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工作動態>> 部門信息
 
湖北31縣(市、區)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檢查反饋意見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3年10月09日 14時06分   來源:教育部網站

國家教育督導檢查組
對湖北省31個縣(市、區)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督導檢查反饋意見
    

    9月23日至29日,國家教育督導檢查組對湖北省申報的31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市、區)(以下簡稱縣)進行了督導檢查。本次督導檢查是依據《義務教育法》《教育督導條例》《國務院關於進一步深入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意見》,按照教育部《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督導評估暫行辦法》(以下簡稱《辦法》)規定和教育部與湖北省政府簽署的《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備忘錄》要求進行的。檢查組按照《辦法》規定,本著“公平公正、嚴格把關”的原則,對31個申報縣的材料進行了審核。審核中,1個縣的差異系數未達標,1個縣出現了“一票否決”的重大違紀違規行為,依據規定,這兩個縣未能通過本次評估認定。

    檢查組分10個組對湖北省的29個縣進行了分路連片檢查。檢查組共隨機抽查學校208所,其中小學112所,初中88所,九年一貫制學校8所。檢查中,核查了相關文件資料、數據、資源配置情況及政府工作努力程度;召開了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校長、教師、家長座談會116個;發放滿意度調查問卷15078份,回收有效問卷15073份;採取多種形式隨機訪談了公眾,並徵求了意見。

    檢查組對29個縣的督導檢查意見如下:

    一、主要指標達標情況與檢查結論

    按照《辦法》規定,檢查組對湖北省29個縣義務教育學校辦學基本標準達標情況、義務教育校際間均衡狀況、縣級人民政府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作情況、公眾對本縣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滿意度等四個方面進行了檢查,結果如下:

    (一)義務教育學校辦學基本標準達標情況

    《辦法》規定,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的評估認定,應在其義務教育學校達到本省(區、市)辦學基本標準的基礎上進行。各省(區、市)應根據相關的義務教育學校辦學國家標準,制定既適應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狀況,又與國家標準基本相符的省級標準。湖北省結合本省實際,就辦學基本標準制定了5個方面15項指標,包括學校規模、班額、生均用地面積、生均校舍建築面積、綠化用地、體育運動場館、圖書、實驗室、專用教室、計算機、師生比、合格學歷教師佔比等15項核心指標。檢查組對湖北省29個縣的各項指標進行了核查。核查結果:學校基本達到了評估標準(詳見下表)。

    湖北省29個縣義務教育學校辦學基本標準達標情況表.doc

    (二)義務教育校際間均衡狀況

    《辦法》規定,對義務教育校際間均衡狀況的評估,以生均教學及輔助用房面積、生均體育運動場館面積、生均教學儀器設備值、每百名學生擁有計算機臺數、生均圖書冊數、師生比、生均高於規定學歷教師數、生均中級及以上專業技術職務教師數8項指標,分別計算小學、初中綜合差異系數。評估標準為小學、初中綜合差異系數分別小于或等於0.65、0.55(不要求每個單項指標均達標)。計算差異系數的8項指標數據來源於國家教育事業統計數據。差異系數是一組數據的標準差與其均值之比,是測算數據離散程度的相對指標。差異系數的值越小,説明縣域內校際間的差異也越小,即學校間的均衡程度越高。核查結果:29個縣的小學、初中綜合差異系數均達到了國家標準。其中小學綜合差異系數在0.26至0.63之間;初中綜合差異系數在0.18至0.51之間(詳見下表)。

    湖北省29個縣義務教育學校校際差異系數表.doc

    (三)縣級政府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作情況

    《辦法》規定,對縣級人民政府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作的評估,主要從入學機會、保障機制、教師隊伍、質量與管理四方面17項指標進行,省級可適當增加指標,總分為100分,評估標準不低於85分。湖北省根據實際,在本省實施辦法中加了12項指標,共29項指標(其中指標L20合併了兩項國家指標)。核查結果:29個縣級人民政府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作得分均在95至99分之間,達到了國家規定的要求(詳見下表)。

