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輪清脆的汽笛聲,11月5日一早便打破了大小嶝海域的寧靜。一艘艘機械船、一輛輛工程車,在各自的崗位上忙碌起來,而南來北往的人們,則跨過氣勢恢宏的大嶝大橋,涌向這片火熱的土地。
十年前,大嶝只是遠近聞名的“小漁村”,而今天,卻演變為海西建設的主戰場。這裡的騰飛,從一組數字便可窺見一斑:2003年,大嶝街道財政總收入僅為405.57萬元,而這一數字,在2011年便突破兩億元;2003年,大嶝農民人均純收入為5000元,2012年達到了10200元。更加值得一提的是,今年1月-6月,街道實現財政總收入2.83億元,提前7個月完成區下達的年度任務。
重點工程加快推進
工程機械的挺進,將原本平靜的大嶝海域,轉化為隨處可見的熱火朝天的施工現場。昨日,大嶝南緣海岸線,數十艘施工船還在開足馬力施工,確保各大項目的用地需求。
昔日偏僻的小漁村,如今,已經被打上了“現代化航空城”的深深烙印。放眼大小嶝之間,曾經由荒地、灘塗、大海組成的這片區域,不久的將來將變身成為一個現代化、高標準的國際貨物、旅客集散中心。據了解,備受矚目的翔安機場造地工程今年上半年完成投資約1350萬元,真空區堆載等工序已全部畫上句號。
大嶝大橋邊上,大型機械來回穿梭,一場規模空前的建設用地保障工程正在加緊進行。未來,全國首個以兩岸産業合作為主題的國家級示範區——兩岸新興産業和現代服務業合作示範區將落戶在這裡。一項項重點工程紛紛落地,把今天的大嶝,推向了廈門經濟社會發展的最前沿。
“平安大嶝”廣受讚譽
全國文明村鎮、全國軍民共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先進單位、全省人民調解先進集體、廈門市加強和創新社區管理工作先進單位、“愛民固邊模範街道”……今天走進大嶝島,人們不難注意到這一系列閃光的榮譽。
在大嶝街道黨工委書記王嬰水看來,翔安建區後的十年發展歷程,隨著經濟發展、各項重點工程建設的全面推進,雖然各種利益分配衝突引發的矛盾糾紛在不斷增加,但是通過社會管理創新,他們有決心也有信心帶領2.3萬居民把街道打造成平安、文明、和諧的家園。
著名的“好厝邊會所”,讓今天的大嶝“小事不出社區,大事不出街道”。對於一般的矛盾糾紛,主要由當地德高望重的老人及民警村官調解,調解不了的,預約法院、司法所人員聯合上島受理。
《大嶝轄區營運電瓶車星級評定細則》,則成為了如今大嶝電瓶車管理的“金鑰匙”。不僅如此,街道還開通舉報投訴專線“7179110”,通過這條專線,遊客可直接對電瓶車存在的宰客等現象進行舉報。
以“平安海域”、“平安旅遊”、“平安校園”等為主要內容的“平安大嶝”格局,在這片土地、海域上迅速形成。
民生保障落到實處
5日中午,落成不久的大嶝海鮮美食城人流如織。這個特殊的美食城,不僅完善了大嶝的旅遊配套,更重要的是,它大大增加島上失地失海農漁民的轉産就業渠道。在大嶝街道的努力下,這些年,“洗腳上岸”的他們,或自主創業,或進廠打工,或從事第三産業,開始了嶄新、美好的市民生活。
“大嶝街道貫徹《美麗廈門戰略規劃》開展失地失海農漁民轉産就業工作試點”,讓如今的大嶝人津津樂道、滿懷憧憬。作為翔安區乃至廈門市開展失地失海農漁民轉産就業工作的首個試點,大嶝指向的,是三個目標——到今年底,實現無零就業家庭;實現純海上養殖家庭有一人以上轉産就業;實現從事第一産業的人員有一半以上轉産就業。
15條“就業渠道”、15項配套政策——《試點方案》中的這個雙“15”,就像30條堅實的紐帶,強力拉動轄區的農漁民走上轉産就業之路。談到民生保障,大嶝街道辦事處主任李德才同樣充滿期待,他説,大嶝接下來還將繼續扶持轄區內勞動密集型手加工業發展,帶動更多“4050”人員實現靈活就業,同時努力使大嶝失地失海農漁民老有所養、病有所醫,不斷解決其及家人就業、就學、就醫難題。
大嶝海域,碧海連天。海面上船隻激起的陣陣漣漪,海岸邊工程機械熱火朝天的施工場景,小島上居民、遊客們臉上綻放出的會心笑容,共同勾勒出一幅美麗的時代畫卷。(記者 王元暉 翔安記者站 林瑞聲 蔡江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