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工作動態>> 地方政務
 
北京市石景山區率先啟動物聯網防汛應用系統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3年07月11日 08時47分   來源:北京日報

    這個汛期,石景山在本市率先啟動了物聯網防汛應用系統,掌握雨情不再靠巡邏人員現場通報,而是通過物聯網技術進行電子監控,身在指揮中心就可實時掌握,又快又準。眼下,金安橋、衙門口、焦家墳、蓮芳橋等京西九大“著名”積水點,都用上了電子監控。

    連日陰雨,走進石景山區應急辦公室,整面墻的大屏幕上顯示著全區積水點的實時情況,只見車輛和行人謹慎地繞過地上的積水,橋下的交通有序暢通。視頻監控系統的客戶端上,各積水點的積水多深、雨量多大,數據實時在屏幕上跳動,線狀圖表顯示著數值的變化。

    金安橋、衙門口、焦家墳、蓮芳橋……九大積水點的實時情況,輪番顯示在大屏幕上。石景山區經信委相關負責人介紹説,這些積水點和危險路段都佈滿了傳感器。傳感器就像是應急部門的眼睛、耳朵,它們在現場“盯守”著實時的雨情,並隨時上報情況,以此提高應急處置的效率和能力。

    位於模式口地區的金安橋,是京西出了名兒的積水點。此前,這裡的雨情都要靠巡邏員現場觀察,而後與區應急指揮部彙報,發現超過預警指標,再採取相應措施。如今,這裡被各種專業的物聯網設施嚴防死守起來,處理起雨情更加從容。

    首先是橋下安裝的感應攝像頭,它將實時畫面傳輸到區應急指揮中心和區防汛辦的大屏幕上,通過指揮中心的操作,攝像頭可以轉動方向,還可以抓拍和攝像。

    橋下的最凹處,還安裝了一個電子水尺,像“衛兵”一樣隨時偵查著橋下的積水情況。這把金屬大尺子高1.6米,上面均勻分佈著上百個感應點,水多深,不用再看墻上的油漆杠杠,水尺通過感應進行測算,測到的數據隨時通過無線傳輸的方式發到指揮中心的應急處置平臺上。

    根據積水量的情況,指揮部可以隨時調度增減排水車輛和應急人員。當積水量超過10厘米的時候,水尺就會自動給石景山區應急、防汛、交通、消防等多個部門應急值守人員的手機上群發短信,提示他們當前的積水位置和積水量。按照應急預案的要求,當水位超過27厘米的時候,工作人員就會及時採取封路措施,避免事故的發生。這種數據每五分鐘發送一次,直到積水量降到10厘米以下。

    和金安橋一樣,衙門口、焦家墳、蓮芳橋……京西九大積水點如今都被監控探頭和電子水尺嚴防死守著。

    為了精確、及時掌握區內各位置降雨量的情況,石景山區還在八大處、老山、永定河、五里坨等十個防汛盯防重點地帶放置了電子雨量筒,進行15分鐘雨量實時監控和對比分析。

    這些直徑20厘米的雨量筒,內置一個水平儀,監測精度可以達到0.1毫米,它們也與物聯網設施進行了捆綁,每5秒鐘,監測到的雨量數據就會通過無線傳輸的方式自動向指揮系統上報一次數據,系統每15分鐘整合、分析10個雨量筒上報的數據,向石景山區的應急防汛部門工作人員的手機上發送短信,告知他們目前的降雨量信息。

    此外,如果降雨量每分鐘超過2毫米時,系統也會自動群發短信,緊急通知工作人員,提醒他們目前的雨情。如果15分鐘沒有數據,它就默認雨停了,這時,雨量筒還會就上一時段的降雨量自動進行總結,下了多長時間、總降雨量是多少,都將被採集進系統內,方便工作人員掌握降雨量和雨速等信息,服務應急指揮。

 
 
 相關鏈結
· 王學軍:連續作戰抓好防汛救災 推進災後恢復重建
· 四川省委省政府召開防汛減災工作緊急視頻會議
· 國家防總會商四川等地汛情 進一步安排防汛工作
· 內蒙古自治區再次部署防汛工作應對強降雨天氣
· 天津迎來較強降雨 各級防汛部門24小時值守應對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