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蛟龍”號載人潛水器試驗性應用工作領導小組成立暨第一次會議在京召開。國家海洋局副局長王飛出席並講話。記者了解到,“蛟龍”號載人潛水器將於6月進入試驗性應用階段,計劃用5年時間完善作業性能,擴大對深海高新技術研發的帶動輻射作用,培養一支專業化的潛航員和操作維護應用隊伍,建立開放共享的應用機制,從而實現業務化運行。
會議確定了“蛟龍”號試驗性應用工作各級組織機構的組成、職責及工作機制,建立了由試驗性應用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辦公室、航次現場指揮部等組成的組織保障體系。
王飛在會上指出,“蛟龍”號試驗性應用工作時間緊、任務重、要求高,各參試單位要充分認識困難和挑戰,進一步增強緊迫感和責任感;要注重組織保障工作,繼續發揚中國載人深潛精神,確保試驗性應用圓滿成功。
據悉,試驗性應用階段計劃利用5年時間,以中國大洋礦産資源研究開發協會國際海底資源勘探合同區為重點作業區,執行一系列其他技術手段難以完成的資源勘探、環境評價和深淵科學研究等調查任務,取得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深海科學研究成果,同時完善“蛟龍”號海上作業技術體系,進一步提高“蛟龍”號的深海調查與作業能力,培養壯大一支相對穩定的潛航員和潛水器技術保障隊伍,建立一套開放、共享的潛水器應用機制,加快國家深海基地和載人潛水器工作母船建設步伐,為全面實現“蛟龍”號的業務化運行奠定堅實的基礎。
“蛟龍”號試驗性應用將力爭在多個方面取得突破:獲取多金屬硫化物合同區等勘探目標區的海底微地形地貌、熱液流體、生物群落、微生物資源和原位環境參數等高精度定點、定位和時間序列的資料、樣品和高清視像資料;通過配套作業工具包使載人潛水器具備高精度定點、定位和時間序列的熱液取樣、生物取樣和環境監測等功能;載人潛水器的操作和維護技術水平大大提高;潛水器支撐母船常規作業能力進一步提升,增加可視取樣等作業能力;探索出一套國家大型深潛裝備開放使用的運行機制等。(記者 高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