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記者從中國氣象局召開的9月新聞發佈會上獲悉,今年我國入汛以來,天氣氣候總體情況呈現四大特點:
一是全國平均氣溫為1961年來最高
入汛以來,全國平均氣溫21.8℃,較常年同期(21℃)偏高0.8℃,與2006和2010年並列為1961年以來同期最高。從空間分佈看,除新疆、內蒙古和海南的局部地區氣溫偏低0.5~1℃外,全國其餘大部氣溫偏高或接近常年同期,其中黃淮南部至江南北部,青海、四川、重慶、貴州等地偏高1~2℃,部分地區偏高2℃以上。
二是全國降水總體偏多,呈“北多南少”態勢
入汛以來,全國平均降水量為328.3毫米,較常年同期(316.4毫米)偏多3.8%。降水異常分佈呈“北多南少”態勢,西北西部和東南部、華北大部、東北大部、內蒙古東北部等地降水偏多2成至1倍,部分地區偏多1倍以上;黃淮南部、江淮東部、江南中部和西部、貴州、重慶等地偏少2~5成,部分地區偏少5~8成。
三是黃淮至江南北部溫高雨少,東北和華北降水顯著偏多
入汛以來,黃淮至江南北部8省(市)(魯豫蘇皖滬湘贛鄂)平均氣溫28.1℃,較常年同期(26.4℃)偏高1.7℃,為1961年以來同期最高。而這一地區的平均降水量僅392.1毫米,較常年同期(472.4毫米)偏少17%,為1993年以來同期最少。
入汛以來,東北地區平均降水量為462.3毫米,較常年同期(364.5毫米)偏多26.8%;華北地區平均降水量為360.7毫米,較常年同期(320毫米)偏多12.7%,均為1999年以來最多。
四是高溫、降水極端性突出
入汛以來,我國南方極端高溫事件突出。貴州、雲南、四川、浙江、安徽、湖南、湖北等23個省(區、市)有531個氣象觀測站發生極端高溫事件,其中206站達到或突破歷史極值;入汛以來,突破日最高氣溫記錄的站次數達610站次,遠大於氣候平均值(53站次),為歷史同期最高。同時,湖南、湖北、安徽、江蘇、浙江、河南等20省(區、市)有434站發生極端連續高溫日數事件,其中144站達到或突破歷史極值;入汛以來,突破連續高溫日數記錄的站次數達161,遠大於氣候平均值(34.5站次),為歷史同期最高。
入汛以來,我國極端降水事件突出。廣東、廣西、甘肅、河北、山西、陜西、內蒙古等27省(區、市)有217個氣象觀測站發生極端日降水量事件,其中54站達到或超過歷史極值;突破日降水量記錄的站次數達56站次,較氣候平均值(37站次)偏多,為1998年以來歷史同期第二高。廣東、四川、甘肅、山西、山東、吉林、黑龍江等27省(區、市)有247個站發生極端連續降水量事件,其中59站達到或超過歷史極值。河北、山東、山西、吉林、黑龍江、內蒙古等19省(區、市)有169站發生極端連續降水日數事件,其中16站超過歷史極值。
中國氣象局應急減災與公共服務司司長陳振林介紹説,北方降水異常偏多主要是受到高空大氣環流形勢有利於高緯冷空氣南下的影響。此外,東亞夏季風以偏強為主,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的脊線位置持續偏北且階段性加強西伸明顯,副高西側偏南氣流與來自南方偏強的季風水汽匯合後,向我國北方地區輸入異常偏多的暖濕水汽,冷空氣和暖濕氣流交匯,造成我國北方地區降水持續偏多。中國南方地區持續高溫是由於副高總體表現為面積偏大、脊線位置偏北,且階段性加強西伸特徵明顯,副高主體持續控制我國黃淮至江南北部地區,導致該地區被異常下沉運動控制,對流活動受到抑制,不利於降水的形成。
陳振林還介紹了入汛以來我國天氣氣候對農業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五方面。
一是東北大部水熱充足,作物長勢總體較好。6月以來,東北地區降水較常年同期偏多3成至5成,利於土壤增墑和蓄墑,使大部地區土壤墑情保持較適宜狀態;氣溫接近常年或偏高1℃~2℃,光照條件接近常年同期,基本利於作物生長髮育。但7月以來降水過程較多,部分農區受連續降雨和江河水位上漲影響,出現土壤過濕或內澇,黑龍江省部分沿江沿河地區農田遭受歷史罕見流域性洪澇災害,農業生産遭受一定損失。
二是西北、華北、黃淮大部農區降水足、墑情好,對作物生長髮育有利。6月,西北、華北、黃淮大部降水及時,農田墑情適宜,為近10年以來夏播墑情最好的一年,夏播作物出苗順利,夏播和春播作物長勢整體偏好。7月以來農區大部氣溫偏高,尤其8月以來熱量條件極好、光照較充足,對作物生長髮育有利。黃淮南部部分地區氣溫偏高2℃~4℃,高溫天氣較多,降水偏少3~5成,土壤出現階段性缺墑,對玉米等作物生長不利。
三是長江中下游地區盛夏持續高溫乾旱,農業生産受到較重影響。7月至8月中旬,長江中下游地區大部氣溫較常年偏高2℃~4℃,降水偏少3~5成。持續晴熱高溫少雨天氣導致土壤失墑加劇,農業用水不足狀況逐步加重,農業乾旱持續發展,範圍擴大、程度加劇,各地出現輕至中度農業乾旱,湖南、貴州等地部分地區達到重度農業乾旱。高溫和乾旱疊加對一季稻孕穗抽穗和灌漿乳熟、玉米授粉結實和灌漿、棉花開花結鈴、早稻成熟、晚稻移栽分蘗、蔬菜和經濟林果生長、水産養殖以及當地水域生態環境産生一定不利影響,農業生産遭受較重損失。8月下旬颱風“潭美”給大部地區帶來降水,前期持續的旱情得到有效緩解。
四是四川盆地和雲南大部光溫充足,對農業生産明顯有利。四川盆地和雲南大部農區氣溫接近常年同期或偏高1℃~2℃,日照偏多50~100小時,溫高光足,降水大部接近常年或偏多,大部時段墑情適宜,農業蓄水較充足,明顯利於一季稻、玉米等秋收作物生長髮育和産量形成。
五是華南大部氣象條件良好,熱帶氣旋活動頻繁致農漁業生産受損。6月至7月中旬,華南大部地區多晴好天氣,雨量正常或略偏少,光照充足,氣象條件利於早稻灌漿乳熟、成熟收穫以及晚稻播種育秧和移栽。入汛以來颱風“蘇力”、熱帶風暴“西馬侖”、熱帶風暴“飛燕”、強颱風“尤特”和颱風“潭美”等多個熱帶氣旋先後給華南大部帶來充沛的降水,利於庫塘蓄水和旱地土壤增墑;但部分地區降雨強度大、持續時間長,導致部分農區遭受洪澇災害,農漁業生産遭受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