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研究促進康復、護理等延續性醫療服務發展的工作思路和政策措施,規範康復醫院和護理院等醫療服務機構建設,國家衛生計生委醫政醫管局于2013年5月23—24日在瀋陽召開康復與護理工作會議。國家衛生計生委副主任馬曉偉同志出席會議並作重要講話。會議由醫政醫管局副局長周軍同志主持。
馬曉偉在講話中指出,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和人口老齡化的加劇,我國已經進入老齡化社會。在我國“未富先老”“未備先老”的情況下,失能、失智和患病老年人的醫療、康復和護理照料問題十分嚴峻。隨著衛生事業快速發展和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公立醫院改革要逐漸實現“三個轉變”和“三個提高”。在這個過程中,康復與護理服務將大有可為,併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這些也對加快發展康復與護理服務業帶來了機遇和挑戰。
馬曉偉説,加快發展康復與護理工作具有重大意義。一是滿足人民群眾健康剛性需求的迫切要求。隨著我國社會由生存型向發展型轉變,人民群眾對健康和生命質量的關注程度越來越高,康復與護理服務已經成為人民群眾的剛性需求。老齡社會的到來催生巨大的康復與護理服務需求。從我國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目標來看,必須加快發展康復與護理服務,以滿足社會普遍存在的龐大的剛性需求。二是推動公立醫院改革的有力措施。公立醫院改革要求不同級別、類別醫療機構按照功能定位發揮作用,以提高醫院運行效率,醫院的發展思路也將更加注重提高服務質量和效率,縮短平均住院日,降低醫療費用。康復醫學的核心價值是早期康復,使患者避免殘疾發生或減輕殘疾程度。只有發展康復與護理等延續性醫療服務,才能為大醫院長期壓床或者反復間斷性佔用二、三級醫院床位的老年患者找到“出口”,才能為實現分級醫療、急慢分治創造條件。三是擴大社會就業、促進服務業發展的重要領域。護理領域屬於勞動密集型,龐大且不斷增長的老年人口規模,康復與護理需求的快速增長,使得康復與護理服務成為擴大社會就業、促進服務業發展的重要領域。發展康復與護理服務將成為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發展方式、拉動消費需求、促進服務業發展的重要切入點。四是解放生産力的有效途徑。目前,我國傳統的家庭照料模式在“4-2-1”的家庭模式下受到了挑戰。發展康復與護理服務,可以大大減輕家庭和社會負擔,解放大批中青年勞動力,讓更多人回到工作崗位投身於社會事業發展,有效應對人口紅利衰減後的勞動力供給危機。
馬曉偉強調,當前我國康復與護理服務還處於初期起步階段,發展相對滯後,與人民群眾增長的康復與護理需求存在較大差距。主要問題體現在:一是康復與護理服務資源總量不足,分佈不均,質量不高,地區間差距較大;二是連續、協調的醫療康復與護理服務體系尚未建立;三是從業人員十分匱乏,尚未形成規範的培訓、認證和管理體系;四是康復與護理服務能力還遠不能滿足實際需要,有待提高;五是支持康復與護理服務發展的外部政策環境還未形成,市場開放力度不夠。
馬曉偉要求,在“未富先老”、衛生事業快速發展和公立醫院改革持續深入推進的背景下,如何以有限的資源應對人口老齡化,滿足人民群眾健康需求,將是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內一項長期的戰略任務。大家要認真研究,大膽實踐,有所作為。同時,提出幾點工作設想:一是明確康復與護理服務發展的思路框架,完善政策措施。遵循“政府引導、社會參與、多方投入”的基本思路,制定完善促進康復與護理服務發展的政策框架和主要措施。同時,加強與醫保、民政等部門的密切合作,爭取有利的政策環境,促進康復與護理服務健康發展。二是構建康復與護理服務體系。將康復與護理服務機構納入到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整體中進行建設和規劃。在醫療服務上遊推動急慢分治、分級診療;在下游探索醫養結合的康復、護理、養老服務模式,推動護理産業發展。三是加強從業人員的規範管理。根據康復與護理服務特點,構建一支多層次從業人員隊伍,作為人力資源缺口的重要補充。同時,加強人員的培訓和規範管理,提高專業化、規範化水平。四是規範康復與護理服務內涵。明確服務對象,完善服務模式、服務內涵,制訂和細化康復與護理機構的管理制度、工作規範和服務標準,從業人員行為規範等。五是組織開展試點工作。進一步完善康復與護理服務的試點方案,選擇部分地區開展試點工作。在康復與護理服務資源配置、服務模式和服務內涵、人員培養以及籌資和運行機制等方面,先行先試,總結經驗,逐步推廣。
此外,與會人員還就當前完善護工體系建設的問題進行了深入討論,並對進一步加強護工隊伍的規範管理,完善護工隊伍建設體系,整合現有各種資源,充分發揮市場機製作用,規範從業人員培訓、認證,明確護工服務內涵和服務標準,加強對護工公司的監督管理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議。
國家衛生計生委醫政醫管局相關負責同志,部分省(市)衛生(衛生計生)行政部門相關負責同志,醫院管理、衛生政策、護理管理有關專家等計約30余人參加了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