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工作動態>> 部門信息
 
國家氣象中心等單位推動預報業務與科研結合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年01月22日 08時38分   來源:氣象局網站

    2014年,是深化改革之年。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再一次吹響深化改革的號角,對於氣象工作來説,這亦是銳意創新、激發事業發展活力的契機。

    究竟什麼是改革?它既包括體制機制的創新,也包括預報技術提升,更包括服務流程的改變,但有一點不容忽視,那就是思想意識上的革新。

    在剛剛過去的2013年,國家氣象中心攜手南京大學、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以及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積極搭建平臺,創新機制,天氣預報業務與科研相結合工作取得新突破。“中小尺度災害性天氣”試驗負責人、國家氣象中心預報系統開放實驗室副主任張小玲説,通過科研與業務相結合,預報員的意識,正在發生改變。

    改革,打破“兩層皮”

    “2013年6月20日至26日,全國範圍內出現三次明顯的強對流天氣過程。三次過程影響系統各有特點,數值模式預報能力差異較大,我們在參考時存在較大困難。”2013年6月28日上午,國家氣象中心強天氣預報中心預報員周曉霞站在會商大屏幕前,對過去一週強對流天氣的預報情況進行細緻梳理。

    與日常會商不同,此時坐在台下的是一批在國內外享有盛譽的學者,包括北京大學教授陶祖玨、孟智勇,中科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孫建華等人。

    除了介紹三次強天氣過程的概況,周曉霞著重講述預報員在業務操作上的思考與困惑,包括6月23日至24日西南地區的短時強降雨為何出現漏報、空報,6月24日華北西北部的冰雹過程為何出現漏報。陶祖玨等人則從科研工作者的角度給出意見。

    以上這些,發生在中國氣象局2013年科研與業務結合試點工作之暖季試驗的第四次會商現場。陶祖玨説,能夠與預報員近距離接觸,聽到預報業務中的直接反饋,讓科研真正走出實驗室,這一切,讓他大開眼界,也收穫頗多。

    氣象科研與預報業務曾經存在“兩層皮”現象,就像歌裏唱的一樣,“十年之前,你不認識我,我不屬於你”。科研工作者不知道自己的科研成果在業務實踐中究竟“表現”如何,而預報員也苦於無法將自己在業務工作中的困惑及時反饋出去。正因為如此,在中國氣象局領導及有關職能司的指導下,國家氣象中心紮實推進天氣預報領域業務與科研結合工作。經過不懈努力,在2013年,這項工作取得長足進展。

    改革,創建新機制

    “我國和發達國家的氣象預報預測業務存在一定差距,縮小差距必須依靠科學技術進步,以先進的氣象科研成果推動業務發展。因此,推動氣象預報預測業務與科研結合試點工作意義重大。”中國氣象局副局長矯梅燕説。

    事實上,早在2011年底,國家氣象中心就組織專職隊伍,啟動科研與成果轉化工作,並編制《科研和成果轉化工作實施方案》。2013年,國家氣象中心正式建立與科研單位的合作機制,從事中尺度和新資料應用、中尺度天氣機理、暴雨、雷達應用及資料同化等方面研究的專家和預報員組成合作團隊,就中尺度分析預報核心技術開展聯合攻關。

    2013年夏天,針對強對流和暴雨天氣,國家氣象中心主持8期暖季試驗會商。來自北京大學、南京大學、中科院大氣物理研究所、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幹部培訓學院,以及美國馬裏蘭大學、俄克拉荷馬大學等12所科研單位的科學家共38人次,國家氣象中心、北京市氣象局和天津市氣象局的預報員約300人次參與會商。

    那麼,天氣預報業務與科研相結合,創新點在何處,改革又何從談起?

    國家氣象中心主任畢寶貴告訴記者:“首先,我們第一次實現聯合會商對話模式,初步建立起業務單位與科研單位聯合研究、協作攻關的工作機制。這是國家氣象中心對外合作方式的拓展,也是預報員培養新途徑之一。其次,預報員和研究人員首次合作開展新技術測試,在科研成果向業務轉化的同時,業務單位也為科研人員提供有價值的評估反饋,一方面促進科研成果完善,另一方面有助於培育先進預報技術。第三,中央氣象臺會商室首次部署與強對流和定量降水預報業務完全相同的倣真業務平臺,實現實時提供業務數據和成果轉化測試數據支持,以及對成果的檢驗評估。第四,創新了工作機制,初步建立從業務中發現預報難點、凝練科學問題、業務與科研人員聯合分析研究和新技術改進的開放協作機制。譬如,探索了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雷達風場反演技術、南京大學雲尺度高分辨率WRF模式的新技術測試和多模式動態權重集成定量降水預報、SWAP系統的業務轉化。”

    改革,轉變人的思想

    張小玲告訴記者,強對流天氣、中小尺度災害性天氣的預報具有很強的挑戰性,單憑目前的數值預報模式,很難準確預報。因此,“我們就是要通過業務與科研相結合,找到較為成熟的科研成果,更好地轉化到業務應用中,從而提高我國中小尺度災害性天氣的預報水平。”

    在2013年,暖季試驗會商凝練出科學問題約30個,包括強天氣的強度、落區等預報難點,不同類型強對流天氣的中尺度對流系統結構,非天氣尺度的對流抬升觸發條件以及與雲物理相關的雷電機制問題。

    “科研與業務結合的效果,要反映在預報準確率的提升上,可能還需要很長一段時間的醞釀。一方面,科研與業務相結合的機制只有長期堅持,才能結出更大果實;另一方面,更讓我欣喜的是,參與者的意識轉變。”張小玲如是説。

    陶祖玨在參加會商時曾讚嘆道,如果不是來參加暖季試驗,他可能永遠不會知道,某些科研成果的實踐效果會這麼好。而活生生展現在科研工作者面前的一切,也給了他們更多信心和動力,用以解決那些在實踐中被提出的問題。以往,很多科學家面對的只是實驗數據,現在則“睜開雙眼”,更多直面業務需求。

    同樣的思想觸動也發生在年輕預報員身上。國家氣象中心天氣預報室唐健説,剛剛走出“象牙塔”的他,有時面對預報工作一頭霧水。參與暖季試驗後,他不僅加深了對雷達反演等技術的了解,更增強了對預報業務操作、預報技術實踐的分析、思考意識。越來越多的年輕預報員不再只埋頭業務,而試著用科學家的思路去分析問題。而思考的過程,正是年輕預報員加速成長的良好助力。

    日前,國家氣象中心等單位的“創新工作機制,促進天氣預報業務與科研有機結合”工作,在2014年全國氣象局會議上受到肯定。張小玲説,希望以此為契機,創新之舉能夠堅持更久,改革之路可以走得更好。 

 
 
 相關鏈結
· 中國氣象局春運氣象服務
· 2014年氣象部門黨風廉政建設工作電視電話會議召開
· 氣象局加強城市氣象防災減災和公共氣象服務建設
· 氣象局和農業部在京舉行2014年首次農業氣象會商
· 第八屆全國氣象行業職業技能競賽15日在京舉行
· 南極維多利亞地新站準備工作開始 氣象站安裝完成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