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工作動態>> 部門信息
 
“將眾花色彩送向遠方”—跨越太平洋 再道一聲好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3年10月16日 10時47分   來源:文化部網站

    新型中美文化關係是時代所需

    “親愛的蔡武先生:我們謹在北卡羅來納州摩爾郡向閣下表達誠摯謝意,感謝閣下為我們派來了貴國才華橫溢的藝術家。有幸觀看演出的人士紛紛表示,他們先前從未享受如此令人沉醉的文化盛宴。演出當天,能夠容納1300多人的音樂廳內座無虛席。我曾聽過許多傑出的演奏,但無人能與中國藝術家同日而語。我們將永遠銘記閣下及貴國為我們呈現的高水平音樂演繹和專業精神。這場音樂會將在美中兩國友好交流史上留下永恒印記。”

    這是美國北卡羅來納州參議員哈里斯·佈雷克寫給中國文化部部長蔡武的一封信中的一段。“跨越太平洋”系列活動從舉辦之初,便令美國觀眾激動不已。

    秋天的洛杉磯美得像童話。美國時間10月8日下午,在陳列眾多國寶級珍稀藝術品的亨廷頓圖書館,一場別開生面的“中美文化産業對話”正在進行。中美電影節主席、美國鷹龍傳媒董事長蘇彥韜,美國國會議員、國會少數族裔委員會主席格蕾絲·納頗裏塔諾,美國加州參議員愛德·赫南德斯,中美電影節共同主席胡惠玲、麥克·邁德奧伊、安德魯·摩根、理查德·安德森等作為美方代表出席,與他們對話的,是來自中國的導演尹力、作家劉震雲、中坤投資集團董事長黃怒波、雅昌集團董事長萬捷、斯坦福大學教授蔡金冬。

    “我們今天的對話打開了中美合作的一個具有實際意義的窗口。建立文化的共建共贏,這是中美雙方對於中美關係的新的期待。”亨廷頓圖書館館長斯蒂夫·科布裏克説。已有85年曆史的亨廷頓圖書館藏有數量眾多的中國16世紀地圖,第一期剛剛竣工的“流芳園”是北美最大的中式園林,同時也是亞洲以外最大的中式園林。在南加風情和中國風格交相輝映的神聖殿堂對話,似乎別有韻味。文化部副部長丁偉以流利的英文所做的講演,不斷贏得全場的喝彩和掌聲。“蕭伯納曾説,你有一個蘋果,我有一個蘋果,互相交換各自得到一個蘋果;你有一個思想,我有一個思想,相互交換卻得到兩個思想。我非常喜歡這句話。我想,今天,我們飛越太平洋到這裡相聚,就是希望開展坦誠的對話:通過對話,推動交流;通過交流,促進合作;通過合作,實現雙贏。這種對話、交流、合作、雙贏的精神,在中國和美國這兩個偉大國家之間,不僅重要,而且必不可少。”

    “雙贏”是對話的主題詞,論壇中雙方嘉賓時時碰撞出火花。美國迪斯尼上海區創意主任鮑勃·維斯説,中國具有巨大的市場資源,全世界都在努力把觸角伸向中國,試圖憑資本分享市場資源。黃怒波則笑言:“美國把資本觸角伸到我們中國,我們也正在設法進入美國的主流市場。”“近年來中國文化産業高速發展,成為經濟的驅動力和增長點,這是不爭的事實。以電影為例,中國已經取代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電影市場,好萊塢也看到了這個廣闊的市場資源,正不斷地在影片中加入中國元素。”尹力説,“對我們來説,他們反應之敏捷,值得學習。”

    “儘管美國朋友抱怨中國市場對美國電影開放不夠,但每年大約有兩倍于美國總人口的中國人在觀看美國電影,同時創造著巨大的經濟利潤。”丁偉感嘆。他認為,從許多方面説,中國人民欣賞美國文化,以及創造美國文化的美國人。“然而,中國文化在美國有多大的影響呢?我經常問自己,有多少美國人了解中國的文化?每年有多少美國觀眾會看到中國電影,聽到中國音樂?這種文化對話的巨大逆差是顯而易見的。”丁偉説,“文化對話應該是平等的、雙向的。積極有效的對話有益於增進中美兩國人民之間的友誼。”

    天籟國樂的異域之旅

    9月27日晚,華盛頓馬裏蘭大學藝術中心克莉絲·史密斯音樂廳,鸞吟鳳唱,管弦紛紜,中央民族樂團“跨越太平洋”演出季在這裡拉開帷幕。“正是緣于哈里斯·佈雷克所代表的美國觀眾對中國文化的真誠和熱情,中央民族樂團應美國之邀,與卡羅來納國際交響樂團再次合作演出。”中央民族樂團團長席強説。

