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上半年,在國家和自治區政府的關心和支持下,內蒙古推進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工作取得顯著成效。據初步估算,2013年1-5月份我區戰略性新興産業總産值約為723.6億元,增長5%。其中,先進裝備製造業155.8億元,增長6.1%;生物産業109.9億元,增長19.1%;新能源産業138.2億元,增長12.7%;煤炭清潔高效利用産業41.1億元,增長32%;電子信息産業7.6億元,增長45.7%;新材料産業232.5億元,下降4.7%;其他38.5億元,下降18.2%。內蒙古戰略性新興産業繼續保持了平穩增長的良好發展勢頭,為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
一、我區推進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的主要做法
(一)提高認識、強化領導
內蒙古資源豐富,正處在加快推進工業化的時期,資源依賴和工業重型化的慣性發展思維普遍存在,對發展戰略性新型産業重視程度不夠。為了統一思想,提高發展戰略性新興産業重要意義的認識,自治區第九次黨代會明確提出要“更加注重發揮科技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中的支撐作用,推動我區經濟社會發展步入創新驅動、內生增長軌道”。自治區“十二五”規劃進一步提出創新驅動,實施科教興區和人才強區戰略,建設創新型內蒙古的奮鬥目標。按照自治區黨委、政府的決策部署,全區上下進一步統一思想,對推進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重要意義的認識不斷提高。同時,為了加強組織領導,自治區政府成立了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領導小組,對各成員單位進行了任務分工,並在自治區發改委設立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對全區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的宏觀指導和綜合協調,為推進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提供了組織保障。
(二)規劃引導、政策扶持
産業發展、規劃先行,制定科學合理的規劃是指導産業快速健康發展的前提和基礎。為了加快培育戰略性新興産業,實現跨越式發展,2012年3月,自治區政府印發了《關於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産業的實施意見》,在國家提出戰略性新興産業七大領域的基礎上,立足內蒙古自治區科技水平、産業基礎、區域特點和資源稟賦,提出重點培育和發展新材料、先進裝備製造、生物、新能源、煤炭清潔高效利用、電子信息、節能環保、高技術服務業等八大戰略性新興産業領域。同時提出了提升區域自主創新能力、推進産業集聚發展等方面的目標任務,並在財政投資、金融信貸、稅收、土地、資源配置、市場培育、國際合作、體制創新等方面制定了具體的政策措施,為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營造了良好的政策環境。2013年上半年,為了促進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根據國家戰略性新興産業“十二五”發展規劃,結合我區實際,自治區編制了《內蒙古自治區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規劃(2013-2020年)》,進一步明確了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産業的發展目標、發展路線圖和重大工程。
(三)夯實基礎、創新驅動
自主創新能力不足是制約我區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的重要瓶頸。為了提高自主創新能力,自治區認真貫徹落實《加強區域産業創新基礎能力建設工作指導意見》,大力扶持重點企業、大專院校加強技術創新能力建設,加快新技術、新産品開發,積極培育地方特色産業鏈,促進協作配套和産業延伸。一是繼續紮實推進2個國家級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實驗室)、10個國家地方聯合共建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實驗室)建設的同時,積極組織農作物生物育種、乳酸菌與乳品發酵劑、中蒙藥飲片及藥材質量控制、白雲鄂博共伴生礦採選冶廢棄物資源綜合利用、電力測控、無菌藥物等6個創新平臺項目申請認定國家地方聯合共建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實驗室)。