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日,雲南省省長李紀恒驅車來到距富源縣城106公里的老廠鎮大格村委會舍烏村民小組搬遷點,隨機調研。
“這是誰,你們認識嗎?”“不認識。”“這是我們的省長!”一路走來,當地幹部的介紹讓村民既高興,又緊張。
“我來這裡,就是想聽大家説説心裏話。”李紀恒與村民來到場院,圍坐在一起。
“連年開礦,房子塌了,住不成,地裏水保不住了,莊稼不好種。”44歲的村民楊奎才説,附近煤礦常年開採,使村裏老的居住點出現地面塌陷,地下水位下降,房屋裂損等狀況。
“這房子建起應該有一年多了,為何還不搬進來住?”李紀恒指著搬遷點新建房屋外墻角的苔蘚問個究竟。當地幹部解釋,鎮裏多方籌集資金,建起了208棟搬遷房,準備無償劃歸受災村民使用,但由於土地權屬不明確,建房資金沒有完全到位,房屋主體完工後卻遲遲不能交付使用。
一面是老舊村莊已“千瘡百孔”,一面是搬遷新房已空置多時。矛盾與問題擺在面前。
“怎麼辦?”李紀恒請村民和當地幹部談想法建議,共同找辦法。
“單憑鎮裏的力量,很難走完‘最後一步’,希望得到上級幫助。”鎮裏的幹部説。
“我們最大的願望是在春節前搬進新居,安安穩穩過春節。最擔心的問題,是村民們的生計問題,我建議把産量已降低,離家較遠的耕地改种經濟林果。”劉家所是村裏的“明白人”,話語簡單直接,好幾個村民邊聽邊點頭。
“一定讓大家在春節前張燈結綵地搬進新居。”李紀恒話語堅決。一番商議後,舍烏村的問題被層層分解,分頭落實,目標是實現春節前搬遷。
“你對村裏産業結構的想法很好,我支持你。請當地幹部幫助他們發展堅果、水果等經濟林木種植,實現可持續發展。”李紀恒對劉家所的想法給予了充分肯定。
“幸福生活哪來?問問村民楊奎才!”省長風趣的話,引來了村民一片笑聲。
聽到這爽朗的笑聲,李紀恒感慨地説:“這個鮮活的事例告訴我們,在解決問題時要走群眾路線,要相信群眾,依靠群眾,發動群眾。一切為了群眾,一切服務群眾,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用實效取信於民。”
李紀恒還到後所煤礦新建的職工安置點看望了職工家屬,與吳世雄等退休職工進行了交談。
調研過程中,李紀恒強調,棚戶區改造是重大的民生工程和發展工程,各有關部門要轉變作風,優化程序,提高效率,形成合力,確保全省5年改造各類棚戶區50萬戶, 把改善困難群眾的住房條件落到實處。
省政府秘書長卯穩國參加調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