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我們可以欣慰地向祖國和全國人民報告:一個嶄新的玉樹已傲然屹立在雪域高原上!”2013年11月3日,在玉樹扎西科草原舉行的玉樹各族群眾慶祝災後重建工程竣工大會上,青海省委書記、省玉樹災後重建工作領導小組組長駱惠寧激情澎湃地宣佈。
2010年6月——2013年10月,玉樹災後重建的起迄年月。其實,除去三江源高寒草原上三個漫長的冬季,實際有效工期不到兩年。
在不到兩年的有效工期內,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對口援建省市和央企及部隊的大力支援下,青海人上下一心、奮力拼搏,完成了迄今為止人類在高海拔地區開展的最大規模的重建;在不到兩年的有效工期內,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提出的“居民擁有新家園、生態邁上新臺階、設施得到新改善、城鄉呈現新面貌、社會和諧新局面”的重建目標,省委省政府以“苦幹三年,跨越二十年”的堅定信念,堅持科學依法高效和諧重建,全面完成了災後恢復重建主要任務。
在全世界目光的聚焦下,在全國人民的關注中,在全省群眾的期望裏,省委省政府交出了令人讚嘆的災後重建答卷。
三年來,省委省政府運籌帷幄,強力推進規劃落地,演繹了“一張藍圖到一座城市”的重生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玉樹災後重建。震後一個月,迅即出臺了《關於做好玉樹地震災後恢復重建工作的指導意見》、《關於支持玉樹地震災後恢復重建政策措施的意見》。
震後不到兩個月,制定頒布了《玉樹地震災後恢復重建總體規劃》,確定了“用三年時間基本完成恢復重建主要任務,災區基本生産生活條件和經濟社會發展全面恢復並超過災前水平。”並提出“要把玉樹州府所在地結古鎮建成佈局合理、功能齊全、設施完善、特色突出、環境優美的高原生態型商貿旅遊城市、三江源地區的中心城市、青海藏區城鄉一體發展的先行地區”。
針對玉樹特殊困難條件,黨中央國務院確立了“由國家出資、由援建方建設、由地方提供服務保障”的特殊援建方式,做出了北京市、遼寧省和中建、中鐵工、中鐵建、中電建4家央企以及部隊對口援建玉樹的重大決策。
2010年6月20日,國務院抗震救災總指揮部在西寧召開青海玉樹地震災後恢復重建工作會議。會議宣佈成立國務院玉樹地震災後恢復重建協調小組,負責協調重大問題,指導重建規劃落實。對玉樹災後恢復重建和對口援建工作做出了及時、科學、全面、有力的部署。
根據黨中央國務院確定的重建目標和重建規劃,2010年4月20日,地震發生後第七天,時任省長駱惠寧主持召開玉樹災後重建工作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會議決定成立省玉樹地震災後重建工作領導小組和災後重建規劃協調小組。駱惠寧親自擔任了省玉樹災後重建工作領導小組組長。
從那一天起,省委省政府一手抓玉樹抗震救災工作,一手抓推進災後重建工作,在遍地的瓦礫中,在搶救生命的重負下,新玉樹的雛形已經描摹出最初的一筆。
省玉樹災後重建工作領導小組擔負起了重建指揮中樞的職責。一道道指令從這個中樞迅速發出,一條條訊息向這個中樞高速回饋!
