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種希望的種子,收穫幸福的果實。2013年,西藏自治區農牧業生産各項指標圓滿完成,農牧區經濟社會發展保持良好勢頭,農牧民群眾的生産生活條件得到進一步改善,“三農”工作取得新進展,實現新突破,再上新臺階。
農牧業生産:
又是一個豐收年
據不完全統計,2013年,自治區糧食産量達到96萬噸以上,油菜近7萬噸、蔬菜80萬噸;預計年牲畜存欄2000萬頭(只、匹),生産肉類32萬噸、奶36萬噸。農業方面,2013年,自治區狠抓種植業生産環節。全區共播種農作物370多萬畝,同時全面落實強農惠農政策,加大科技扶持力度,示範推廣青稞新品種,積極保障農資供應。
自治區農牧科學院副院長、“藏青2000”示範推廣項目首席專家尼瑪扎西高興地説:“隨著新品種的大面積推廣,今年的青稞産量穩步增長,讓我們育種工作者感到非常振奮!”
畜牧業方面,2013年,自治區突出重點,不斷增強發展後勁。記者獲悉,2013年,全區投入國家資金2900多萬元、自治區配套資金1300多萬元,兌現牲畜良種補貼,提高奶牛補貼標準;積極推進獸禽標準化規模養殖創建活動,落實國家投資600萬元建設畜牧(漁業)良種養殖場;加強草原生態保護,投資3億多元實施退牧還草工程建設;狠抓重大動物疫情防控工作,及時落實各項防控措施;加強冬蟲夏草採集管理,確保群眾增産增收。
平均海拔5100米的措折羌瑪鄉,是那曲地區雙湖縣最偏遠的牧區。2013年,該鄉圍繞牧業生産做文章,認真落實各項涉牧優惠政策,在深化防災體系建設方面狠下功夫,不斷推動牧業現代化發展步伐,取得了新突破。該鄉黨委書記陳勇十分高興地説:“2013年,又是一個豐收年!”
2013年,自治區還積極落實資金項目,不斷提升農牧業整體水平。全區農牧業“十二五”規劃內項目中央投資已累計到位資金24億元,累計完成中央投資14.3億元,2013年銜接落實中央投資8.7億元。
同時,自治區還加大資金扶持力度,不斷增強農牧業産業化經營活力。據悉,2013年,自治區安排項目資金2000萬元、貼息貸款1000余萬元,重點扶持國家級、自治區級産業化經營龍頭企業24家。預計到2013年底,自治區級農牧業産業化經營龍頭企業總産值將達到21.2億元,增長10%左右;農畜産品加工工業總産值達21億元,增長16%。
農牧區建設:
山鄉巨變換新裝
自2006年自治區實施以遊牧民定居、扶貧搬遷、農房改造為重點的農牧民安居工程以來,廣大農牧民群眾紛紛告別低矮潮濕的土坯房,陸續住上了寬敞明亮的磚瓦房,一座座現代化的新農村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在雪域高原上。據悉,2013年,自治區安排資金8億多元全力實施農牧民安居工程,前三季度,全區建設完成貧困戶安居房5400多戶、遊牧民定居3100多戶、農房改造2.7萬多戶。
位於崇山峻嶺之間、密林深處的林芝地區米林縣臥龍鎮甲竹村,就是一個典型例子:30多座藏式小樓拔地而起,筆直整潔的柏油街道貫穿全村,現代化的太陽能路燈別具特色。該村黨支部書記天浩然告訴記者:“2013年,甲竹村按照‘生産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思路,在實施安居工程的基礎上,積極推進人居環境整治工作,使村民的居住生活環境得到進一步改善,受到群眾的熱烈歡迎。”
據悉,人居環境建設和環境綜合整治試點工程實施後,基礎設施建設逐步配套,環境質量明顯改善,村莊風貌整潔優美,農牧區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如今,很多偏遠地區的農牧民群眾不僅住上了新房子,喝上了自來水,還看上了電視,聽上了廣播,過上了跟城裏人一樣的生活。
2013年,自治區繼續加快推進水、電、路、訊、氣、廣播電視、郵政和優美環境“八到農家”工程建設步伐,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取得重大進展,農牧民群眾的生産生活條件得到進一步改善。記者了解到,今年,那曲地區投資14000多萬元,解決農牧民安全飲水問題,截至去年11月,已完成投資9900多萬元。
農牧民生活:
芝麻開花節節高
昌都地區芒康縣宗西鄉達拉村的邊瑪次旺住上安居房後,開了一家超市,自己當上了小老闆,成了遠近聞名的致富能人。他告訴記者:“現在,農牧民群眾手裏不差錢,消費能力強,生意一天比一天好,我們的生活也是一年一個樣!”
如今,農牧民群眾的增收渠道越來越寬,收入越來越高,生活也越來越紅火。記者從自治區農牧廳獲悉,2013年,預計自治區農牧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3%以上,再創歷史新高。
2013年,為轉移農村富餘勞動力,幫助農牧民群眾增收致富,自治區還著力加強農牧民技能培訓,逐步提高農牧民群眾實用技術水平。日喀則地區針對西部9縣部分農牧民群眾勞動技能水平不高、人均收入較低等情況,制定行之有效的培訓計劃,積極開展汽車駕駛員等熱門工種培訓,人社系統技能培訓達3600人次,實現就業收入1200多萬元。
培訓班遍地開花,致富路越走越寬。很多農牧民群眾開心地説,安居工程送來了新房子,技能培訓送來了致富經。
據悉,2013年,自治區農牧區醫療衛生保障能力得到進一步增強,農牧民住院費用報銷比例平均達到80%,城鄉居民免費健康體檢達200多萬人次。山南地區錯那縣勒鄉衛生院醫生仁增措姆説,群眾看病幾乎不花錢,並且隨著農牧區基層醫療衛生設施設備的健全完善,看病難的問題也得到了進一步解決,基本做到了“小病不出鄉,大病不出縣”。
對很多農牧民群眾來説,就醫不再難,子女上學也有更優惠的政策保障。2013年,自治區教育“三包”政策標準再次提高,受到社會各界的一致好評。據悉,這次調整的具體辦法是,在現行標準基礎上每生每學年定額提高200元,即二類區每生每學年達到2600元、三類區每生每學年達到2700元、四類區及邊境縣每生每學年達到2880元。
自1985年起,自治區對農牧民子女在免費接受義務教育的基礎上,實行包吃、包住、包學習費用的“三包”政策,不僅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農牧民家庭的經濟負擔,而且還幫助數以萬計的農牧民子女圓了“上學夢”。(記者 劉風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