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來自全軍陸航系統的近百名飛行指揮和後勤保障人員齊聚京郊,現場觀摩研討陸航部隊由輔助支援型向主戰突擊型戰略轉型中的後勤保障。記者從觀摩研討活動獲悉,全軍陸航場站近年來著眼未來戰場狠抓“打仗型”後勤建設,成效明顯。
據總參陸航部副部長孫德龍介紹,此次活動的主題是“深度對表、量出差距、專點軟肋”,把與戰場不相適應的保障理念剔出去,把與戰場保障的現實差距找出來,把後勤保障的“軟肋”變成未來戰場的硬功夫。
近年來,作為全新保障力量的陸航場站,以強烈的憂患意識不斷與戰場深度“對表”,以建設“打仗型”後勤為目標,全程參與飛行部隊實戰化演練,從規範保障程序、標準著手,構建正規化、精準化作戰保障體系,《陸航場站飛行保障規定》等一批文件相繼出臺,直升機野戰保障點建設標準等15項國家軍用標準先後制定。
為適應陸航部隊戰略轉型保障需要,全軍各陸航場站積極探索野戰保障、機動保障、伴隨保障和應急保障方式,深入研究山谷、叢林、跨海保障力量體系建設,研製開發了陸航場站野戰保障輔助決策系統;組織了全軍高寒高原地區飛行後勤保障、應急作戰飛行保障等多個專題實戰演練,攻克了遠程大跨度機動保障、大聯勤諸軍兵種及軍地聯合保障、固定場站野戰模塊化快速編組等數十個實戰保障難題。這些成果在中俄聯合反恐軍演、“礪劍-2013”演習、“使命行動-2013A”跨區機動演習等重大活動中得到應用,為托舉陸航部隊戰略轉型、鍛造未來戰場低空利劍提供了堅實的後勤支撐。
觀摩研討活動中,全軍各陸航場站緊密圍繞保障陸航戰略轉型、建設“打仗型”後勤,在信息指揮平臺建設、信息流與戰場物流對接以及聯勤協同機制建設等方面查找短板,並明確了解決問題的時間表。(記者 徐葉青、特約記者 周敬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