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非典,熱像儀應用於大面積快速篩選發熱;2008年三聚氰胺突發事件,液相色譜法快速檢測乳製品;2008年北京奧運會,研製34種國家有證標準物質確保食品無興奮劑殘留……”5月16日,在京舉行的第三期“質檢大講堂”暨第五次黨組中心組擴大學習活動上,計量院首席研究員、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天初,舉出一個又一個計量在科學、經濟以及保護人們身體健康應用中的重量級案例。
據介紹,這次以“《計量發展規劃》引領中國計量科技基礎研究”為主題的學習活動,是質檢總局“5.20世界計量日”活動的一項重要內容。國家質檢總局副局長蒲長城主持會議並講話,質檢總局副局長梅克保、紀檢組長王煒、總檢驗師項玉章,以及認監委、標準委、總局機關全體幹部和直屬挂靠單位領導班子成員參加了學習。
“有人説:距離諾貝爾物理學獎最近的實驗室是計量實驗室。而在服務國計民生中,計量工作也無處不在。”蒲長城在講座之後頗有感觸地説,在經濟和科技迅猛發展的今天,計量的內涵、外延以及工作手段和基礎作用都發生了巨大變化。計量已經發展成為一門集理論與實踐、自然與社會、法制與科學等為一體的綜合性基礎學科,關係著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方面。他表示,我們要充分利用全社會計量資源,夯實計量技術基礎,逐步建立完善的計量技術保障體系。要通過不斷提高計量服務能力水平,為建設質量強國奠定堅實的基礎,在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國防建設和國家科技創新等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