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國各省市自治區陸續揭曉全年財政收支情況,福建省新出爐的一組數據格外搶眼——2013年,全省公共財政總收入完成3428.76億元,同比增長14%,其中地方公共財政收入突破2000億元大關,完成2118.67億元,同比增長19.3%,增速居全國第二位、東部第一位,為歷史首次。
據悉,與財政收入同時較快增長的還有全省地區生産總值、固定資産投資、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等,這充分體現福建省經濟持續、健康、較快發展態勢。
將穩增長放在突出位置
在2013年國內外經濟形勢較為複雜嚴峻的情況下,省委省政府明確提出穩中求進的發展戰略,及時出臺一系列穩定工業增長、扶持實體經濟、促進外貿出口、加快扶貧開發等政策措施,著力推動穩增長、調結構。財政充分發揮財源培植和政策調控作用,積極落實各項決策部署。
落實結構性減稅政策。開展營改增試點及擴圍工作,實施小微企業增值稅和營業稅起徵點優惠政策,取消或免徵部分涉企行政事業性收費項目,有效減輕實體經濟負擔。2013年1至11月,全省營改增累計為48846戶試點企業減負9.25億元。
促進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出資1.4億元建立信用擔保機構風險補償資金,支持完善融資擔保體系;構建中小微企業貸款風險補償公共平臺,將“助保貸”補助範圍擴大到台資和現代海洋産業中的中小企業,努力緩解實體經濟融資困難。
扶持重點出口行業轉型升級。建立外貿企業貸款風險補償資金池,支持品牌發展,鼓勵引進出口型外資企業,並繼續實行省級財政全額承擔出口退稅超基數地方負擔部分的政策。
出臺企業用電獎勵、峰谷用電優惠以及促進技術更新改造等財稅政策,推動工業穩定較快增長。其中,省級財政下達企業用電獎勵資金4億元,支持有市場、有效益的擴大生産、拓展市場……
始終扭住發展質量不放鬆
福建省提出,政府要圍繞生財、聚財、用財做好工作,要圍繞生財抓項目,夯實一産,壯大二産,提升三産,培育財源。
經濟財政活水源頭何來?通過抓龍頭做大做優增量來實現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是福建省發展的著力之筆。為此,財政從促進“三維”項目對接、支持産業結構調整和促進企業技術改造等方面全力配合。
支持煉化一體化、汽車工業集團等重點企業發展,推動省屬金融企業做大做強。通過墊付資金、直接補助、撥付前期費用等方式,支持省重點企業發展,促進“三維”項目對接。
完善科技投入穩定增長機制,重點支持實施技改項目貸款貼息和設備投資補助政策,開展重大共性技術、關鍵技術攻關,實施“海納百川”人才計劃,鼓勵企業增加研發投入,促進科技成果轉化。
鼓勵企業加快淘汰落後産能,推動傳統産業升級換代,扶持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同時建立海洋中小企業助保金貸款機制,引導設立現代藍色産業創投基金,開展海洋經濟創新發展試點工作,促進海洋漁業發展。
實施企業技術改造專項行動。省級財政安排3億元技改專項資金,重點支持技改項目貸款貼息和設備投資補助,帶動500個“百項千億”重點技改項目實施……
隨著“三群”聯動、“三維”對接、“三化”並舉的有序推進,大批央企、民企、外企相繼落地,重大建設項目陸續建成投産,為福建省財政綜合實力的不斷增強奠定了堅實基礎。根據快報統計,在福建省公共財政收入中,稅性收入佔到了81.3%,比上年增長0.6個百分點,更是比全國各省市自治區平均佔比高出約4個百分點,財政收入質量進一步提高。
公共財政保障能力明顯增強
發展為民。2013年全省公共財政支出3056.48億元,同比增長17.2%。這些支出除用於確保穩增長、調結構外,更多用於惠民生、保生態等各項涉及民生的支出,數據顯示,2013年全省財政用於與民生直接相關的支出達到2205.29億元,佔比達72.2%。
教育方面。繼續完善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支持城區中小學擴容、擴大學前教育資源、發展職業教育、高校省部共建和內涵式建設;積極推動民辦教育發展;完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獎助學金機制。
社會保障和就業方面。重點支持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提高社會保障標準、推動城鄉社會保障一體化和加強公共就業服務。
醫療衛生方面。支持提高新農合和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財政補助標準、完善重特大疾病保障機制、建立疾病應急救助機制、擴大醫療衛生資源、公立醫院改革試點以及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綜合改革。
生態建設方面。完善適合主體功能區規劃的財稅體制機制,完善生態環境保護財力轉移支付辦法;支持“六江兩溪”等重點流域綜合整治;加快推進城鄉環境綜合整治“點線面”攻堅計劃……
根據不久前省人大常委會批准的省級超收支出方案,2013年省級財政超收的26.7億元,也將全部用於民生和社會事業發展薄弱環節建設。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使福建省的民生建設得到進一步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