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19日,中央宣傳部、中央直屬機關工委、中央國家機關工委、教育部、解放軍總政治部、中共北京市委在京聯合舉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宣傳教育系列報告會第九場報告。外交部部長王毅作《堅定不移走和平發展道路,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營造良好國際環境》的專題報告。
問:中國走和平發展道路是在什麼樣的時代背景下提出的?
答: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具有輝煌文明的東方大國,只是到近代開始衰落了。多少代中華民族志士仁人尤其是中國共産黨人前仆後繼,奮鬥不息,終於迎來了民族復興的曙光。今天的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成為拉動全球經濟復蘇的重要引擎,在重大國際和地區事務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我們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靠近世界舞臺的中心,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如此接近實現民族復興的目標。
行百里者半九十。越是接近目標的時候我們越要保持清醒頭腦,增強憂患意識。未來幾十年對中華民族而言,既是一段振奮人心的歲月,同時也將是一段充滿風險挑戰的旅程。從外部來看,我們要面對的一個重要挑戰就是,如何化解國際上對中國未來走向抱有的各種擔心和疑慮。中國能否跨越所謂“修昔底德陷阱”,打破“國強必霸規律”,最大限度地減少民族復興的阻力,以最小代價實現我們的戰略目標,這一重大課題現實地擺在了中國共産黨人的面前,擺在了所有中國人的面前。
進入21世紀以來,我們黨深入研究歷史經驗教訓,把握當今時代潮流,明確提出中國將始終不渝走和平發展道路,強調中國決不會走歷史上大國依靠侵略和擴張實現崛起的老路,而是堅定致力於探索一條以和平方式實現國家發展和民族復興的新路。
問:我國提出走和平發展道路有何重大意義?
答:走和平發展道路是中國共産黨人適應國情世情作出的戰略抉擇,也是中國政府面向世界作出的莊嚴承諾,不僅寫入黨的十七大、十八大報告,而且載入了中國共産黨黨章。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實現我們的奮鬥目標,必須有和平的國際環境。沒有和平,中國和世界都不可能順利發展;沒有發展,中國和世界也不可能持久和平。我們將堅定不移地做和平發展道路的踐行者。
這條道路的出發點在於,積極爭取和平的國際環境發展自己,同時又以自身的發展促進世界和平;這條道路的落腳點在於,通過和平方式實現民族振興,同時又帶動其他國家共同繁榮。和平發展道路是一條和平與發展相互依存、內政與外交有機統一、本國利益與人類共同利益密切結合的新型發展道路,是國際關係史上一大創舉,也是人類社會發展的一大進步。
問:為什麼中國必須走和平發展道路?這條路走得通嗎?
答:首先,走和平發展道路是經濟全球化的必然要求。當前,經濟全球化和社會信息化正在深刻改變人類生活。地球越來越小,世界越來越平,國與國之間的聯絡越來越緊密。同樣是兩場百年一遇的大危機,上世紀30年代大蕭條衝擊的只是美歐日,始於2008年的國際金融危機則席捲了全球,無一國能夠倖免,無一隅可以偏安,人類社會第一次真正形成了全球化。如果説,冷戰期間美蘇依靠核武威懾打造了“恐怖平衡”,那麼在全球化深入發展的今天,各國特別是大國之間越來越通過利益融合形成了“利益制衡”。同時,各種紛繁複雜的全球性挑戰也日益增多,需要各國合作應對。可以説,整個世界正在成為一個休戚與共的命運共同體。世界上主張和平、反對戰爭的聲音不斷增強,支持以和平方式處理國際爭端的力量日趨增長,這將成為一個持續發展的潮流與趨勢。因此,堅持和平發展,不僅符合我國的長遠利益,也是一條切實可行的道路。
其次,走和平發展道路是中國自身發展的必然要求。中國仍是一個發展中國家,發展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現象十分突出。發展經濟、改善民生,始終是我們黨治國理政的第一要務。要加快發展,就需要有一個和平穩定的國際環境,需要我們堅持並踐行和平發展,從而讓其他國家切實體會到我們的發展是和平友好的,不是擴張掠奪;是互利共贏的,不是零和博弈。只有這樣,我們發展的環境才會越來越好。另一方面,隨著我國對外開放水平不斷提高,企業和人員“走出去”規模不斷擴大,我國發展日益呈現出本土利益和海外利益並重的巨大轉變。維護好、發展好不斷擴大的海外利益要靠我國綜合國力的不斷增強,也需要我們與各國保持和平友好的關係,需要我們促進地區與世界的和平與穩定。
第三,走和平發展道路是中國社會制度和文化傳統的必然要求。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代表的是先進的社會制度和執政理念。對內要追求公平正義、共同富裕、社會和諧;對外要主持公道、捍衛公理、伸張正義。中國走和平發展道路既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重要特徵,也彰顯中華傳統文化的優秀理念。中華民族傳承幾千年的仁者愛人的人本精神,親仁善鄰的和平志向,以和為貴的和諧理念等等,都為我們今天走和平發展道路提供了重要支撐。
問:怎樣開拓我國和平發展的廣闊空間?