    湖北省29個縣(市、區)政府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作得分情況表.xls

    (四)公眾滿意度調查情況

    《辦法》規定,評估認定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需對公眾滿意度進行調查,就有關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相關問題,徵求當地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校長、教師、家長、學生等不同群體的意見。湖北省對29個縣公眾滿意度調查結果均在73%以上。我們此次也設計了問卷,通過座談會、隨機訪談等方式對以上幾類人群進行了問卷調查,調查結果與湖北省調查的情況基本相符。

    檢查組還對29個縣教育工作情況進行了全面了解,未發現作為“一票否決”的重大安全責任事故和重大違紀違規行為。

    綜合以上結果,檢查組認為,29個縣均達到了國家規定的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市、區)評估認定標準。檢查組將把此次督導檢查結果向教育部和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報告,提請最後認定公佈。

    二、主要措施與經驗

    湖北省委、省政府將義務教育作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把均衡發展作為義務教育的重中之重,全面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各縣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統籌部署,切實落實政府責任,搶前爭先,整體推進,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取得明顯成效,探索出“五個突出、五個同步”的具有湖北特色的做法和經驗。

    (一)突出政府主導,政策保障同步落實

    一是思路明。根據省政府《關於進一步推進全省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意見》,按照“統籌謀劃、分批抓點、以點帶面、全面推進”的基本思路,各縣成立了以縣長任組長的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作領導小組,制定了實施方案和工作計劃,召開了動員部署大會,明確了時間表和路線圖。宜都市委、市政府每年專題研究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作8次以上,市政府常務會議每月研究一次。宜昌市猇亭區確定了“小財政大投入、小調整大提升、小學校大發展”的均衡發展思路。

    二是責任清。按照教育部與湖北省政府簽訂的《備忘錄》要求,各縣把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作為“一把手”工程,作為地方黨政領導政績考核的重要內容,層層簽訂目標責任書,建立責任追究制度,認真落實省政府確定的縣級政府六個方面22項責任和教育、發改、財政等有關部門的職責,形成了“橫向到邊、縱向到底”“內外聯動、齊抓共管”的格局,協同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

    三是投入大。各縣把大幅增加教育投入作為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重要保障。2012年,全省義務教育財政總投入350億元,比2010年增加了105億元,增幅43%;29個縣為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新增經費縣均5000萬元,教育投入成為各縣公共財政的第一大投入。黃岡市黃州區2012年籌措資金1.2億元,用於義務教育辦學條件提升,相當於前10年的總和。

    四是督查實。各縣將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作列入政府重大督辦事項,建立了專項督導、評估監測、督導公告、滿意度調查、實施獎懲等五項工作機制,定期不定期開展督導檢查,督導檢查結果向社會公佈,並作為對被督查單位獎懲的重要依據。2012年,襄陽市樊城區先後11次開展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專項督導檢查;隨州市曾都區對沒有完成目標責任的校長進行了誡勉談話。2012年,湖北省政府共安排1.25億元,對實現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縣各獎勵100萬元,對獲得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示範縣稱號的各獎勵500萬元。

    (二)突出建設標準,辦學條件同步升級

    一是定標準。各縣將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作為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重要抓手,按照省定15項辦學基本標準和寄宿制學校“十有八配套”的建設要求,結合實際,制定具體量化指標和實施細則,做到了“四個並重”,即學習設施與生活設施並重、基礎建設與設備配套並重、校園改造與文化建設並重、標準化與特色化並重。武漢市、宜昌市等地制定了適度超前、高於全省的辦學標準,發揮了示範引領作用。

    二是調佈局。2011年,各縣按照全省統一要求,結合區域內人口變動、城鎮化進程和新農村建設等因素,完成了義務教育學校佈局專項規劃,2013年確定了初中、小學、教學點撤並、新建、恢復的規劃方案。為方便農村孩子就近入學,全省恢復農村小學和教學點495個。武漢市武昌區通過撤銷、合併、新建的方式,全區義務教育學校由原來115所合理調整至70所,校均規模從834人增加到1019人,小學和初中服務半徑分別控制在0.5公里和1公里以內。

