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工作動態>> 部門信息
 
王國強:全面深化改革 著力推進中醫藥事業科學發展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年02月25日 14時42分   來源:中醫藥局網站

全面深化改革 完善政策機制
著力推進中醫藥事業科學發展

國家衛生計生委副主任、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局長 王國強

    2014年全國中醫藥工作會議的主要任務是: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二中、三中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總結2013年中醫藥工作,分析中醫藥改革發展面臨的形勢和任務,部署2014年中醫藥重點工作,以改革的精神、創新的思維,牢固樹立進取意識、機遇意識、責任意識,求真務實、奮發有為,全面推進中醫藥事業科學發展。

    一、2013年中醫藥工作主要進展

    (一)以中期評估為抓手,推動了中醫藥事業“十二五”規劃的全面落實

    組織《中醫藥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中期評估,這是我局成立以來首次開展五年規劃(計劃)中期評估。從重點任務看,《規劃》確定的11項重點任務已全面實施,56個重點專項中52個有效推進、比例達93%,已完成11個、佔20%。從主要任務指標看,11項指標除1項缺乏統計數據外,1項已提前完成,8項達到目標要求70%以上,其中4項達到目標要求90%以上。總體看,《規劃》實施進展順利,牢牢把握和遵循了《規劃》確定的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紮實推進了各項目標任務的落實,特別是在一些關鍵環節、薄弱領域加大了推動力度,中醫藥事業保持了健康、平穩、持續發展態勢,為全面完成“十二五”規劃奠定了堅實基礎。

    各地也加強了地方規劃(計劃)的實施力度,如上海開展中醫藥事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中期評估,江蘇加強規劃落實的績效考核,遼寧分解任務、細化規劃措施,都有力地推動了規劃(計劃)落實。

    (二)以公立中醫醫院改革為重點,推動了深化醫改中醫藥工作取得新進展

    縣級公立中醫醫院綜合改革試點探索了新機制。協調國家有關部委聯合印發《關於在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工作中充分發揮中醫藥特色優勢的通知》,各地認真落實、積極探索,建立健全中醫藥服務補償機制,江蘇、安徽、湖南等地調整中醫醫療服務價格,絕大多數省份保留了中藥飲片加成,浙江、重慶等地加強支付方式改革探索,陜西、甘肅等地落實政府投入傾斜政策,有力地促進了中醫藥服務的提供和利用。第一批238個縣級中醫醫院同步開展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深化城市公立中醫醫院改革試點,推廣實施中醫優勢病種臨床路徑。

    推動中醫藥參與公共衛生服務取得新進展。中醫藥健康管理服務首次納入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按照覆蓋目標人群30%的目標,對65歲以上老年人和0-36個月兒童開展中醫藥健康管理服務。

    推進國家基本藥物中藥品種的規範使用。去年發佈的《國家基本藥物目錄》(2012版),中成藥品種達203種、佔總數的39%,比2009年版增加近1倍,藏、蒙、維等民族藥首次列入目錄。青海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基本藥物目錄增補了130種中藏藥、佔增補的65%。加強中成藥合理應用的指導和規範,組織編寫了2012年版《國家基本藥物臨床應用指南》(中成藥部分)。

    (三)全面實施中醫藥服務百姓健康推進行動,推動了中醫藥更加惠及百姓

    開展由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工程、中醫“治未病”健康工程和“中醫中藥中國行·進鄉村、進社區、進家庭”活動組成的“中醫藥服務百姓健康推進行動”,作為中醫藥行業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重要載體,推動中醫藥更加深入基層、惠及百姓。

    全力推進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工程實施。各地將提升工程列為政府工作目標,印發實施意見和方案,層層簽訂責任書,21個省(區、市)以政府名義召開啟動會議。中央財政安排專項資金27.6億元支持縣級中醫醫院基礎設施建設,投入6.3億元支持縣級中醫醫院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中醫藥服務能力建設、以及部分尚未設置縣級中醫醫院的民族地區綜合醫院中醫藥服務能力建設。與農工民主黨中央啟動實施中醫同行計劃。18個省(區、市)將中醫藥一技之長人員納入鄉村醫生管理。北京、廣東探索“面向基層、橫向拓展、縱向延伸、團隊幫扶、城鄉互動”的服務百姓健康網絡建設,推動優質中醫藥資源向基層流動。天津、湖北、四川等地通過“國醫堂”等形式的中醫藥綜合服務區建設,使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實現了“兩升兩降”,即服務量、收入上升,藥佔比、次均費用下降,中醫藥已成為基層醫療衛生服務的特色和亮點。