二是按照《內蒙古自治區工程研究中心暫行管理辦法》和《內蒙古自治區工程實驗室暫行管理辦法》,積極開展自治區創新平臺認定工作,在2012年認定15個自治區級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實驗室)的基礎上,在裝備製造、新材料、生物産業等三個方面開展了2013年自治區級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實驗室)的認定工作,形成了梯度推進、共同發展的區域創新體系,提升了稀土核磁共振影像、大型電動輪礦用車、蒙藥、玉米育種、通信級塑料光纖、高強有機纖維、高容量熱儲能複合新材料等一批科技含量高、示範帶動作用強、具有特色優勢的自主創新能力。三是做好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申報工作。與自治區經信委、科技廳聯合推薦我區內蒙古蒙牛乳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通遼梅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內蒙古蒙西高新技術集團有限公司、包頭市山晟新能源有限責任公司、包頭市華美稀土高科有限公司、內蒙古福瑞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6家企業技術中心參加第20批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的認定。隨著創新能力的不斷提高,我區科技成果數量顯著增加,2013年1-5月份,全區專利申請2512件,同比增長52.5%,其中發明專利712件,增長51.8%;專利授權1577件,同比增長47.5%,其中發明專利259件,增長22.7%。
(四)招商引智、項目帶動
欠發達地區推進高技術産業發展迫切需要解決資金不足和人才短缺的問題。首先是加大政府投入,為了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産業,自治區設立了專項資金,從2012年起每年拿出5億元用於支持戰略性新興産業重點領域項目建設以及公共技術創新平臺建設,發揮了很好的引導示範作用。為了加強項目管理,我委會同自治區財政廳制定出臺了項目申報指南、管理辦法和評審方案。其次是加大招商引智工作力度,一方面積極承接發達地區産業轉移,引進區外項目和資金,另一方面大力實施“草原英才”工程,以重大項目為載體,引進了一批高端科技人才和團隊領軍人才,為高技術産業發展提供了智力保障。第三是大力實施新興産業創投計劃,按照《新興産業創投計劃參股創業投資基金管理暫行辦法》要求,組織申報了生物産業、新能源和節能環保兩隻新興産業創業投資基金,其中新能源和節能環保基金已經國家發展改革委和財政部批准設立,成為自治區首只國家批准並注資的新興産業創投基金。新興産業創投計劃的實施對引導社會資本投向高新技術領域、轉變政府投資方式、實現新興産業與社會資本的有效對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五)優化佈局、集聚發展
堅持統籌規劃、合理佈局,按照各地區産業基礎和特點,加強特色優勢産業鏈條和産業基地建設。目前,鄂爾多斯和蒙東地區已經成為全國煤炭清潔高效利用生産示範基地;包頭已經形成採、選、冶、用(新材料及其應用産業)完整的稀土産業鏈;呼和浩特、通遼、赤峰已經形成了生物原料藥、動物疫苗、生物農藥、生物飼料、發酵製品、中蒙藥、化學合成藥等生物産業鏈;我區風電、太陽能發電在全國佔有重要地位;呼和浩特、包頭、鄂爾多斯和赤峰等地雲計算數據中心及應用服務項目正在加快建設。
二、存在的問題
總體來看我區戰略性新興産業取得了長足發展,但是,由於起步較晚,發展基礎比較薄弱,我區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中仍然存在一些矛盾和問題,亟待在今後的工作中加以解決。一是産業基礎薄弱、層次較低;二是政策體制環境有待進一步優化;三是投入不足,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投入強度處於全國較低水平,2012年自治區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支出相當於國內生産總值的比重為0.63%(全國平均水平為1.98%);四是創新能力建設有待加強,我區僅有2個國家級工程技術中心、3個國家級重點實驗室、12個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2個國家級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實驗室)、10個國家與地方聯合共建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實驗室),在全國處於較低水平;五是科研力量和人才嚴重缺乏,全區研究機構僅有91家,佔全國的2.5%。研究與試驗發展人員2.7萬人,不足全國的1%。
三、相關建議
(一)創新融資方式
發展戰略性新興産業需要大量資金支持,需要大膽創新投融資模式。建議國家進一步削減相關行政審批事項,制定出臺支持政策和激勵措施,鼓勵和吸引更多優質的金融資本和社會資本進入戰略性新興産業領域,使市場化運作成為戰略性新興産業投融資的主渠道,形成多元化的投融資格局。