    三是抓配套。各縣大力開展“放心食堂”“放心超市”“文明宿舍”“綠色生態校園”創建活動,農村寄宿制學校生活設施基本實現了“十有八配套”。整體推進教育信息化建設,每所學校都配有計算機教室和多媒體教室,29個縣“校校通”實現了全覆蓋,其中20個縣“班班通”覆蓋率達到100%。興山縣累計投入1.8億元,為所有學校安裝了“班班通”設備,為所有教師配備了辦公電腦,所有學校圖書、實驗裝備均達到國家規定標準。宜昌市夷陵區每年拿出1億元,大力實施學校標準化、信息化、現代化建設,教育技術裝備全部達到省級標準,教師電腦配備率、教室電子白板配備率達到100%。

    四是補短板。各縣根據辦學基本標準,緊緊圍繞薄弱學校改造,整合薄弱學校改造工程、校安工程、初中改造工程等項目資金,重點向農村、邊遠、貧困、庫區、民族地區傾斜,做好查漏補缺。雲夢縣、鄉兩級政府累計無償劃撥土地500多畝,減免學校建設規費1000多萬元,解決了55所農村學校用地和校舍不足的問題。赤壁市大力實施農村薄弱學校改造計劃,全市投入1.7億元,64所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改造全部完成。宜昌市點軍區實施“義務教育五年脫困進步工程”,累計投入9000多萬元,全面完成了學校標準化建設,學校運動場全部實現塑膠化。

    (三)突出立教之本,城鄉師資同步優化

    一是創新補充機制。從2012年起,湖北在全國率先建立省級統籌的農村中小學教師補充新機制,按照“全省統招統派,經費省級負擔,縣級日常管理,農村學校使用”的原則,依照各地實際需求,錄用新教師,全部充實到農村教學第一線。各縣在省級統籌和支持下,按照“退一補一”的原則,每年有計劃的補充新教師。長陽縣每年為農村學校定向招聘40-50名教師,近三年為農村學校引進優秀人才202人,佔農村學校專任教師總數的15%,較好地緩解了農村教師需求矛盾。

    二是創新交流機制。各縣普遍採取雙向交流方式,選派城區優秀教師下鄉支教,組織農村青年教師進城跟班學習,每年參與交流的骨幹教師比例都在10%以上,城鄉教師交流逐步由個人向團隊轉變,教師支教經歷和質量成為職稱評聘的先決條件。同時,按照“管理互通、教研互動、優勢互補”的原則,打破校際壁壘,組建聯校協作體,協作體內教師相互交流,構建城鄉學校同師同課新模式。從2012年開始,各縣積極參與“鄉村學校啟明星計劃”,從城鎮學校選派優秀校長、教師到鄉鎮中小學校任職任教,首批88個啟明星團隊、317名城鎮優秀教師全部充實到農村教學第一線。漢川市近三年,通過聯校走教、對口支教,選派城鎮優秀教師233人到農村學校支教;選派200余名農村學校管理幹部到城區5所學校挂職鍛鍊,提高了教師隊伍整體素質。

    三是創新培訓機制。各縣積極參與“農村教師素質提高工程”“國培計劃”“特崗計劃”和免費師範生教育,普遍建立起“全員、全程、全方位”的立體培訓網絡。除每年組織骨幹教師參加省級培訓外,還採取請送結合、比學結合、挂派結合、遠近結合等方式,大力開展常態化的市、縣、鄉和校本四級培訓,教師培訓率達100%。從2010年起,各縣積極開展“課內比教學、課外訪萬家”活動,參加學校、參加人數、家訪覆蓋率都達到100%,提高了教師的專業素質和師德水準。宜昌市西陵區每年按教師人均3000元的標準安排培訓經費,委託高校開展教師培訓。孝感市孝南區創辦教育學習超市,採取“每週分小組,每月大集中”的方式,分層次分專題組織教師開展滾動式培訓學習。

    四是創新激勵機制。各縣結合實際,建立健全教師工資福利和社會保障體系,實行農村教師獎勵計劃和專項補貼制度,激勵優秀教師到農村從教,在農村工作的“湖北名師”、特級教師以及按照15%的比例評選出的農村骨幹教師,每人每月享受省財政600元補貼。同時,實施農村教師週轉房建設,保障教師安居樂教,教師居住條件大為改善。天門市農村教師績效工資高於城區教師12%,教師醫療保險等“四險”全部由財政承擔;鐘祥市分片建立“名師工作室”,並給每個工作室每年補貼5000元工作經費。