    大力實施“治未病”健康工程。在試點基礎上拓展服務覆蓋面,二級以上中醫醫院都建有“治未病”科室,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以及在婦幼保健機構、疾病預防控制機構、療養院等探索開展“治未病”服務的途徑和模式,加強區域中醫預防保健服務體系建設,出臺了《區域中醫預防保健服務工作指南》,中央財政投入2.93億元支持175個地區開展中醫預防保健及康復服務能力建設。規範服務技術,形成了部分常見病多發病高危人群和偏頗體質人群干預調攝方案,加強了對膏方和冬病夏治穴位貼敷技術應用管理。加強“治未病”科技創新體系建設,發佈了《中醫預防保健(治未病)服務科技創新綱要(2013-2020年)》。各地加大推進力度,上海探索了中醫預防保健與公共衛生融合的新模式,甘肅創建了首個國家中醫藥養生保健旅遊創新區,河北制定了中醫藥健康養生園區規劃,江蘇、河南開展了中醫藥與養老結合的“醫養結合”試點。

    深入開展“中醫中藥中國行·進鄉村、進社區、進家庭”活動。開展中醫藥文化科普巡講,福建、江西、湖北等地組織中醫藥文化科普及義診,吉林、山東、新疆等地製作播出中醫藥養生保健知識類節目,推動了中醫藥文化傳播與知識普及。聯合國際健康與環境組織、世界旅遊城市聯合會等舉辦“中華民族醫藥文化展”。加強中醫藥文化人才隊伍建設,組建和培訓科普巡講專家隊伍。加強中醫藥文化宣傳教育基地建設,已建立基地16家、建設單位5家,雲南建成省中醫藥民族醫藥博物館,青海藏醫藥博物館已成為宣傳藏醫藥的重要窗口。

    (四)以提高中醫臨床療效為目標,推動了中醫醫院持續改進

    全面啟動中醫醫院持續改進活動。中醫醫院(包括中西醫結合、民族醫醫院)評審穩步推進,評審公佈384家三級中醫醫院,二級中醫醫院評審全面展開。開展了“以病人為中心,發揮中醫藥特色優勢提高中醫臨床療效”為主題的持續改進活動,鞏固評審成效,強化內涵建設。改進中醫醫院服務模式,加強中醫綜合診療。出臺加強中醫護理工作意見,全面部署中醫護理工作。推進中醫診療設備開發應用,開展中醫診療設備生産示範基地建設。

    重大疾病防治和應急處理能力不斷增強。各級重點專科建設全面推進,205個項目納入國家臨床重點專科(中醫專業)建設,明確了國家中醫藥局“十二五”重點專科建設要求。繼續開展優勢病種中醫診療方案梳理驗證和療效總結,新發佈58個中醫臨床路徑和中醫診療方案,總數達311個。做好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治工作,及時制定發佈中醫診療方案,中醫藥積極參與救治併發揮重要作用。中醫藥治療艾滋病項目規模進一步擴大,建立了臨床診療協作機制。

    中西醫結合與民族醫藥工作穩步推進。第三批重點中西醫結合醫院和第二批重點民族醫醫院建設項目進展順利,一批中醫基礎較好的綜合醫院和行業所屬醫院調整結構功能、轉為中西醫結合醫院。擴大民族醫執業醫師資格考試範圍,哈薩克醫納入國家醫師資格考試。寧夏自治區政府召開專門會議,全面部署回醫藥工作。加強中西醫結合人才培養,中央財政首次安排專項資金2800余萬元,為中西部地區培養2600名中西醫結合人員。綜合醫院中醫藥工作取得新進展,會同國家衛生計生委、總後衛生部召開經驗交流會,總結經驗,明確下一步工作重點。