必須謀定而後動、綱舉而目張。根據黨中央國務院確定的重建目標和重建規劃,省委省政府確立了“以人為本、民生優先,保護生態、體現特色,統籌兼顧、協調發展,保證質量、厲行節約,自力更生、多方支持”的重建原則,重建工作領導小組更始終堅持著這樣的理念:注重以科學規劃引領重建,注重發揮政策支撐作用,注重創新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注重加強項目管理,注重推動廉潔重建,注重營造良好社會環境。在強有力的推動下,重建規劃迅速落地,重建工作迅速展開。
讓我們隨意地摘取重建工作領導小組的工作記錄:
2010年5月16日,駱惠寧主持召開省玉樹地震災後重建工作領導小組第三次會議,聽取並審議災後重建對口援建、建材保障、運輸保障、施工保障、現場指揮調度等五個工作方案。
2010年5月24日,駱惠寧主持召開省玉樹地震災後重建工作領導小組第四次會議。審議通過了《玉樹地震災後恢復重建總體規劃》和《玉樹縣結古鎮(市)總體規劃》。
2010年6月15日,駱惠寧主持召開省玉樹地震災後重建工作領導小組第五次會議。審議出臺玉樹地震災後恢復重建“政策措施”、“投資計劃”、“資金安排”、“項目管理”、“宗教活動場所建設項目管理”等意見。通過《關於發揮群眾主體作用,充分運用市場機制,加快推進重建的指導意見》以及《關於成立災後重建城鄉規劃委員會的請示》。
2010年6月17日,駱惠寧主持召開省玉樹地震災後重建工作領導小組第六次會議。審批了《玉樹縣結古鎮(市)總體規劃(災後重建)》以及玉樹重建“農村牧區建設”、“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服務設施建設”、“生産力佈局和産業調整”、“防災減災和生態修復”、“市場服務體系”、“土地利用”、“文化遺産恢復搶救”等8個專項規劃。
2010年7月6日,駱惠寧主持召開省玉樹地震災後重建工作領導小組第八次會議。批准《玉樹地震災後恢復重建城鄉住房建設專項規劃》。
在重建領導小組的科學決策和強力推動下,迅速確定省內西寧、海東、海西、海南4個地區和11家企業援建玉樹其他災區;
建立一線工作機制,由州縣鄉幹部與社區幹部共同組成片區管委會,全面實行“一線工作法”;
成立了州縣項目管理辦公室和省州縣三級聯合審批中心,對重建項目實施全過程、全環節的嚴格管理和監控,建立由專業質量監督、工程監理、黨政幹部、群眾代表和業主“五支隊伍”構成的工程質量監管體系,嚴防重建過程發生重大質量安全事故;
2010年下半年,讓災區群眾溫暖過冬成了重建工作領導小組的頭等大事,十月會戰,群眾過冬安置有條不紊;
2011年5月,在重建工作領導小組的部署和指揮下,城鄉居民住房建設和學校建設全面展開,隨即在下半年又掀起了城鄉居民住房“百日攻堅”戰役,住房建設由此快速進展;
2012年,災後重建如火如荼,結古鎮居民住房攻堅戰隨即打響,重建工作領導小組又及時召開多個會議,強化工程質量、成本控制、安全施工和資金管理,工作千頭萬緒,但重點始終掌控在重建領導小組手中;
2012年下半年,在重建工作領導小組的強力指揮下,市政設施配套建設和居民區配套設施建設驟然提速,為以人為本、民生優先的重建原則做了最科學的詮釋;
2013年,收官之年,重建工作全方位推進,重建工作領導小組科學決策,指揮若定:生態恢復、住房建設進度、工程質量管控、各類設施配套、醫院、學校等民生項目提速……至9月底,主要重建項目基本完工!創造了質量與速度並重、當前與長遠並重、建設與生態保護恢復並重的玉樹重建奇跡!
高瞻遠矚,科學決策;縝密安排,統籌兼顧;身先士卒,強力推動,由此誕生了一張藍圖生長為一座城市的人間奇跡!
