡觀測數據,核算出了全國林地林木的經濟價值和森林生態服務價值。2008年依據第七次森林資源清查結果,評估了全國森林生態服務價值。2010年6月出版了《綠色國民經濟框架下的中國森林核算研究》專著,這也成為目前國際上最全面、最完整的森林資源核算成果。
據了解,與此前的研究相比,此次研究延續了林地林木資源及森林生態服務功能價值的核算方法,增加了社會文化價值核算和綠色經濟評價體系研究兩項全新內容,將更加科學、全面地揭示林業在推動綠色發展、建設生態文明中的重要作用,有助於推動我國逐步將森林資源價值、生態服務價值、社會文化價值等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評價體系。(記者 焦玉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