    (五)以國家中醫臨床研究基地建設為切入點,推動了中醫藥繼承創新體系建設

    國家中醫臨床研究基地建設取得新進展。階段評估顯示,一是創新建立了符合中醫藥規律的臨床科研模式,真正實現了從臨床中來到臨床中去,較好地解決了科研與臨床脫節問題。二是初步確證了中醫藥臨床療效的相對優勢,14個重點疾病的臨床研究結果,與國際標準治療方案比較,確證了中醫或中西醫結合治療的優勢。三是具備了承擔大型臨床研究的能力,構建了國際上首個傳統醫藥科研倫理標準和平臺,13個基地的臨床實驗室通過了ISO15189認證,建立了研究過程四級監察和研究結果第三方評價機制,為中醫藥協同創新搭建了平臺。四是帶動了醫院服務能力和效率提升,16個基地的床位數和出院人數2012年比2009年分別增長39.38%、55.80%,平均住院日減少1.75天。

    中藥資源普查試點工作紮實推進。共享前期普查試點經驗,積極爭取資金擴大範圍,31個省(區、市)都開展了普查試點,探索建立了中藥資源動態監測信息服務體系,為實施全國中藥資源普查打好基礎。支持11個省(區)開展種子種苗繁育基地建設,啟動5個中藥材種苗繁育基地和2個中藥種質資源庫建設。落實《國家知識産權戰略綱要》,啟動中醫藥傳統知識調查和研究工作。

    (六)以實施中醫藥傳承創新人才工程為重點,推動了中醫藥人才隊伍建設

    師承教育工作穩步推進。聯合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國家衛生計生委開展第二屆“國醫大師”評選,啟動中醫藥傳承博士後工作,開展中醫學術流派傳承工作室和傳承推廣基地建設,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名老中醫藥專家傳承工作室建設和優秀中醫臨床人才研修項目進展順利。北京、河南、貴州等地開展了省(市)級名中醫評選。

    院校教育改革不斷深入。加強中醫藥院校教育教學改革研究,協調教育部開展改革試點。啟動全國中醫藥院校教育質量監測中心建設,修訂完善了“十二五”中醫藥重點學科建設規劃。支持農村訂單定向中醫類學生免費培養,招收中醫學本科生1000名。

    畢業後教育、繼續教育和職業教育得到加強。推進中醫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和中醫類別全科醫生培養,對2300名基層中醫藥人員開展中醫類別全科醫生轉崗培訓。加強基層骨幹培養,中央安排專項資金,培養3000名縣級中醫(民族醫)臨床技術骨幹,對6000名鄉村醫生開展中醫藥(民族醫藥)知識與技能培訓。發展中醫藥職業教育,舉辦全國中藥傳統技能和中醫護理技能大賽。

    (七)以服務貿易為突破口,推動了中醫藥海外發展

    高層引領,中醫藥在外交格局中的地位作用不斷提升。習近平主席在會見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時指出,要“促進中西醫結合及中醫藥在海外發展”;在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第十三次會議上提出,“傳統醫學是各方合作的新領域,中方願意同各成員國合作建設中醫醫療機構,充分利用傳統醫學資源為成員國人民健康服務”;還先後見證了中國與吉爾吉斯斯坦、烏克蘭在中醫藥領域合作諒解備忘錄的簽署。這充分體現了中醫藥在我國外交戰略中的地位作用不斷提升。

    中醫藥服務貿易取得新進展。聯合商務部啟動中醫藥服務貿易重點項目、骨幹企業(機構)和重點區域建設,第二屆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上中醫藥專題活動備受矚目,參展地區從北京擴展到上海、甘肅、廣西、內蒙古等地,交易額達2.1億元人民幣,較上屆大幅增長,得到中央領導充分肯定。上海出臺第一個地方中醫藥服務貿易發展規劃,成立中醫藥國際服務貿易促進中心,探索立足國內面向海外的服務模式。黑龍江、內蒙古、廣西、海南、雲南等地利用區位優勢,積極推進中醫藥服務貿易。

    多邊合作、雙邊合作和兩岸四地聯絡更加緊密務實。與世界衛生組織首次簽署中醫藥方面項目協作協議,對推動中醫藥廣泛走向世界具有重要意義。中醫藥標準國際化進程加快,與國際標準化組織等合作更加緊密。與法國、澳大利亞、新加坡、韓國等簽署中醫藥合作協議、備忘錄和會談紀要。深化兩岸四地合作,內容更加豐富,機制更加完善,層次不斷提升。

