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海南省蔬菜(含菜用瓜)價格水平下跌14.2%,橡膠價格總水平下跌了12.6%,豬糧比價跌破6:1的盈虧平衡點;然而,農村居民純收入依然增長10.2%。
“海南省農村居民收入逐漸改變了依靠第一産業收入的局面,第三産業收入增速加快,工資性收入更是取代了家庭經營性收入,成為拉動收入增長第一動力。”省統計局有關負責人表示,這説明,海南省農民收入結構正在進一步優化。
工資性收入一季度同比增15.5%
5月22日上午,定安縣定城鎮潭攬村村民吳孔淦騎著摩托車,到塔嶺工業園區海南高遠食品有限公司上班。
“我們主要是加工蝦産品,將蝦原料去頭,去皮,去腸腺,拉身,沾粉,然後裝箱打包入庫。”吳孔淦説,2012年他每個月工資是3000元,2013年上漲了1000元,有4000元,公司還包吃,繳納社保等。
“在工廠務工比種田划算得多,種一畝田,一年到頭也就1000多元。”吳孔淦告訴記者,2013年冬季瓜菜價格下跌,村裏許多人虧本了,越來越多的人像他一樣,到工廠裏務工,增加收入來源。
海南高遠食品有限公司負責人介紹,現在有300多位定安農民在公司務工,2013年的月工資普遍要比2012年上漲200元到300元。
“工資性收入一直是海南農民收入的一個短腿,原因在於大多農民以家庭經營為主,農閒時才從事短期務工,由於受交通和技能的制約,農民出島務工積極性不高,而家門口可以就業的崗位又少。”省農業廳有關負責人説,為此,近年來海南省加大了各市縣農産品加工業的投資力度,扶持工業園區建設,同時引入企業發展鄉村旅遊,實現農民在“家門口”就業。
此外,海南省加大了“陽光工程”、“雨露計劃”等技術技能培訓,讓農民走出去就業。以定安為例,近三年該縣累計輸出農村勞動力2.12萬人,其中2012年,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7050人,農民來自工資性人均純收入2516元,同比增長35%。
省統計局提供的數據顯示,一季度海南省農民人均工資性收入達到723元,同比增加97元,增長15.5%,對農民現金收入增長的貢獻率達到40.1%,取代家庭經營收入成為拉動2013年農民收入增長第一要素,佔現金收入的比重也由上年同期的26.4%上升到27.7%,提高了1.3個百分點。
農家樂讓農民腰包鼓起來
雖然海南省農民人均工資性收入大幅增長,但是家庭經營收入仍是農民收入主體。但是,家庭經營現金收入的結構卻發生著變化。
保亭七仙嶺鎮排寮村村民黃明奇,2013年他家一季度純收入有10萬多元,不過,不是靠種田,而是依靠經營農家樂。
“2008年,七仙嶺開發了旅遊産業,許多遊客在遊玩山水後,就想嘗嘗黎家特色菜。我們就把家裏的房子改造一下辦起了農家樂,提供餐飲和住宿。”黃明奇説,隨著保亭鄉村旅遊的名氣越來越大,農家樂的收入也越來越好。
“2013年春節期間,店裏更是爆滿,樓上樓下的客房都住滿了,來吃黎家野菜的人也特別多,一天有四五百人。”黃明奇説,由於農家樂接客量有限,餐飲一度只對住宿的遊客開放。他算了算,一季度的純收入有10多萬元。
黃明奇並非特例。近年來,隨著海南省鄉村旅遊的發展,越來越多的農民不僅僅經營農林牧漁等第一産業,也開始經營農家樂、歌舞廳等第三産業。這一項成為他們收入的新增長點。
據統計,一季度,海南省農民人均家庭經營現金收入為1565元,同比增加87元,增長5.9%,其中,第三産業現金收入為297元,同比增長22.7%,而第一産業現金收入為1229元,同比僅增長2.5%,第三産業現金收入佔家庭經營性收入的比重在逐步增大。
傳統收入領域亟需優化
相比在工廠務工的吳孔淦和經營農家樂的黃明奇,在家種瓜菜的符壯枝卻感到收入減少。
“家裏10畝地都種上了瓜菜,平均每畝收穫了5000多元,除去肥料、種子、薄膜、農藥等成本,剩下300元,這還沒算上一家人半年的工錢。”儋州市王五鎮光村村委會妙山村村民符壯枝説。
2013年,海南省受暖冬廣東、廣西秋冬茬瓜菜大量上市的衝擊,熱帶瓜菜産品失去比較競爭優勢出現價跌滯銷現象,造成了部分熱帶瓜菜産品出現損失。據省統計局統計,一季度全省蔬菜(含菜用瓜)價格水平下降了14.2%。表現在農民收入上,一季度海南省農村居民農業現金收入為579元,同比2012年減少27元,下降4.4%。
此外,林業方面,2013年一季度全省橡膠價格總水平下跌了12.6%;畜牧方面,一季度豬糧比價已跌破6:1的盈虧平衡點,生豬生産整體處於虧損狀態;漁業方面,受越南巴沙魚廉價出口衝擊,歐洲市場減少了對我國羅非魚的需求,海南作為全國最大羅非魚出口省,首當其衝受到影響。
省統計局有關負責人表示,海南省農民人均第一産業現金收入一直是佔據總收入的40%以上,是海南省農民主要的收入來源。但是由於近年內地大棚蔬菜興起,減少了海南冬季瓜菜的需求量,以及海洋捕撈業面臨瓶頸,第一産業收入增長越發疲軟。
“亟需優化第一産業,促進農民增收。”省統計局有關負責人建議,可以將農産品供銷打包上網,鼓勵農民網上“種田”,加快農村信息化網絡建設,形成新的生産經營模式,打造品牌農業;大力發展海水養殖業,在近海對農戶指導和推廣一些名貴魚種的人工網箱養殖技術,構建起“養護近岸資源、開發遠海資源”的新捕撈格局。(記者 況昌勳 通訊員 曾德立 羅利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