答:重在把中國自身的利益與各國共同利益結合起來。今天的世界,任何國家都難以片面追求自身利益而罔顧他國利益。只有共同利益的蛋糕做大了,各國才會得到更多的份額。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和平發展道路能不能走得通,很大程度上要看我們能不能把世界的機遇轉變為中國的機遇,把中國的機遇轉變為世界的機遇,在中國與世界各國良性互動、互利共贏中開拓前進。
今年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李克強總理等中央領導充分發揮高層交往的引領作用,推動我國與各國簽署500多項合作協議,特別是提出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孟中印緬經濟走廊、中巴經濟走廊等一系列重大合作倡議,促進我國與其他國家基礎設施的聯通和發展規劃的對接,充實了我國和平發展戰略的內涵。
剛剛結束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吹響了中國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號角。新形勢下,我們要把國內發展與對外開放更好地統一起來,把中國發展與世界發展更緊地聯絡起來,把中國人民利益同各國人民共同利益更多地結合起來,這樣就能為我們的和平發展開闢越來越廣闊的空間。
問:怎樣改善我國和平發展的戰略環境?
答:重在推動與各大國關係的協調發展,大國是影響世界和平的決定性力量。大國關係好不好,直接關係到我們的和平發展之路能否走得通。黨的十八大以來,新一屆黨中央外交開局的一條重要主線,就是積極穩固和拓展大國關係。
中美關係的走向為世人所矚目。中國是上升勢頭最快的新興市場國家,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達國家,很多人擔心的就是中美這兩個國家是否會相互衝突。今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應邀與奧巴馬總統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安納伯格莊園舉行會晤。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中美應構建新型大國關係,並歸納了新型大國關係的三條內涵:一是不衝突不對抗,二是相互尊重,三是合作共贏,得到了奧巴馬總統積極響應。這次歷史性會晤明確了中美關係的走向,向世界發出了積極的信號。當然,中美構建新型大國關係是一個需要中美雙方,包括社會各界共同探討和實踐的系統工程,也是一個需要雙方保持政治定力,持之以恒、不懈推進的長期事業。
俄羅斯是我國周邊最大鄰國,也是世界大國,中俄兩國都處在民族復興的關鍵階段,擁有廣泛的共同利益。中俄關係發展得好,我們在和平發展道路上就有了一個強有力的戰略協作夥伴。習近平總書記上任後首訪首站就選擇俄羅斯,充分體現了中俄關係的重要性和特殊性。習近平總書記與普京總統一見如故,坦誠相待,建立了深厚的友誼。
歐洲是世界上的重要一極,同我國經濟互補性很強,充分挖掘中歐合作潛力,有利於我們的和平發展事業。
印度是重要新興大國,保持中印關係和諧,不僅關係到我國的和平發展,也攸關新興力量的團結。
經過我們主動工作,中國與主要大國的關係都實現了平穩過渡,並且取得了新進展。今後,我們要繼續緊緊抓住大國關係這個關鍵,加強高層交往,深化戰略對話,拓展務實合作,深化利益融合,繼續改善我國和平發展的戰略環境。
問:如何打造我國和平發展的地緣依託?
答:重在鞏固與周邊國家的睦鄰友好。中國是世界上周邊環境最複雜的大國。周邊是我國安身立命之所、發展繁榮之基。從一定意義上講,我國和平發展進程始自周邊,也要依託周邊。
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周邊外交工作,前不久專門召開了新中國成立以來首次周邊外交工作座談會,明確了新形勢下周邊外交的指導思想和大政方針,特別是提出了親、誠、惠、容的周邊外交理念。這“四字箴言”是新形勢下中國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的一份生動宣言,是對多年來中國周邊外交實踐的一個精闢概括,也反映了我國新一屆領導人外交理念的創新發展。
親是指要鞏固地緣相近、人緣相親的友好情誼。中國與東亞國家同受儒家思想的深厚熏陶,與南亞國家共享佛教文化的寶貴遺産,與中亞國家擁有絲綢之路的歷史紐帶。可以説,在數千年漫長的歲月中,中華民族與周邊各民族人民在人文方面形成了千絲萬縷的聯絡和天然的親近感。文化上如此,政治上亦然。多年來,我們與周邊國家一直保持著密切交往,像“走親戚”一樣常來常往。