    (八)以為民務實清廉為主要內容,推動了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紮實開展

    根據中央統一部署,圍繞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落實“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總要求,剖析“四風”方面存在的問題,突出為民務實清廉主題,結合行業特點,抓好各個環節,教育實踐活動取得實實在在成效。一是強化學習教育,堅定理想信念,踐行群眾路線更加自覺堅定,宗旨意識進一步鞏固,政治定力明顯增強。二是創新特色活動載體,實施全國“中醫藥服務百姓健康推進行動”,在機關開展“學習型、服務型、創新型、和諧型、節約型機關”創建活動,把教育實踐活動推向深入。三是聚焦“四風”問題,找準穴位,抓住要害,辨證分型,對症下藥,標本兼治,作風建設進一步加強,規章制度不斷健全完善,為民務實清廉形象進一步樹立。四是運用“三觀互動”的理念和方法,著力推動解決影響和制約中醫藥事業發展的關鍵問題,著力轉化為服務百姓的行動措施,讓人民群眾切身感受到了教育實踐活動帶來的新變化,使教育實踐活動真正成為一項群眾滿意工程。

    統籌做好其他中醫藥工作。一是推動中醫藥法制建設取得積極進展,中醫藥法列為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立法規劃第一類項目和2013年國務院立法工作計劃一檔項目。地方法制建設進一步加強,山西修訂出臺發展中醫藥條例。中醫藥標準化工作紮實推進,內蒙古、西藏等地加強民族醫藥標準建設。二是加強中醫藥新聞宣傳工作,打造宣傳平臺,做好信息公開,正確引導輿論,積極回應社會關切。三是中醫藥信息化建設取得進展,與國家衛生計生委聯合印發《關於加快推進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設的指導意見》,中醫藥服務信息化建設列入六項重點工程。中醫藥管理和服務信息系統、中藥資源監管系統納入國家發展改革委確定的全民健康保障信息化工程。四是加強中醫藥監督工作,嚴格中醫醫療廣告監管,嚴厲查處虛假違法中醫醫療廣告,開展打擊非法行醫專項行動,進一步整頓中醫醫療預防保健服務秩序,探索建立中醫藥監督工作機制。

    回顧一年來的工作,我們深刻體會到,中醫藥工作必須堅持服務服從於國家改革發展大局和衛生計生工作全局,堅持服務百姓健康、滿足群眾需求的宗旨,堅持中醫藥醫療、保健、科研、教育、産業、文化統籌規劃整體推進,必須緊緊圍繞科學發展全面貫徹落實國務院《若干意見》,緊緊圍繞發揮中醫藥獨特作用積極參與深化醫改,緊緊圍繞完善政策機制大膽探索改革創新,緊緊圍繞提高服務能力加強內涵建設推進繼承創新。

    同志們,這些成績的取得,是黨中央、國務院以及國家衛生計生委正確領導和地方各級黨委、政府關心支持的結果,是各有關部門和社會各界大力支持的結果,是各級衛生計生、中醫藥管理部門和廣大中醫藥工作者團結協作、紮實苦幹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國家中醫藥局,向各級黨委、政府以及各有關部門、社會各界和新聞媒體,向各級衛生計生、中醫藥管理部門和廣大中醫藥工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謝並致以崇高的敬意!

    二、貫徹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全面深化改革,全力推動事業發展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是在我國改革開放新的重要關頭,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會議。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導思想、目標任務、重大原則,合理佈局了深化改革的戰略重點、優先順序、主攻方向、工作機制、推進方式和時間表、路線圖,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又一次總部署、總動員,標誌著中國的改革站在了新的歷史起點上,必將對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産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一)充分認識和把握中醫藥事業發展面臨的“大勢”,乘勢而上、順勢而為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善於觀大勢、謀大事,正確認識和積極順應中國和世界發展大勢,正確認識和妥善處理黨和國家面臨的大事,牢牢把握工作主動權,跟上時代前進步伐。當前,中國的“大勢”,就是黨的十八大提出的全面落實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的總佈局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以及經濟全球化的大趨勢。中國的“大事”,就是全面落實三中全會作出的深化改革戰略部署,解決事關黨和國家事業長遠發展、事關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各種難題。