三年來,省委省政府攻堅克難,在高原極地創造了令世人震撼的奇跡
若干年後,當人們回望那艱苦卓絕的三年,一定會感嘆,在地處偏遠、制約條件最多的青藏高原腹地,省委省政府帶領全省上下,不斷攻堅克難,組織實施的那一場氣壯山河的災後重建。
玉樹災後重建條件之苦、困難之多、情況之複雜,世所罕見。
玉樹重建是在高海拔地區開展的大規模災後重建。境內平均海拔4100米以上,寒冷時間長達7、8個月,援建施工人員勞動效率降低,各類機械設備實際功率只有平原地區的60%左右。
玉樹重建是在制約因素最為突出地區開展的大規模重建。全年有效施工期只有6個月,而且結古鎮地處狹小的山谷之中,鎮區兩側泥石流、山體滑坡等地質災害隱患突出,設計施工難度大,居民過渡安置任務重,重建所需技術工人、專業人員以及熟練勞動力需要大量調進。
玉樹重建是在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實施的大規模重建。玉樹境內有三江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隆寶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可可西裏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全國乃至亞洲生態系統最脆弱、最原始的地區。最大限度保護好生態環境,成為重建無法回避和無可推卸的重大責任。
玉樹重建是在保障能力最為脆弱地區實施的大規模重建。玉樹水、電、路體系不完備,沒有大電網覆蓋,全州13座小水電站供電負荷僅3.09萬千瓦,重建所需建材、糧食、蔬菜等大部分都需從820公里以外的西寧長途拉運。
玉樹重建是在建設用地極其有限和土地權益最為複雜地區實施的大規模原址重建。結古約12平方公里的鎮區常住和流動人口達10余萬人,城市擴展空間極其有限。而且又是連接青、藏、川3省的商貿物資集散地,地價水平高,客觀存在的價格差異使徵地拆遷成為重建面臨的最艱巨、最複雜的工作任務。居民宅基地佔地比例高,土地調整難度大。結古鎮土地權益關係複雜,震前土地管理工作相對滯後、土地公有觀念淡薄,由此更加大了徵地拆遷、規劃落地、意願鎖定和重建項目推進的難度。
玉樹重建是在民族宗教工作任務最為繁重復雜地區開展的大規模重建。全州38.51萬人中藏族人口37.64萬人,是全國少數民族人口比例最高的自治州之一。玉樹又屬於全民信教區,境內寺多、僧眾、分佈廣、影響深,和諧重建任務繁重。
面對重建的艱巨性、複雜性、特殊性和重要性,三年多來,省委書記、省玉樹地震災後重建工作領導小組組長駱惠寧一次又一次深入重建現場。他30多次來到災區現場指揮:實地調研,把握重點工作;深入群眾,紓解民心民情;科學決策,推動重建進程;高瞻遠矚,掌控工作大局……他的足印踏遍了玉樹每一片火熱的工地,每一戶溫馨的藏式新居;他的心中,牽掛著工程進度、建築質量、生態保護、資金運作……更牽掛著居民住宅能否入住、嚴冬取暖有無準備、孤寡老人和失去親人的孩子們是否妥善安置、鄉親們的大棚種菜長勢如何……他27次主持召開省玉樹地震災後重建工作領導小組會議,與領導小組其他成員們一道,科學研判形勢,認真謀劃對策,用辛勤和智慧,不斷破解重重難題,不斷推進重建進程。
面對重建的艱巨性、複雜性、特殊性和重要性,省委省政府首先將住房建設作為重中之重,作為檢驗重建成效的首要標準。
2010年5月4日,震後第20天,玉樹禪古、甘達兩村新社區建設便進行了奠基。當年秋,兩村群眾喜遷新居。
2011年5月16日,駱惠寧在結古鎮調研居民住房建設情況時強調,要進一步深入宣傳政策、抓緊徵地拆遷、加強施工設計、統一住房構造和用材標準、及早鎖定群眾意願、抓好"大小市政"對接、加快項目審批、及時撥付資金、優化工作流程、合理調配施工力量、強化工程質量監管,確保結古地區居民住房建設又快又好地順利推進。
2012年9月25日,駱惠寧主持召開省玉樹地震災後重建工作領導小組第24次會議。他強調,要進一步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繼續把加快住房建設放在首位,協調推進水電路等居民區配套設施建設,確保10月底前完成住房重建任務,並廣泛開展“新玉樹新市民”教育活動,適時組織搬新家、拆帳篷、清環境,不斷提升新玉樹管理水平。
如今,災區群眾的居住條件實現了歷史性跨越,城鄉居民住房成為最能體現民族特色、時代特徵和地域風貌的亮點工程,災區群眾過上了安居樂業的生活。