誠是指堅持以誠待人、以信取人的相處之道。中華民族向來講情重義,誠信待人。我們與周邊國家關係中的許多感人事跡和動人佳話就是我們用真誠換來的。對與周邊國家存在的一些爭端,我們也是本著誠心誠意的態度,與有關國家平等協商,爭取妥善處理。
惠是指履行惠及周邊、互利共贏的合作理念。10年前,中國作為域外大國,率先與東盟啟動雙邊自貿區商談,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自貿區,而且在不少條款上照顧了東盟國家的關切。不久前,我國領導人又向東盟提出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理念和“2+7合作框架”,包括打造中國—東盟自貿區升級版,再次向東盟國家展示了施惠的誠意。
容是指展示開放包容、求同存異的大國胸懷。中國一向支持東盟在地區合作中發揮主導作用,歡迎域外國家參與到東亞地區的合作機制中來併發揮建設性作用,推動10+1、10+3、東亞峰會等各機制相互補充和促進。我們積極回應各國對亞太地區安全問題的關切,推進地區防務安全領域的交流,謀求與周邊國家的共同安全與合作安全。我們搞大國外交,就要培養我們的大國心態、樹立我們的大國情懷、體現我們的大國氣度,特別是對待中小國家和鄰國更應如此。
同時,我們要堅決維護周邊地區的和平穩定。在朝鮮半島問題上,我們要堅持推進半島無核化進程,堅持通過對話解決問題,堅持維護半島和平與穩定。中方決不允許在我們自己家門口生亂生事,決不接受中國的發展進程再度受到干擾和打斷。
中日關係的穩定發展符合兩國人民的根本利益。當前中日關係的困難局面是日方引發和造成的,不是我們希望看到的。日方應正視現實,謹言慎行,不要再做有損中國主權權益的事情。日本軍國主義當年發動的侵略戰爭給亞洲國家帶來了深重災難。只有以史為鑒,才能開闢未來,只有堅持和平走向,才能得到鄰國信任。日本方面應該懂得這一基本的道理,應該尊重人類良知和公理的底線。
問:如何夯實我國外交工作的牢固基礎?
答:重在深化與廣大發展中國家的團結合作。在國際交往尤其是與發展中國家打交道時,如何處理義和利的關係,是觀察中國和平發展道路的一個重要視角。習近平總書記總結我國歷史經驗和新中國外交傳統,明確提出要堅持正確義利觀,強調我們要促進發展中國家共同發展,對貧窮的國家給予力所能及的幫助,有時甚至要重義輕利、舍利取義,絕不能惟利是圖、斤斤計較。
廣大發展中國家是我國走和平發展道路的同路人。我們要積極踐行正確義利觀,增加對發展中國家特別是最不發達國家的援助,深入挖掘與發展中國家開展互利合作的新機遇,探索合作的新方式,切實幫助他們實現自主發展和可持續發展。
問:怎樣提供我國和平發展的公共産品?
答:重在國際事務中發揮負責任大國作用。隨著國力不斷增強,中國將在力所能及範圍內承擔更多國際責任和義務,為人類和平與發展作出更大貢獻。中國是世界和平事業的堅定維護者。我們堅決維護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反對外部勢力無理干涉別國尤其是中小國家的內政。中國是國際發展事業的大力推動者,我們積極致力於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認真應對氣候變化等全球性問題,發出中國聲音,提出中國方案,貢獻中國智慧。一個和平發展、更為強大的中國必將為人類的和平與進步事業承擔更多的責任,提供更多的公共産品。
問:怎樣構築我國和平發展的堅實保障?
答:和平發展不可能一帆風順,還會遇到很多風險和挑戰,需要不斷排除和化解各種干擾與阻力。要把和平發展道路走通,走到底,必須建設強大的國防。國防實力的增強,不僅能切實維護好我國的核心利益,使我們集中精力於和平發展,也將對任何破壞中國和平發展進程的挑釁形成有力威懾,達到“以武止戈”、避免戰爭的目的。中國堅持奉行防禦性的國防政策,中國越發展壯大,包括進一步加強國防建設,越是和平力量的增長,越有利於世界和平。
中國的發展不會以犧牲別國利益為代價,同樣,我們也不允許我國的正當權益受到侵犯。如果有人誤以為我國走和平發展道路是怕惹事,肆意向我們挑釁,結果必將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我們在堅持自身和平發展的同時,也要倡導其他國家都走和平發展道路,使和平發展成為各國共同的政策取向。
問:如何強化我國和平發展的民意支撐?
答:我國和平發展事業有賴於廣大人民群眾的支持。中國外交只有植根人民,造福人民,才能得到人民的信任與支持,獲得前進的動力。長期以來,我們通過和平發展壯大了自己,越來越有能力去維護好海外公民的合法權益。我們要貫徹以人為本的執政理念,打造海外民生工程,不斷改善和提高服務質量和水平。我們還要盡可能和更多國家簽訂相互簡化簽證直至互免簽證的協議,使手持中國護照的中國公民到海外旅行更快捷舒適,讓更多外國民眾更方便感知中國,了解中國,這樣就能不斷擴大支持我國和平發展的民意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