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十一黃金周,市場上旅遊線路産品報價較往常有明顯上漲,一時成為社會上關注的焦點。對此,行業向社會解釋旅遊團費上漲是理性回歸,是旅行社按照《旅遊法》有關規定調整經營模式的結果。其實,漲價只是一種表象,即將正式實施的《旅遊法》中,很多條款內容與旅行社具體操作密切相關。那麼《旅遊法》實施究竟會對旅行社意味著什麼?本報記者採訪了國家旅遊局副局長杜一力。
記者:《旅遊法》實施在即,一段時間以來,旅遊行業特別是旅行社界對如何貫徹落實好法律的要求,進行了廣泛的學習交流和務實的經營策略調整,對此您怎麼看?
杜一力:旅遊人對《旅遊法》有很多感受。《旅遊法》徵求意見過程中,旅遊經營者對法律的制定“前所未有的關注”,提意見的人多,提的意見也多;《旅遊法》4月26日頒布以後,業者對《旅遊法》的研究學習“前所未有的深入”,各種解釋、各種理解版本在網上流傳,在業者中交流;眼看《旅遊法》施行日期逼近,一批業者對自己的經營行為進行了“前所未有的主動調整”。樂觀者説旅遊市場開始出現“歸去來兮”新態勢;觀望者看到更多的後續困難。這是一個調整期,有很多問題需要擺到桌面上認識、討論。共識無價。
這是一次艱難的重啟,但是這一次是旅遊行業的自覺、自正和自度
記者:一些旅行社對即將實施的《旅遊法》表現出一種格外“謹慎”的態度,在旅遊價格上更是“猶抱琵琶半遮面”,社會對此産生諸多誤解和質疑,您對此如何看待?
杜一力:“旅遊價格上漲”,重啟開始。國慶旅遊價格上漲,是一個紅燈停、綠燈行的準確信號。雖然旅遊者對此有“借機漲價”的誤解,但多數人還是認為“旅遊回歸本質,價格上漲也要鼓掌”。
在市場上走一圈,看到所謂漲價,其實是幾家知名旅行社領銜,尤其是出境遊旅行社為主,正在按調整經營模式的要求,向市場報出了價格和推出了新的合同。雖然對市場走勢拿捏不準,犯嘀咕,但這些旅行社都站了出來,向遊客和媒體説明和解釋旅遊漲價的前因後果,其間有對零負團費經營模式的檢討,有對《旅遊法》規則的認識和認同。這些經營者就是推行新的旅遊模式的第一方陣。站在第一方陣的人,代表了旅遊行業回歸規範經營的新態勢。
這是一個起點,《旅遊法》的順利實施,還要過五關、斬六將。但是起點很重要,説明旅行社已經開始根據《旅遊法》有關規定主動調整經營方式、糾正傳統經營模式,説明這些旅行社有了依法經營的意識,還説明旅行社對“老模式”並非鍾情而實屬無奈,也反映了旅行社行業重塑旅遊經營模式的再一次啟程。因為在20年的市場競爭中,旅遊行業已經是數度“整頓”,數度“調整”,數度反復,一步一步,現有的模式從起初的暗地操作,到灰色地帶,後來基本成了氣候,還形成了路徑依賴,重新調整肯定非常困難。這是一次艱難的重啟,但是這一次是旅遊行業的自覺、自正和自度。
記者:您剛才提到,《旅遊法》的正式實施只是一個起點,那麼,在今後具體實施過程中將充滿多方“博弈”,可能會有“重生”,也會有“消亡”。您認為在這種博弈中是否存在社會共識?促使這種博弈轉向的真正動力又是什麼?
杜一力:這個裏邊有相當的共識。《旅遊法》是個高壓線,誰都不想違法。旅遊業的“自覺”,還不僅是不想違法這麼“初級”,而是有大批旅遊業者真的希望把原來的經營模式“徹底埋葬”。所以,議論者不斷在判斷,零負團費氣數該盡了。
零負團費是個怪圈,是行業低級化的表現,這是業者同仁的心裏話。零負團費就是最簡單的價格競爭,席捲整個行業,有追求的旅行社也在其中。低層次競爭對旅行社業的正常成長有害:做一個團賭一次團,利潤不保證,對接待方控制不力,對導遊管理不力,眼看企業的資源變成一連串的個人利益。“四低”運行,尊嚴不存,發展不力。業內資深人士深刻地認識到,這些年旅行社行業在不規範中良莠不分地“活了下來”,主要是因為“三大市場”次第發展,國民旅遊爆發性增長,機緣性的市場持續出現,“百俊遮一醜”,“大市場”掩蓋了不規範經營對行業和企業的致命傷害。“求變”,旅遊業者的內在動力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