(二)實行差別化發展政策
建議國家針對不同地域的産業特點和條件,採取差別化政策,支持西部地區依託資源、産業基礎等條件,促進高技術産業快速發展。一是體現區別對待。高技術産業項目技術要求高。欠發達地區高技術産業發展基礎薄弱,與沿海發達地區相比存在較大差距。建議國家能夠分層次對不同地區的高技術産業項目進行評估,實行差別化的項目支持標準,對欠發達地區有所傾斜。二是增加西部專項和地方切塊項目。針對目前地區之間高技術發展水平差距加大的問題,建議國家在設立重點領域專項時增加設立西部專項或資源型地區發展專項資金,同時在戰略性新興産業等專項中增加地方切塊項目。三是加大對我區創新能力建設項目的支持力度。創新能力建設項目具有先導性和基礎性,持續不斷的技術創新需要較為紮實的基礎研究作後盾。建議國家加大對我區創新平臺建設項目的支持力度,提高資金補助標準。
附:內蒙古自治區重點企業推進科技創新實例
內蒙古自治區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2013年6月26日
附:
內蒙古自治區重點企業推進科技創新實例
一、內蒙古蒙藥股份有限公司
內蒙古蒙藥股份有限公司是國內規模最大的蒙藥生産基地,是集藥材種植、蒙中成藥生産、銷售、研發于一體的現代化民族醫藥企業,2009年被認定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公司資産總額為1.66億元,佔地面積200畝,建築面積4萬平方米。公司以生産“蒙王”牌蒙藥、中成藥為主,可生産丸劑、片劑、顆粒劑、散劑、硬膠囊劑、口服液六個劑型、200多個品種,産品行銷全國。“蒙王”牌商標以良好的市場美譽度和獨特的文化內涵,被國家工商總局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公司相繼獲得中國優秀民營企業、中國中藥企業品牌百強、中國中小企業創新100強、企業管理現代化創新成果獎等榮譽。2011年實現銷售收入11800萬元,同比增長46%,2012年銷售收入達到1.8億元。
回顧企業幾年來的發展歷程,科技創新、管理創新和人才引進是企業得以快速發展的根本因素。
(一)科技創新。多年來,該公司把新産品研發作為企業首要工作來抓。自2003年以來,企業先後完成了國家原三類新藥保利爾膠囊、蒙藥新藥那如三味片、蒙藥新藥清熱八味丸、中藥新藥回生第一丹丸等新藥研製工作,2011年末,公司又完成了註冊六類(原三類)蒙藥新藥蒙紅貼膏的研發。從2004年開始,公司進行專利方面的研究工作,到目前為止,企業已經擁有了“蒙藥水泛丸的製備方法及設備”等4項發明專利,“蒙藥煅炭鍋”等2項實用新型專利以及蒙藥盒外觀設計專利。這些專利為提升産品技術含量,使蒙藥産業向高端化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二)産業鏈延伸。從2002年起,企業就不斷探索蒙藥産業鏈培育問題。力爭形成從藥材種植、蒙中藥材生産、産品銷售與研究開發為一體的産業鏈條。2007年,企業建設了3個蒙中藥材種植基地,規模達到14000畝。蒙藥的生産也在不斷擴大規模、提高産品質量。2011年開始,企業在通遼經濟技術開發區建設蒙藥高技術産業基地,佔地面積224畝,生産規模比目前擴大3倍,生産設備設施全部更新。研發是産業鏈條中的重要環節,企業不斷完善技術中心建設,2011年在新廠區建設了2000平方米的技術中心大樓,並完善了實驗設備設施。企業還與北京中醫藥大學、內蒙古民族大學以及國內科研院所建立了長期的合作關係,初步構築了市場資源配置合理,産業結構佈局完善的大蒙藥框架,使內蒙古蒙藥股份有限公司走向了集團化發展之路,增強了市場競爭實力。
(三)人才集聚。蒙藥産業的發展需要有專業和高級人才的加盟,公司通過改善員工的薪酬待遇,加強員工福利以及特殊獎勵制度等措施,滿足企業業在人才上的需求。三年來,企業引進了碩士研究生3人,本科以上專業人才15人,這些人才的引進和培養,在各個管理層面上發揮重要作用。
二、內蒙古斯隆生物技術有限責任公司
公司創立於2009年10月,是一家集研發、生産、銷售于一體的高新技術企業,是內蒙古地區一家專業化生産和經營微生物發酵飼料、高效微生物飼料添加劑、酶製劑和生物肽飼料添加劑的生物飼料企業,年生産能力10000噸以上,公司擁有國內先進的預處理、菌種培養、液態發酵、固態發酵、高低溫乾燥生産線,同時還設有獨立的飼料常規理化檢驗室和微生物實驗室及先進的研發配套設施,可在不同原料條件下,實現單菌或複合菌的不同等級産品的生産。公司現有的微生物生物飼料、微生物飼料添加劑、生物肽系列産品。
公司擁有國家發明專利1項(專利號:ZL200410004551.1),並承擔國家科技部農業成果轉化項目、國家星火項目、國家科技部科技支撐項目、內蒙古自治區重大項目等7項國家及地方産業化開發科技項目。自公司成立以來,一直秉承開拓創新,以卓越的生物技術開創綠色健康高效的畜牧業新時代為己任,全力打造國內一流的生物飼料龍頭企業。
(一)創新驅動。根據行業發展和市場需求,公司利用現代微生物發酵技術與復配技術,應用乳酸菌-L.caseizhang、酵母菌、枯草芽孢桿菌、米曲黴菌、黑曲黴菌等優良菌種産業化開發具有微生態調控和飼料養分利用促進、替代抗生素等多功能的發酵飼料、肽飼料、多效微生態製劑等生物飼料,創造性地將從內蒙古地區馬奶中提取的高活性乳酸菌-L.caseiZhang應用於生物飼料産業化生産中。目前已經建立起年産萬噸高效生物飼料生物肽的産業化示範工程生産線。