面對重建的艱巨性、複雜性、特殊性和重要性,省玉樹災後重建現場指揮部連續三個冬季在西寧集中辦公,變漫長的冬閒季節為“大會戰”季節。省現場指揮部各工作組、玉樹州縣和各援建單位按照“工程管理法”、“當面對接法”、“一線工作法”的要求,落實和解決徵地拆遷、規劃設計、審查審批、新開工項目的時序安排、進度計劃以及施工力量、大型設備和建材、電力、物資保障等影響重建的各類前期問題,為完成來年目標任務提供基本保障。
從災後重建"啟動之年"的當年完成"兩個大部、一個全部"(即:大部分需重建的農牧民住房基本建成,大部分需重建的城鎮居民住房開工建設,所有需維修加固的城鄉住房全面完成修復),到"關鍵之年"實現重建任務"大頭落地",再到"決戰之年"的"三年重建工作主要任務基本完成",直到"收官之年"的"玉樹災後恢復重建的主要任務全面完成"……
在不斷攻堅克難,破解難題中,省委省政府指揮若定,在高原極地創造了讓世人為之震撼的一連串難以置信的速度和奇跡。
三年來,省委省政府統籌推進,取得了物質家園和精神家園建設雙豐收
伴隨著三江源的晨曦,一片片嶄新的藏式民居上空炊煙裊裊;孩子們背著書包,歡歡喜喜地走進堅固漂亮、教學設施一流的新校園;汽車在結古鎮四橫十五縱幹道上有序行駛;通天河畔的溫室大棚中,村民們已開始辛勤勞作……
到今年10月底,重建總體規劃確定的1248個重建項目已全部建成,全社會投資達到420多億元,災區城鄉面貌發生了脫胎換骨的巨大變化:
39149戶城鄉居民已經入住新居,水電路設施配套,服務功能完善……災區住房條件得到根本改善;
94所中小學和幼兒園建成投用, 63項醫療衛生重建項目投入運行,65個文化體育影視項目全部建成……基本公共服務設施硬體水平躍居藏區前列;
"四橫十五縱"城市主次幹道全部建成,給排水、燃氣、垃圾填埋、污水處理等市政設施建成運營。電力保障能力比震前提高近2倍……基礎設施保障能力顯著增強;
48項特色産業和服務業項目全面竣工,7個獨立商業區和兩河景觀帶商業區投入運營,一批節能暖棚、畜用暖棚和規模養殖小區相繼建成, 9個旅遊商貿産業重建項目全面完成……特色産業優化升級。
93項災後重建生態環境建設項目全面完成,災區18條泥石流溝和4段不穩定斜坡治理工程提前一年完工,城市綠化面積增加到432公頃……生態環境治理取得實效。
4個國家級文物保護項目和56個省級文物保護修繕項目全部通過驗收,93座受損宗教活動場所、僧舍和寺院公共用房全部得到重建或維修,生態移民和農牧民技能培訓3萬人次,2.9萬人實現脫貧……和諧家園建設成就突出。
"玉樹災後重建不是簡單的複製,而是全面的提升,是物質家園與精神家園的協同建設。"在歷時三年的災後重建中,省委省政府始終遵循著這一原則,準確把握災區群眾的精神需求,凝聚全社會共同的價值取向,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以精神家園的重建來促進物質家園的重建,促進災後玉樹經濟與社會和諧發展。
在艱苦卓絕的災後重建歷程中,涌現出一大批臨危不懼、勇往直前、捨生忘死、感人至深的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他們中的18位同志已經永久地長眠于三江源頭的大地上,他們的精神也永遠是我們心中閃亮的旗幟;
災難磨礪精神,苦痛鑄就堅韌--三年來,偉大的中國夢,"大愛同心、堅忍不拔、挑戰極限、感恩奮進"玉樹抗震救災精神,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激勵著雪域高原的幹部群眾英勇奮鬥,教育引導著災區群眾自強自立、樂觀向上、知恩感恩……
回眸來時路,是一面面鮮紅的黨旗堅定了我們的信念,引領我們奮勇向前;是先進典型的崇高凈化了我們的心靈,洗滌了我們的靈魂;是中華各族兒女"同舟共濟,共克時艱"的凝聚力給我們以溫暖;是自強不息感恩奮進的信念給我們以重建家園的不竭動力。
今天,這種強大的精神動力集中迸發出重整山河、重塑心靈的強大力量。恢復重建激發的社會責任與使命,共同理想喚起的精神體認與凝聚,災區巨變催生的民族自豪與自信,昇華為我們這個時代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必定會在建設社會主義新玉樹和奮力建設"三區",全面建成小康的偉大實踐中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羅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