    我們要胸懷大局、把握大勢、著眼大事。要緊緊圍繞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把經濟建設和人民生活搞上去的“大局”,充分認識當前中醫藥發展的“大勢”,牢牢把握中醫藥發展所處的歷史方位,科學謀劃中醫藥發展的“大事”。一是中醫藥發展正處在能力提升推進期,要求我們不斷擴大中醫藥服務覆蓋面、不斷提高服務能力和水平。二是中醫藥發展正處在健康服務拓展期,要求我們進一步轉變服務方式、完善服務功能、豐富服務內容。三是中醫藥發展正處在參與醫改攻堅期,要求我們緊緊圍繞醫改總體目標,努力發揮中醫藥獨特作用。四是中醫藥發展正處在政策機制完善期,要求我們進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創新,著力完善中醫藥事業發展政策和機制。綜合來看,中醫藥發展仍處在歷史性戰略機遇期,要求我們從歷史的方位、民族復興的高度,緊緊抓住難得的機遇,乘勢而上,科學謀劃新時期中醫藥發展的“大事”,在謀大局中抓重點、定政策、建機制,全力推動中醫藥醫療、保健、科研、教育、産業、文化全面協調發展,進一步提高中醫藥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率。

    (二)充分認識和把握三中全會對中醫藥改革發展提出的新要求,解放思想、凝聚共識

    全面深化改革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是黨在新的時代帶領全國各族人民進行的新的偉大革命。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2014年是改革年,要把改革貫穿于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領域各個環節,用改革的思路和方法破解發展難題,以改革的實際成效取信於民。

    實踐證明,改革是推動中醫藥事業發展的強大動力。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近年來,我們解放思想、改革創新,提出了中醫藥醫療、保健、科研、教育、産業、文化全面協調發展的新思路,探索建立了“三觀互動”的中醫藥工作新機制,初步形成了“六位一體”全面協調發展的新格局。但也必須清醒地認識到,中醫藥發展還面臨一系列矛盾和挑戰,前進道路上還有不少困難和問題。比如:醫療與預防保健服務、中醫與中藥、臨床與科研、事業與産業等發展不相協調,中醫醫院內涵質量與規模速度不相適應,繼承不足、創新不夠等問題依然存在,發展方式依然粗放,國內與國外發展缺乏統籌,等等。解決這些問題,關鍵在於深化改革;加快事業發展,出路在於深化改革。

    改革藍圖繪就,集結號角吹響。要切實增強改革的信心和勇氣,按照中央的要求,一是正確推進改革,改革要有利於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對中醫藥服務的需求,有利於更好地推動中醫藥事業發展。二是準確推進改革,改革要遵循中醫藥自身發展規律,以問題、需求為導向,聚焦影響和制約中醫藥發展的關鍵問題,把握多元化和多層次社會需求。三是有序推進改革,對一些已經看好、看準的問題,就要堅決改、儘快改,比如,中醫藥院校教育應當強化中華傳統文化素養的培養已經形成共識,應當儘快拿出具體改革措施加以推動;再如,更好地滿足廣大人民群眾對中醫藥服務的需求,應當加快改革服務模式、轉變發展方式。對於一些目前還看不準、吃不透的問題,就要通過調查研究,試點探索,找到改革的路徑和策略,比如,發展中醫預防保健服務,其服務模式和體系、質量控制和監管等,是按照現有的醫療服務來做,還是另建一套,需要通過試點,在實踐中不斷探索總結,提出具體辦法措施。四是協調推進改革,要注重改革的關聯性和耦合性,統籌規劃各個方面、各個層次、各個要素,處理好各方面的關係,使各項改革相互促進、良性互動、協調配合,既要堅持整體推進,也要注重抓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努力做到全局和局部相配套、治本和治標相結合、漸進和突破相銜接,實現整體推進和重點突破相統一。