    (四)突出教育公平,幫扶關愛同步實施

    一是特殊教育全覆蓋。各縣通過建設標準化特殊教育學校,三類殘疾兒童的入學率都保持在90%以上,其他殘疾兒童實現了隨班就讀;對在特殊教育學校就讀的孩子,除享受“三免一補”政策外,還將其納入低保對象,每人每月發放生活補助。松滋市特殊教育學校集盲、聾、培智、自閉症康復訓練、職業教育等多門類教學教研于一體。

    二是務工子女全接納。各縣堅持“兩為主”原則,對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實行全納教育和“低門檻入學”,落實“同城同等待遇”,即只要有居住證,就可以就近入讀城區公辦中小學,做到“四個一樣”(一樣入學、一樣免費、一樣管理、一樣分班)。武漢市漢陽區率先實行所有有容量的公辦學校向務工人員子女開放,務工人員子女在公辦學校就讀的比例達到99%,就讀人數佔務工人員子女總人數的99%。

    三是留守兒童全關愛。各縣普遍建立了留守兒童管教責任制、專項檔卡制、結對幫扶制,普遍開設了“親情電話”“心理諮詢室”,普遍建立了留守兒童託管(服務)中心、校外活動場所,為留守兒童指定了“愛心媽媽”“代理家長”,切實加強了對留守兒童的管理和關愛。恩施市建立家庭監護網絡、村居管護網絡、學校幫護網絡、社會呵護網絡、法律維護網絡等“五大網絡”,在市、鄉、村三級分別組建了留守兒童關愛工作機構,紮實開展留守兒童關愛行動。

    四是貧困學生全資助。各縣堅持民生為重,全面落實國家關於義務教育階段貧困家庭學生的資助政策體系,逐步擴大資助範圍,提高資助標準,確保沒有一名學生因家庭經濟困難而失學。五峰縣積極爭取中國青基會支持,成立了全國首個“希望公益服務中心”,專門收集、整理貧困學生情況,及時給予幫扶和救助,已籌集資助資金600萬元,救助學生1萬人次。

    (五)突出內涵發展,教育質量同步提高

    一是減負力度大。各縣建立義務教育學生學籍、招生、教輔、減負、舉報五大管理平臺,構建了規範辦學的長效監督機制。改革招生辦法,優質高中指令性計劃均衡分配到轄區內初中學校的比例達到70%以上;實施“飛翔計劃”,省級示範高中在原有招生基數上,每校每年擴招50名農村籍學生,既緩解了升學壓力,也增加了農村孩子升入優質高中的機會。武漢市武昌區探索綠色評價制度,構建了“全學科、全過程、全協同”的“三全”監控與評價體系,小學低年級基本實現了書面家庭作業“零負擔”。

    二是課堂效率高。各縣堅持將高效課堂建設作為實施素質教育的突破口,著力提高課堂效能。探索實施“備課組建設工程”,鼓勵單所學校或幾所學校相同學科教師組建備課組,實行集體備課、聽課、評課,促進課堂教學質量共同提高。襄陽市樊城區探索以“個體自主探究、小組合作探究、啟發引導探究”為核心,以“導學、獨學、互學、評學”為基本流程的“三究四學”高效課堂模式,提高學生綜合素質,成為全國“十大區域教改樣本”;宜城市實施“導學析練”教學教改實驗新模式,在襄陽市得到全面推廣。

    三是特色品牌多。各縣將“一校一特色”“一校一品牌”作為促進學校內涵發展的重要抓手,多維度推進學校文化建設提檔升級,打造了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國有影響的特色品牌。武漢市硚口區踐行“一校一特色、一生一特長、一師一特技”,保證了中小學生每天一小時校園體育活動;江漢油田教育集團利用石油行業資源優勢,著力打造具有石油行業特點的校園文化;羅田縣通過設計校徽,創作校歌,創辦校刊校報,編寫校本教材,為樓棟命名,讓墻壁説話等手段,形成了“一校一品”,營造濃郁的育人氛圍。