    音樂會開場曲目是施萬春的《節日序曲》,以民間嗩吶曲牌《淘急令》為素材,用奏鳴曲式寫成傳統樂曲,表現了普天同慶、萬眾歡騰的節日氣氛,中國弦樂奏出抒情而優美的旋律,與大提琴和低音提琴表現的幽默詼諧相映成趣、相得益彰。

    青年演奏家吳琳的一曲箜篌獨奏《梅花三弄》讓觀眾嘖嘖稱奇。箜篌是十分古老的彈弦樂器,古詩記載其音色:“昆山玉碎鳳凰叫,芙蓉泣露香蘭笑。十二門前融冷光,二十三絲動紫皇”。箜篌曾在古代宮廷雅樂中廣泛使用,在民間也曾廣泛流傳,但14世紀後期便日趨消亡,即使是中國觀眾,見過箜篌者也並不多。憑藉這個體量碩大的樂器,吳琳將梅花傲雪淩霜的高貴品性表現得格外幽婉動人。一些就讀于北卡羅來納州聖文森特·帕羅蒂高中的中國留學生,被中國古樂的優美所震驚,“以前只在壁畫和浮雕上看到過箜篌的圖樣,今天才知道,祖國的音樂如此動人,我們非常驕傲。”

    曾經在全國各大琵琶大賽中榮獲金獎的琵琶演奏家趙聰將一曲《天鵝》演繹得如泣如訴。這首樂曲有一個副標題《獻給正直者》,趙聰在樂曲彈奏上融入了自己獨特的理解與運用。在正彈與反彈的交錯中,色彩錯落變化,美麗的天鵝從低伏、徘徊,到輕輕抖落羽翼上的露珠,再到引頸高歌、展翅高飛——細微的場景在令人眼花繚亂的指尖彈撥之下,被表現得淋漓盡致。

    “‘跨越太平洋’中美文化交流堪稱典範,體現了中國文化與世界文化的和諧與互動。”此活動贊助方之一、美國高盛集團中國區總裁章新如此感慨。中國駐美國大使館文化處公使銜參讚李鴻也評價説:“中國文化走出去是中國與世界溝通、交流的重要通道,‘跨越太平洋’是一項有意義的交流活動,包括了一系列豐富多樣的中美文化交流項目,其成功舉辦得益於文化部的大力支持。”

    用民族經典講述當代中國

    以文化為載體,當代中國的蓬勃進程正以各種方式走進美國人的日常生活。卡羅來納國際交響樂團中提琴副首席瓦爾倫·費格松、艾倫·馬龍都是第一次見到箜篌和古箏,“這些年隨著中美文化交流的升溫,我們有幸見識到從未知曉的中國樂器,如笛子、二胡、琵琶,但箜篌和古箏更讓我們大開眼界。”小提琴副首席伯納德·瓦蘭丁漢甚至將古箏音樂製作成手機彩鈴。“太優美了!中國樂器所表達的感情,與西洋樂器截然不同,期待有一天我也能夠學會演奏它。” 伯納德·瓦蘭丁漢感慨。每場音樂會,他都會將妻子和3歲的女兒帶來,希望她們與他一道分享中國音樂的精緻與典雅。

    “中美人文化藝術對話是一個文化交流與合作的恢弘範本。”美國音樂評論家約翰·W·蘭伯特説。自1977年以來,蘭伯特撰寫了多篇藝術評論文章,刊登于《新聞與觀察》、《領導者》、《Fanfare》、《Fi》等報紙雜誌。近年來,令他興趣盎然的是中國文化尤其是中國音樂。“中國樂器非常古老,它們的出現要早于大多數我們自認為很古老的西洋樂器。在西方管弦樂的伴奏下使用這些樂器著實有些非同尋常,但人們在這個場合所聽到的音樂也反映了中國人對歐洲音樂傳統魅力的徜徉,而歐洲音樂傳統同樣也啟迪過美國的許多文化精神。”

    “美國藝術評論家對於中國音樂的關注和熟稔令我們非常驚奇,也令我們非常感動。”何建國是這幾場音樂會的總指揮,美國音樂界對於中國民族音樂的評價令他頗為振奮:“蘭伯特將中國音樂的獨特魅力歸功於中國文化的持久動力,這一點非常客觀,也非常準確。”

    有一首長詩中寫道:“音樂/投射光芒/把眾花的色彩送向遠方/似雲霧,像火焰//誰的生命流注/而音樂/風吹不動/久久地/在我們心中/世界開始入夢”,將藝術與心靈的關係描述得玲瓏剔透。“相比于一些西方人通過其他文化形式所感知的中國,民族音樂中的中國更加充滿魅力。音樂沒有國界,音樂間的交流是人與人之間最近的心靈溝通。”席強説。在他看來,多次成功演出緣于中央民族樂團多年來“做了兩件事”:一是將外國的優秀文化元素引入中國民樂中;二是將中國民樂推廣到國外,用大型民族管弦樂在西方主流音樂殿堂演奏西方經典曲目。

