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當地時間10月10日,我國自主研製6000米水下無人無纜潛器“潛龍一號”已在東太平洋作業區連續3次成功下潛作業,水下作業時間總計將近30個小時,試驗性應用工作進展順利。
“潛龍一號”于當地時間10月6日在指定作業區入水,並完成水下作業。獲取了64GB的聲學數據,數據質量優良,潛器各設備性能正常。意味著我國自主研製6000米無人無纜潛器首次大洋試驗性應用取得初步成功。之後,該項目組先後在10月8日20時和10月9日22時開展了“潛龍一號”下潛工作。這是“潛龍一號”首次在夜間下潛作業,分別在水下工作8小時30分鐘和10小時。至此,“潛龍一號”已連續3次成功開展下潛作業,各項設備性能指標穩定。
中國大洋29航次科考首席科學家劉方蘭表示,“潛龍一號” 連續3次在多金屬結核區5200米海底成功進行了長時間自主潛行作業,説明“潛龍一號”整體性能較為穩定,基本達到了試驗性應用的目的,隨著對其性能不斷改進,它在海洋科學考察中的應用前景廣闊。
在首次成功下潛作業後,中國大洋礦産資源研究開發協會于當地時間10月8日給“海洋六號”船發來賀電。賀電説,“在國慶佳節期間,你們堅守在大洋29航次科考第一線,按照原定計劃開展‘潛龍一號’無人無纜潛器的試驗性應用調查工作。你們精心組織、克服困難,在‘潛龍一號’第三次下潛作業中實際工作超過8個小時,各項數據顯示正常,取得了“潛龍一號”試驗性應用的初步成功。希望‘海洋六號’再接再厲,嚴謹求實,勇於試驗,加強配合,力爭取得‘潛龍一號’試驗性應用任務的進一步勝利,為我國海洋事業的發展再立新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