    (三)以改革的精神、創新的思維,著力完善中醫藥事業發展政策和機制

    這些年,中醫藥事業之所以能夠得到較快發展,很重要的一點,就是黨和國家以及各地出臺了一系列扶持促進中醫藥事業發展的政策措施。隨著國內外環境和事業發展發生深刻變化,一些制度、機制已經影響和制約了中醫藥事業發展,總體來看,有利於中醫藥特色優勢發揮的政策體系還不完善,中醫藥統籌規劃協調發展機制還不健全,符合中醫藥特點規律和發展要求的法律制度體系還未形成。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完善中醫藥事業發展政策和機制”,是繼黨的十七大、十八大報告中提出“扶持和促進中醫藥和民族醫藥事業發展”要求之後,再次將中醫藥放在黨和國家改革發展全局的戰略高度來安排部署,體現了黨和國家對中醫藥事業發展的更加重視,表明了中醫藥地位作用的不斷提升,也抓住了推動中醫藥事業發展的關鍵。

    完善中醫藥事業發展政策和機制,要求我們從改革的視野、三觀的角度,摸準中醫藥事業發展的脈,真正解放思想、創新觀念,開好完善政策機制的藥方。宏觀上,要著力建立健全中醫藥事業發展組織領導和統籌協調機制,如完善中醫藥工作跨部門協調機制,建立工作規則,健全規劃統籌機制等。中觀上,一要著力建立健全中醫藥服務的管理政策,如完善中醫醫療機構分類和評價政策等;二要著力建立健全中醫藥服務提供與利用的鼓勵政策,如完善中醫藥服務價格形成機制,探索建立中醫藥服務財政補貼制度,在醫保結算制度中探索中醫優勢病種“打包付費”政策等;三要著力建立健全中醫藥事業發展的籌資政策,如建立穩定的財政投入政策,完善社會資本辦中醫的優惠政策等;四要著力建立健全中醫藥産業發展的優惠政策,如建立中醫藥健康服務業發展政策,完善中藥資源保護與開發利用政策等。微觀上,要將一切促進中醫藥事業發展的政策機制,轉化為服務百姓的具體措施,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中醫藥服務的現實需求,不斷培育新需求,引導激發和努力釋放有效需求,為維護和增進人民群眾健康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三、關於2014年主要任務

    總體要求是: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以改革創新統領各項中醫藥工作,著力完善中醫藥事業發展政策和機制,強化規劃統籌,加快發展中醫藥健康服務,深入開展中醫藥服務百姓健康推進行動,充分發揮中醫藥在深化醫改中的作用,切實加強科技創新體系和人才隊伍建設,大力弘揚中醫藥文化,推動中醫藥海外發展,求真務實、奮發有為,全面推進中醫藥事業科學發展。

    關於今年工作的各項任務,國家中醫藥局已擬訂《2014年中醫藥工作要點》(討論稿)提交會議討論。下面我著重圍繞做好重點領域改革發展,談談基本思路和具體要求。

    (一)深化戰略研究,著力推動中醫藥發展列為國家戰略

    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當前,中醫藥發展的內外環境都在發生深刻變化,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新思路、新佈局、新目標對中醫藥發展提出了新要求,中醫藥發展承載的內涵、外延也遠遠超出了醫療衛生屬性的範疇,涉及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各個方面,需要我們適應時代的呼喚、面向未來的需求,深化戰略研究,對中醫藥發展進行頂層設計、整體謀劃。一方面,要充分認識中醫藥發展面臨的形勢、所處的歷史方位,準確把握未來發展的需求和趨勢,明確國家發展中醫藥的基本原則和總體思路,研究提出發展中醫藥的戰略方針、戰略目標、戰略任務、戰略步驟以及戰略措施。另一方面,要將研究成果轉化為中醫藥發展的規劃和措施,按照國務院《若干意見》的任務要求,推動編制實施國家中醫藥中長期發展專項規劃,使中醫藥發展成為國家戰略。

    (二)制定規劃措施,著力促進中醫藥健康服務發展

    《國務院關於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意見》作為我國首個指導健康服務業發展的綱領性文件,將“全面發展中醫醫療保健服務”作為八項主要任務之一,這是拓展中醫藥服務領域和範圍的絕好時期。上半年,首要任務就是要根據重點任務分工,抓緊研究制定中醫藥健康服務發展規劃和措施。這個規劃要緊緊圍繞産業發展,緊緊圍繞服務於我國經濟發展,探索建立中醫藥健康服務體系和服務模式,完善政策和機制,打造一批中醫藥健康服務知名品牌,形成中醫藥健康服務産業集群。這個規劃要與中醫藥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以及將要研究制定的“十三五”規劃相銜接,但更要各有側重。同時,要邊規劃、邊推進,一些工作可試點先行,特別是要做好中醫藥服務百姓健康推進行動、中醫預防保健(治未病)服務科技創新綱要、全民健康保障信息化工程中醫藥信息化建設等已經開展的工作。