    四是辦學模式新。各縣積極探索“一校制”“聯校制”“學區制”“集團化”“協作區”等多種辦學模式,建立優質學校向薄弱學校提供管理和服務的制度,保障區域內所有學校共享優質教育資源。武漢市硚口區“教育組團”、江岸區“教育聯盟”、恩施市“三環同心圓”、丹江口市“教育發展協作區”、宜城市“一校多區”、宜昌市伍家崗區“學區化管理”、荊門市東寶區“薄弱學校託管制”等等,初步形成了“以強帶弱、抱團發展”的格局。

    三、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是一些縣還存在義務教育經費投入不足的問題。一些縣存在“三個增長”未達標現象,義務教育經費保障力度不夠。

    二是個別縣學校辦學條件還不完善。部分農村學校配套設施、教學儀器設備陳舊,寄宿制學校生活設施和體育運動場所條件相對較差;一些老城區學校生均佔地面積、生均體育運動場館面積偏少;一些城區公辦學校完全滿足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就近入學有壓力,仍有“大班額”問題。

    三是部分學校優質教育資源尚不能滿足需求。一些大中城市優質學校入學競爭仍較激烈,擇校現象還未根本消除。一些縣存在教師總量超編和學科性缺編的矛盾,名優教師、優秀校長在不同學校的配置還不夠平衡,農村學校體、音、美和信息技術等學科教師不足,圖書、儀器設備使用管理效益還待提高。

    四是少數縣個別均衡指標校際間差異還較大。縣域內校際間均衡狀況,雖然總體上達到國家標準,但仍有一些縣生均校舍面積、圖書資料、儀器設備等少數指標校際間存在均衡差異。個別縣單項指標差異系數較大,有3個縣生均運動場館面積差異系數超過1。

    四、督導意見

    一是進一步加大經費保障力度,持續增加教育投入。各級政府和部門要切實落實責任,加大教育投入力度,依法實現“三個增長”,完善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為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提供強有力保障。

    二是進一步加大標準化建設力度,持續改善辦學條件。要進一步推進學校標準化建設,加大改造薄弱學校力度,使每一所學校都達到省定標準。要進一步加強學校內部管理,提高儀器設備和圖書的使用效益,樹立“只能用壞,不能放壞”的理念。要根據城鎮化加快的形勢,研究建立相應的監測機制,重點預測未來一個時期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入學需求,盡力解決城區大班額問題;對於長期難以解決的老城區學校面積狹小的問題,要主動應對,形成有效解決對策。

    三是進一步加大農村教師隊伍建設力度,持續提高教育質量。要進一步完善教師補充機制,以農村為重點,改善教師的年齡結構、知識結構和學科結構。要進一步促進學校校長、教師合理流動,推動名優校長和骨幹教師制度化交流。要進一步改革考試評價制度和學校考核辦法,建立監測公告制度,規範各種社會補習和教輔市場,切實減輕學生課業負擔,促進學校內涵發展,鼓勵辦出特色和水平。

    四是進一步加大工作推進力度,持續提升均衡水平。均衡發展是動態的,要保持良好發展態勢,必須堅持在發展中求均衡,在均衡中求發展。這次已經申報並接受評估的縣,要進一步提升均衡發展水平,逐步實現高位均衡;未接受評估的縣,要按照國家和省裏規定,積極努力,查漏補缺,儘快實現基本均衡。通過不斷總結,不斷超越,發掘特色,打造品牌,使每一所學校內涵發展、全面進步,讓每一個學生快樂學習、幸福成長,全面實現湖北省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總體目標。

    督導檢查結束後,請湖北省及時佈置整改工作,于一個月內將整改方案、于三個月內將整改情況報教育部。

 
 
 相關鏈結
· 陳竺指出:貫徹實施義務教育法要注重以人為本
· 四川:義務教育學校不得辦任何形式選拔生源考試
· 陳武:堅持教育優先戰略 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
· 重慶全面普及義務教育 "兩基"人口覆蓋率達100%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