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天津港,千帆競渡,百舸爭流,一派繁忙景象。30萬噸航道二期、南疆26號30萬噸級礦石碼頭等工程現場滿是熱火朝天的建設場面;天津港集裝箱班輪航線數量也隨著天津至美國東海岸集裝箱國際新航線的正式開通躍升至119條;1至4月天津港完成貨物吞吐量1.6億噸、集裝箱吞吐量415.4萬標準箱,分別同比增長7.8%和9.1%。
然而,今年年初天津港的開局之路走得卻沒有這般順利。受市場和天氣原因的影響,一季度貨物吞吐量增速放緩、國內排名曾下降至全國第四位。不過,這一不利局面在四月戛然而止並實現反超。
“四月份天津港完成貨物吞吐量4443萬噸、集裝箱吞吐量115.4萬標準箱,同比分別增長9.8%和11.9%,實現了平穩較快增長。”在天津港太平洋國際集裝箱碼頭,天津港集團調度指揮主中心調度室主任孟憲文説。
面對種種不利,天津港如何逆勢而上?
思想轉變 激發港口活力
港口要發展,歸根結底是要依靠市場、依靠功能的不斷完善來吸引客戶。深知這一點的天津港人主動轉變思想,突破“自上而下”的傳統生産服務模式,主動適應當前“服務産品化”的新需求,初步建立起了為客戶提供包括碼頭業務信息諮詢、電話業務受理、電話自助語音查詢和網上客服支援在內的快速服務響應平臺,率先在國內港口創新推出了以客戶為中心的“自下而上”的服務響應機制。
“以前辦手續,必須先舉著一大沓單據到航運大廳排隊,然後再把這些單據逐一分發到拖車司機手中到指定地點提箱。萬一航運大廳不營業或是有個突發情況什麼的,想辦業務可真是‘幹著急、沒辦法’。”中遠儲運部經理潘松指著電腦屏幕説,“現在,車隊調度坐在辦公室,登錄天津港五洲國際集裝箱碼頭的網上營業廳,將填好的單據上傳,司機直接到碼頭閘口經過校驗後,提箱送貨。省時間、省人力、省資金。”
天津港五洲國際集裝箱碼頭有限公司客戶響應中心主任王穎親身參與了這套體系的立項與建設。她介紹,經過近2年的嘗試,如今客戶響應中心引入了IVR自動語音導航技術,建立了全面的自助查詢系統,開發了行業領先的電話櫃臺服務模式,實現了“短信提醒”、“提箱配額申請”、“推遲提箱”、“落地提箱”、“手機支付”等多項服務功能,進而有效整合了服務資源,優化了資源配置,提高了效率,讓客戶得到了真實惠。
近十年來,儘管天津港得到了長足發展,港口貨物吞吐量上升至世界第四位,躋身世界一流大港行列。但是與中央對天津的發展定位相比,與國際上的先進港口相比,天津港還有一定差距。在天津港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于汝民看來,這個差距不僅是硬體上的,也是綜合實力上的;不僅體現在吞吐量上,還體現在資源配置能力、要素吸附能力和港口服務能力上。這就必須從服務全市和區域經濟發展出發,主動轉思想、調結構、謀轉型,拓展生産服務功能、城市服務功能和自由貿易功能。
功能轉型 凸顯多元發展
提起港口,人們腦中浮現的多是“港口裝卸”,這也確是傳統港口發展的主業。不過,早在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前,天津港就基於對國際航運市場的發展趨勢判斷,預測世界港口吞吐量將進入平穩增長期,僅靠港口裝卸主業將難以實現天津港未來的高速發展。
為此,天津港必須站在新的起點上,著眼于成為全球資源配置的樞紐,主動轉變發展方式。於是,天津港集團正式確立了四大産業方向,制定了各産業及業務發展綱要;圍繞提升對區域經濟的輻射力和帶動能力,背陸向海建立了覆蓋全球的集裝箱航線網絡和深入腹地的物流網絡,推進港口保稅功能向腹地延伸,並積極推動“無水港”向物流園區、産業園區轉型升級;在東疆港區建成了國際郵輪母港、國際商品展銷中心、金融貿易服務中心和人工沙灘等,積極進軍現代服務業;在臨港經濟區南部區域大力發展重工製造業,逐步形成了港口經濟的多元化、集群化發展的新局面。
“我們將利用無水港這個平臺,把國際航線與內陸腹地連接起來,通過信息化手段與便捷的通關方式,實現內陸企業與國際市場的無縫對接。”天津港集團集裝箱業務部副部長劉艷秋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説。截至目前,天津港已經搭建起了遍及全球的航運網絡,集裝箱班輪航線達到119條,與18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500多個港口有貿易往來。預計到2015年,天津港的航線數量將達到135條,航班的密度將達到每月600多班次。
産業結構的調整、發展模式的轉變使天津港集團多元化産業發展成果顯著。2012年天津港集團實現營業收入251億元,比2007年增長了84.7%;國際物流業、港口地産業和港口綜合服務業分別完成營業收入66.2億元、29.5億元和73.7億元,比2007年分別增長了308%、86%和52%,在總營業收入中佔比分別為26.4%、11.7%和29.4%,港口裝卸業以外的三産業在總營業收入中的佔比有了較大幅度增長,為港口貨物吞吐量穩步增長提供了有力支撐。
體制轉變 迸發創新動力
“我們的任務就是用好各項政策,吸引更多的符合東疆産業功能定位的項目落戶保稅港區,努力‘引爆東疆’。”在前不久閉幕的津洽會上,天津港集團招商部科長王景崗告訴記者。
港口是一個城市對外開放的前沿,也是國內國外經濟往來的重要樞紐。港口資源也是天津的核心戰略和最大優勢。
如何發揮好濱海新區建設我國北方國際航運中心和國家物流中心核心載體的作用?如何用好“保稅港區”、“北方國際航運中心核心功能區”、“郵輪旅遊發展實驗區”等一系列先行先試的政策?如何借助國際中轉、國際配送、國際採購、國際貿易、航運融資、航運交易、航運租賃、離岸金融“八大功能”加快向自由貿易港區的轉型?天津港一直在不斷地嘗試。
下一步,天津港將與東疆保稅區管委會協作,成立以“平臺+公司+産業”為運作模式的實體,為專門從事外貿的中小企業提供融資交易服務,促進外貿進出口産業集群發展。用正在建設的東疆國際金融運營平臺副總經理劉敬彬的話説,就是“搭建貿易便利化平臺”。“國內外企業都可以把商品放到這一平臺上進行展示,東疆則會利用自身影響力和資源為國內外企業‘牽線搭橋’,促成展示商品在這一平臺上達成交易。”劉敬彬解釋到,“除了促成交易,這個平臺還可為企業提供融資擔保、口岸通關等貿易全流程服務,不斷做大做強東疆作為北方國際航運中心核心功能區的功能。”他告訴記者,目前在這一平臺上紅酒等類商品已經開始嘗試並初具規模。而今年第一季度東疆港區就實現GDP10.66億元,同比增長109.4%;外貿出口21.8億元,同比增長85.5%,實現開門紅。
“我們要以建設國際港口城市為目標,抓好港口規劃及項目策劃實施,加快産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為天津基本建成為擁有世界一流大港、口岸服務功能完善、對外交流合作活躍、高度開放的國際港口城市做出更大更多貢獻,真正做到以港興城,港城共榮。”天津港集團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于汝民説。(記者 萬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