    (三)深度參與醫改,著力推動中醫藥發揮更大作用

    深化醫改四年多,中醫藥全面參與,在我國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建設中發揮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也推動解決了中醫藥發展中一些重點難點問題,但同我國全面深化改革一樣,進入了攻堅期和深水區,需要攻克的頑瘴痼疾很多,必須按照深化醫改的總體要求,加強研究,科學論證,大膽探索,著力推進。今年,一要著力推進公立中醫醫院改革,進一步探索建立中醫藥服務補償機制、符合中醫醫院特點的績效評價機制和人事薪酬制度。推進縣鄉中醫藥服務一體化管理和中醫醫療聯合體試點,促進優質中醫醫療資源縱向流動。二要著力推動醫保支付方式改革,在總額控制、單病種付費等改革中,研究制定鼓勵提供和利用中醫藥的政策。三要著力推動社會力量舉辦中醫醫療預防保健機構,落實鼓勵和規範社會辦中醫的政策。四要改進中醫類別醫師的執業註冊,允許多點執業。同時,在做好已有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中醫藥項目基礎上,試點探索新項目。

    (四)充分發揮中醫藥特色優勢,著力加強中醫醫院內涵建設

    中醫醫院是中醫藥服務的主要窗口,在中醫藥服務體系中處於重要而關鍵的位置,內涵質量、特色優勢、服務好壞等直接影響著人民群眾和社會各界對中醫藥的看法和認識。近年來,各級中醫醫院得到快速發展,規模不斷擴大,服務量明顯增長,中醫藥特色優勢淡化趨勢得到遏制並扭轉,但特色優勢還未充分發揮,診療方法和手段單一且分散,管理能力和水平與醫院的快速發展還不相適應等問題,仍受到廣泛關注,需要通過改革的辦法加以解決。首先,要轉變中醫醫院發展方式,在注重合理擴大規模、避免盲目擴張的同時,更加注重內涵質量,切實加強重點專科專病建設,培育特色專科、優勢領域,拓展有利於發揮中醫藥特色優勢的有效途徑。其次,要改革中醫醫院服務模式,推進多種方法綜合干預,注重治療和預防、養生、保健、康復服務的結合,形成具有中醫特色的綜合服務模式。再有,要改革和完善中醫醫院評價機制,探索建立大型中醫醫院巡查制度,突出內涵質量、特色優勢、臨床療效以及應急能力的要求,引導和推動中醫醫院持續改進。

    (五)建立完善評價制度,著力提高中醫藥人才隊伍素質

    一直以來,我們高度重視中醫藥人才培養體系和機制建設,培養了大批各級各類中醫藥人員,為事業發展提供了保障。但當前中醫藥人才供給和社會需求不相適應、中醫藥人員尤其是中醫臨床專業技術人員能力水平令人堪憂等問題還比較突出,而評價機制不健全、不合理是一個重要原因,需要下大功夫來解決,用評價機制的改革來促進人才培養方式的轉變,使評價機制改革與培養機制改革協同推進。一要加快推進中醫藥教育教學改革,創新中醫藥人才培養機制,強化中華傳統文化素養的培養。二要改革和完善中醫藥人才激勵機制,通過“國醫大師”、“名中醫”等評選,探索建立褒獎制度,營造優秀中醫藥人才脫穎而出的氛圍,引領中醫藥人才發展方向。三要改革和完善中醫藥人員特別是中醫執業醫師的準入評價和定期考核機制,重點加強中醫藥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考評。四要改革和完善中醫藥專業技術職務評審機制,更加注重實踐能力、工作績效、職業素養的考評。五要改革和完善中醫藥人員職業技能鑒定機制,規範中醫藥行業特有工種技能鑒定。

