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工作動態>> 地方政務
 
重慶:建立一系列制度為生態建設“保駕護航”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3年12月16日 09時39分   來源:重慶日報

    12月15日,記者從重慶市林業局獲悉,按照十八屆三中全會要求,結合五大功能區域戰略佈局,重慶市正編制《重慶市推進林業生態文明建設規劃綱要(2013-2020)》(以下簡稱《綱要》),劃定林地、森林、濕地和生物多樣性等生態保護紅線。同時,重慶市還將建立一系列配套制度,為生態文明建設“保駕護航”。

    劃紅線

    勾勒未來生態建設藍圖

    重慶地處三峽庫區,生態環境脆弱。近年來,重慶市積極推進長江上遊重要生態屏障和長江上遊生態文明示範區建設,生態環境得到顯著改善,全市林地面積達6492萬畝,森林面積達5206.5萬畝,森林覆蓋率提高到42.1%。

    按照五大功能區域的生態定位,重慶市編制的《綱要》將劃定三條林業生態保護紅線:

    ——林地和森林紅線:全市林地面積不低於6300萬畝,森林面積不低於5600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並穩定在45%。

     ——濕地紅線:全市濕地面積不少於310萬畝,維護濕地生態功能和生物多樣性,促進濕地資源可持續利用。

     ——生物多樣性紅線:嚴格野生動植物和自然保護區管理,確保100%的陸地典型生態系統、100%的野生動植物及棲息地典型生態系統、100%的瀕危野生動植物得到有效保護,維護生態安全和生物多樣性。

    “這三條紅線的劃定,已基本勾勒出未來重慶市林業生態建設的方向和藍圖。”市林業局局長吳亞説,三條紅線是根據重慶市生態保護要求和未來發展實際劃定的。圍繞紅線,未來重慶市林業生態建設的方向也更加明確。

    比如林地和森林面積紅線標準是根據《重慶市林地保護利用規劃》劃定。現在重慶市森林面積、森林覆蓋率兩項指標還未達到標準,因此,今後重慶市還將繼續實施好退耕還林、天然林保護、石漠化綜合治理、三峽庫區生態屏障、封山育林等重點工程,並啟動實施都市功能區“四山”屏障修復工程、城市發展新區山脈水系自然景觀廊道綠化工程、渝東北地區生態涵養工程、渝東南地區生態修復治理工程等,實現林地、森林資源的增加和改善。

    而濕地和生物多樣性方面,重慶市也將圍繞紅線標準,進一步加大管理和保護力度,特別是保護好三峽庫區濕地資源。重慶市現有自然保護區52個,其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5個,總面積1035萬畝,佔重慶市幅員面積的8.38%。全市有濕地自然保護區12個,總面積131.68萬畝。劃定生態紅線,便於加強這些重點生態區域森林、濕地的保護修復,促使森林、濕地資源休養生息,為濕地和野生動植物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打下基礎。

    建制度

    為生態文明建設保駕護航

    生態保護紅線劃定後,重慶市該如何保證紅線指標的實現?

    “按照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的《決定》,建立和完善相關制度是重中之重。”吳亞表示,目前,重慶市正在探索建立科學的林地用途管制制度。未來,重慶市將以五大功能區域劃分和重慶市林地保護利用規劃為依據,按照不同類型、生態區位和保護等級,嚴格用途管制,推進林地差別化管理。

    同時,重慶市還將建立森林、濕地有償使用制度。建立健全森林、濕地的價值評估體系,制定相關評估標準,將生態區位重要的森林、濕地的生態服務價值納入評價範疇,建立科學的生態評價指標體系,探索編制森林資源資産負債表,用價格杠桿引導社會減少對重要生態區位森林、濕地的破壞。不斷完善生態考核的考核程序與考核方法。爭取市人大修訂涉林林業法規,進一步健全生態效益補償機制,發展碳匯林業,探索建立“碳票”交易市場,支持非公有制林業發展。(記者 王翔 見習記者 丁虞)

 
 
 相關鏈結
· 重慶市採取差異化補助政策推動高山生態扶貧搬遷
· 孫政才:城市建設要與生態和土地資源保護並重
· 重慶林業局:搶抓歷史機遇 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 重慶生態城區評價指標出臺 慢行路遮陰率達到80%
· 生態城市中國行活動在渝舉行 仇保興淩月明出席
· 重慶市政府審議通過重點生態功能區保護建設規劃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