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中國大洋礦産資源研究開發協會第六屆理事會第4次會議在京召開。中國大洋協會常務理事、理事、理事代表70余人參加了會議。會議聽取並審議了中國大洋協會理事長、國家海洋局副局長王飛作的工作報告,聽取了外交部條法司司長黃惠康作的國際海底形勢報告,探討了今後一個時期大洋工作的發展思路,審議了理事單位增補、理事更換等事宜。
王飛首先回顧了2013年度我國大洋工作取得的成就。2013年,我國大洋工作成果豐富,大洋航次調查取得新突破,“蛟龍”號載人潛水器試驗性應用首航順利實施,富鈷結殼勘探礦區申請獲得國際海底管理局理事會核準,國際海底地理實體命名取得新進展,我國在國際海域事務中的話語權和影響力進一步提升,為《國際海域資源調查與開發“十二五”規劃》的順利完成奠定了堅實基礎。王飛説,黨和國家領導人對大洋工作給予了高度重視和肯定,激勵全體大洋工作者繼續發揚自強、探索、奉獻、和平的大洋精神和嚴謹求實、團結協作、拼搏奉獻、勇攀高峰的中國載人深潛精神,推動我國大洋事業繼續向前發展。
關於下一階段的大洋工作重點,王飛表示,2014年將以新資源礦區申請、航次調查和能力建設為重點,全方位推進我國大洋工作向縱深發展。王飛在報告中把明年的重點工作歸納為7個方面,包括持續開展深海調查、完善礦區申請和海底命名工作機制、著力推進大洋項目組織實施、不斷強化綜合能力建設、積極應對國際海域事務、積極推進大洋事務管理和加強大洋工作宣傳。
據悉,我國大洋工作在取得顯著成績的同時,也面臨著多元化、複雜化的國際海域態勢,這對我國大洋事業的發展既是機遇,也是挑戰。外交部條法司司長黃惠康在國際海底形勢報告中對國際海洋形勢作了分析,他表示,我國要科學謀劃,積極準備,把大洋工作推向新的階段。
中國大洋協會有關負責人表示,今後將進一步加強對國際海域形勢的綜合研判與把控,在國際海底活動中力爭主動,切實維護我國在國際海域的權益,同時在深海資源勘探和開發技術發展、能力建設等方面為大洋事業可持續發展,特別是為未來深海資源進入商業化開採提前做好準備。
會議還增補了國家質檢總局動植物檢疫監管司、國家海洋局極地考察辦公室、南通中遠船務工程有限公司為大洋協會理事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