    (六)建立健全體制機制,著力加快中醫藥協同創新

    黨的十八大確立了創新驅動發展的重大戰略,十八屆三中全會進一步明確了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戰略任務,提出要建立産學研協同創新機制,這是深化科技體制改革的重要舉措。協同創新對於中醫藥來説,同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近年來,通過開展國家中醫臨床研究基地建設、構建中醫藥防治傳染病臨床科研體系、建設中醫藥重點研究室等,倡導打破圍墻、整合資源,中醫藥協同創新已有一定基礎。但也存在不少問題,突出表現為動力不足,機制不暢,政策支持不到位。加快中醫藥協同創新,一要強化規劃統籌,部署實施一批協同創新項目,加快服務技術創新、儀器設備研製。二要創建戰略聯合體,推動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醫療機構、企業及金融機構之間深度合作,打破創新主體間的壁壘,尤其要利用好國家中醫臨床研究基地這個平臺和中藥資源普查試點形成的機制,建立産學研技術創新聯盟以及區域特色産業創新集群。三要推進制度創新,研究制定促進跨領域、跨産業、跨學科的産學研協同創新政策,加大資金支持,建立中醫藥科技人才流動機制。

    (七)深化國際交流合作,著力推動中醫藥海外發展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再次強調要始終堅持改革開放,對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製作出了戰略部署,國際社會對中醫藥的認知和期待正在發生重大變化,中醫藥在我國參與經濟全球化中的格局也正在發生積極變化。這為中醫藥海外發展提供了機遇、創造了條件、明確了目標,需要我們著力深化對外交流合作,推動制定中醫藥海外發展戰略。中醫藥海外發展,要立足於服務我國公共外交、經濟外交,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促進我國開放型經濟發展。要以服務貿易為重點,在統籌“走出去”、“請進來”基礎上,優先發展面向海外的服務。要通過傳播中醫藥健康文化,提高國際社會對中醫藥的認知和認同,著力培育海外市場;通過打造知名品牌、促進産業集群,著力培育競爭優勢;通過發展養生醫療旅遊等多元服務,著力吸引境外消費;通過高層推動和貿易談判,著力為中醫藥海外發展創造政策和法律環境;通過參與國際規則和標準制定,著力引領國際傳統醫藥發展。

    (八)加快推進立法進程,著力加強中醫藥法制規範建設

    中醫藥法的制定,社會各界廣泛關注,全行業翹首期盼。法律草案已上報國務院,但總體看,形勢仍然很緊迫,任務仍然很艱巨,需要切實採取有效措施推進立法進程。一要把認識基本一致、實踐證明成熟可行的制度規定、政策措施固定下來,對暫時存在分歧的內容,要在立法過程中不斷深化認識,統一思想。二要準確把握影響立法進程的關鍵問題,如有關傳統中醫師制度、中醫藥傳統知識保護、民族醫藥等,是立法中不可回避的,要深化研究,加強協調,妥善解決。三要處理好推進立法進程與修改完善法律草案的關係,不要因為我們行業自身對具體條款的不同意見甚至爭議而影響進程。與此同時,要加強中醫藥標準化建設,抓好中醫藥標準制修訂,做好標準應用評價和實施推廣。還要強化中醫藥監督工作,特別是針對中醫藥健康服務發展,建立完善監督機制。

    (九)鞏固教育實踐活動成果,著力轉化為服務百姓行動措施

    半年多的教育實踐活動,改變了作風,推動了工作,積累了許多好經驗,需要進一步鞏固活動成果,並把這些成果制度化、長效化。一要著力於整改和建章立制,切實解決制度缺位和制度不適用的問題,實現作風建設規範化、常態化,形成解決“四風”問題長效機制,促進作風的持續改進。二要立足於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人民群眾的中醫藥需求這個根本目標,把作風的轉變,轉化為服務百姓的行動措施,提高人民群眾的健康水平。三要著眼于教育實踐活動在全國的深入展開,各地要按照中央的部署和要求,結合中醫藥工作實際,深入開展中醫藥服務百姓健康推進行動,貫徹落實國家衛生計生委和我局聯合下發的醫療衛生行風建設“九不準”規定,切實讓人民群眾感受到教育實踐活動帶來的實實在在成效。

    同志們,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是完成“十二五”規劃的關鍵一年。讓我們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科學謀劃中醫藥事業的改革和發展,進一步激發中醫藥發展的活力和潛力,大力提升中醫藥健康服務能力和水平,牢固樹立進取意識、機遇意識、責任意識,堅定信心,銳意進取,加快推進中醫藥事業發展,為提高人民群眾健康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