    實際上,經過“跨越太平洋”活動堅持不懈的推廣和普及,中國文化在海外已擁有眾多異國知音。“這是一個美好的夜晚,藝術家的離去讓我們不禁感到哀傷,難忘今宵,希望中國藝術家能夠再次蒞臨。”這是一位觀眾在留言簿中寫下的話,這樣的話在“跨越太平洋”活動中觸目皆是,他們所表達的也是眾多美國觀眾對當代中國的期待與欣賞。

    中美文化外交任重道遠

    全球化時代,如何減少中美之間的文化誤讀與偏見,建立積極健康的紐帶關係?中美之間橫亙著廣闊的太平洋,遙遠的距離加之兩國間政治、經濟、社會意識形態與文化背景存在著巨大差別,導致人民之間缺乏相互了解,特別是美國民眾對中國的發展和中國文化所知甚少、隔閡較多。歷史上,作為東方文化的重要代表,中國一度被西方誤解為扭曲神秘的“他者”。然而,時至今日,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作為世界兩大經濟體,中美兩國就像並列行駛的兩艘巨輪,兩個大國的關係,對世界格局有著重要的主導作用。在這種前提下,文化是兩國關係的潤滑劑,構建“和而不同”的文化圖景也正在成為中美兩國的共識。

    今年6月,中美元首在安納伯格莊園“不繫領帶的會晤”中一致表示,中美將共同努力構建新型大國關係,造福兩國和世界人民,並鼓勵雙方開展跨越太平洋的合作。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對外文化交流日益活躍和深化,文化外交無疑已成為繼政治外交、經濟外交之後的第三大支柱外交。促進中美間文化交流無疑將為中美新型大國關係的發展奠定堅實的人文基礎。

    “習近平主席將新型大國關係概括為:一是不衝突、不對抗;二是相互尊重;三是合作共贏。這是對中美兩國關係的準確闡述。”丁偉説。歷史告訴我們,國與國之間零和博弈的傳統思維不符合各方利益,它帶來的從來都是對抗、衝突、戰亂。人類應該有能力創造求同存異、和平共處的新智慧、新思維、新模式。這種新智慧應該從平等對話、相互尊重、相互了解開始。“中美關係事關世界和平與發展,中美能否走出一條不同於歷史上‘大國對抗’的新路,不僅僅涉及雙邊關係,而且關乎人類的發展。”

    近年來,中美貿易額已達到4萬億人民幣,中美在雙邊合作及在國際事務中的合作與競爭也日益緊密,中國地位和影響力日益提升。“但是中美在人文領域的交流無論從規模還是水平上都無法與中美政治經濟關係的發展相適應,由於美國民眾缺乏對中國及中國文化的了解,某種程度上影響了兩國在政治經濟等多方面的交往,對雙邊關係也造成了一定的不利影響。”文化部外聯局美大處處長陳春梅説。

    自20世紀70年代“乒乓外交”打破中美關係堅冰,特別是1979年兩國正式建交以來,中美文化交流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得到了長足發展。時至今日,兩國文化交流保持了十分活躍的態勢,正逐步形成以政府為主導,以文化機構為主體,多層次、多渠道、全方位的交流與合作格局。“文化部通過官方、民間以及商業等多種渠道,積極開展對美文化工作,取得了積極成果,為進一步樹立國家形象,促進美國人民了解中國文化發揮了重要作用。”陳春梅介紹。值得一提的是,自2010年5月始,逐年舉辦的“中美人文交流高層磋商會議”進一步確立和提升了人文交流在促進中美關係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和意義。在即將舉辦的第四輪中美人文交流高層磋商會議框架下, 20余項文化項目將進一步推動中國對美文化交流的發展。

    説到中美文化交流與合作,中美在文化方面各有優勢。美國文化産業在企業模式、創意創造、資金運營、科技水平、市場運作等方面在全世界具有豐富的經驗和絕對的優勢,因而在提供優秀的産品、佔領巨大的市場份額方面無人可以比肩;而中國有著悠久的文化傳統和獨特的人文精神,文化資源豐富多樣,為文藝創作提供了取之不竭的源泉;快速發展的中國經濟又創造了一個與日俱增的文化消費市場,這個市場的規模將是驚人的。“我相信,我們的故事還剛剛開始,重要的是,我們對未來寄予厚望。”丁偉説。

 
 
 相關鏈結
· "跨文化雙邊對話:第三屆中美文化論壇"在京開幕
· "第2屆中美文化論壇---跨文化雙邊對話"在美召開
· 第二屆"中美文化論壇"在加利福尼亞大學分校開幕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