(二)高端化發展。2009年公司投資1658.7萬元建設生物肽飼料生産線,2012年在一期高效生物飼料生物肽産業化示範工程項目建設的基礎上,投資6000萬元擴建二期年産10000噸高效生物飼料雙效微生態製劑産業化與示範推廣建設項目,通過微生物發酵技術和酶製劑創造新産品、新技術和新工藝,開發多效多功能的微生態製劑産品,開發具有抑菌、抗病毒、提高免疫力、促生長功能功效的抗菌肽、高活性小肽、酵母多糖等生物飼料高端産品,並從中國農業科學院引進了微生態製劑産品核心技術,保證産品在國際行業領域具有創新性,走産品高端化發展創新之路。
(三)人才聚集。斯隆公司通過多種形式與內蒙古農業大學、內蒙古農科院、中國農業大學等科研院所、飼料生産相關企業和養殖業結合,組成一條龍聯合攻關隊伍,並通過公司期權等股權設計、産學研平臺建設合作、獎勵前置等內部管理制度吸納人才,目前公司技術團隊共有16人,團隊核心成員中有2人被列為為內蒙古自治區“草原英才”,1人被評為中國十大三農人物,從國內外相關高校、科研單位聘請行業專家12人,組成公司專家顧問團隊,通過雙方市場、技術等各方面的優勢互補,構成産學研合作體系,充分發揮“智囊團”與“信息庫”的作用。
三、內蒙古特弘眾普新光源科技有限公司
公司于2010年在鄂爾多斯市註冊成立,註冊資金5000萬元,主要經營範圍為顯示器背光源關鍵組件複合導光板項目籌建和經營,並逐步向建築照明領域拓展。
項目總體規劃為月産5000K複合導光板項目和年産60萬噸PMMA基板的新光源、新材料生産製造基地項目,項目總投資為1181054萬元。
本項目引進目前世界上唯一通過韓國三星、LG和日本夏普認證的韓國納米級無印刷式(NanoImprintingProductionType)複合導光板生産技術,通過整合國際一流生産研發團隊,以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的方式,採用市場化的産業資源整合手段,介入大尺寸超薄複合導光板研發製造領域。與國內外進行的複合
導光板項目相比,本項目具有較強的綜合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採用Nano技術生産的複合導光板由於厚度較一般産品更薄(可實現2毫米背光源厚度),生産工藝採用同時製作反射板、棱鏡板和擴散板的複合導光板生産技術,形成了高清晰度模式,追求薄膜化,提高了亮度和減少了原材料成本,確保了最優秀的圖樣設計技術,節能環保,實現了複合形態導光板(導光板上疊層擴散板和棱鏡板)。
此外,本項目利用國內已通過鑒定的甲醇生産烯烴的自主知識産權成果,在大路工業園區實現甲醇—烯烴—MMA(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顆粒—PMMA板—複合導光板的完整産業鏈生産。利用鄂爾多斯地區豐富的煤炭資源,經過多年的産業培育,已經形成了完整煤化工産業鏈,和初具規模的基本有機原料乙烯、丙烯生産基地,縮短了從煤變成高附加值、高科技産品的建設週期,為進一步建設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的能源産業、新型材料、專用化學品的大型生産基地奠定了基礎。
公司的目標是在鄂爾多斯市打造內蒙古乃至全國最大的LED複合導光板和PMMA板生産與研發基地,實現內蒙古自治區在LED高端産品的研發生産領域的突破,推動戰略性新興産業快速發展。
四、包頭稀寶博為醫療系統有限公司
包頭稀寶博為公司成立於2010年,是包頭稀土集團與河北新奧集團共同出資設立的高科技企業,公司主要從事高端醫療影像診斷設備——醫用磁共振成像儀的研發和製造,年設計生産能力為300台。永磁磁共振産品以稀土為主要原料,可有效延長稀土産業鏈,提高稀土資源附加值。公司憑藉稀土等獨特的本土資源優勢,國際領先的技術,表現出較強的市場競爭力和巨大的發展潛力。
公司按照“生産一代、研發一代、儲備一代”的産品與技術整體規劃,2011年8月在包頭國家稀土高新區建成全球最大的一體化永磁磁共振(MRI)生産基地,所生産的兩大系列産品:MPF—3000和MPF—4500,均為自主研發生産,並已獲得CE、FDA和ETL等歐美國際認證機構頒發的認證證書。MPF—4500産品打破了日立所保持的永磁磁共振最高的0.4T的場強記錄,獲得全國發明博覽會金獎。該公司生産的MPF—3000型BrivoMR235産品通過了美國通用電氣GE醫療集團嚴格的體系審核,GE公司將該産品作為唯一的永磁磁共振産品在全球銷售。
為了加強研發力量,包頭稀寶博為公司組建了同行業中規模最大、專業配置最齊全的研發隊伍,研發人員超過40人,具有博士、碩士學位的佔50%以上。核心技術人員是世界磁共振領域的著名專家,完整地掌握了永磁磁共振關鍵技術,並具有自主知識産權,擁有完整覆蓋MRI全部子系統的多項國內外專利以及未公開的專項技術。在新産品研發方面,公司即將推向市場的ElixboPM545新一代産品,首次應用了G5代高效聚能磁體技術,正在研製的世界最高場強0.7T永磁MRI産品也即將生産出第一台樣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