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財政部、北京市人民政府、河北省人民政府答網民關於“建議加快受水災後的定損和補償工作”的留言

2023-11-08 16:30 來源: 中國政府網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近期,有個別來自北京、河北等受災地區網民反映,夏秋季節洪澇災害後,定損和補償工作進展慢,影響正常生産生活。

財政部、北京市人民政府、河北省人民政府收到中國政府網轉去的網民留言後,認真研究辦理,作出如下答覆:

財政部表示,已加大支持力度,快速預撥資金,全力支持防汛救災工作。一是按現行政策規定,採取先預撥、後清算的方式,及時向地方預撥中央自然災害救災資金,由受災地區用於做好應急搶險救援以及應急救助、過渡期轉移安置、倒損房屋恢復重建等受災群眾救助工作。二是採取超常規措施,預撥國家蓄滯洪區運用補償資金15億元,對國家蓄滯洪區運用期間群眾的農作物、專業養殖、經濟林、住房、家庭農業生産機械等水毀損失予以補償,幫助受災群眾儘快恢復正常生産生活秩序。下一步,將督促地方抓緊落實相關政策,推進救助補償工作。

來自北京市的網民馬**(手機尾號1432)反映,災後房屋評估已被定為危房,地基塌陷傾斜、墻體開裂、柱子傾斜、屋頂漏水,後來住建委委託第三方實地調查卻説是“局部隱患”。對此,北京市人民政府答覆稱,本著讓受災群眾入冬前回家、溫暖過冬的工作原則,北京市針對“23·7”特大暴雨洪澇災害出臺了相關受災人員救助政策。居民因災造成房屋受損,經專業評估機構進行房屋安全評估,確認為危房且符合救助條件的,可以按照有關標準給予房屋修繕和重建補助。目前相關工作正在有序組織實施中。

另一位來自北京市的網民張*(手機尾號0090)稱,災後房山區被水淹的地區農田果樹幾乎絕産,沒聽説有政策性農業保險。對此,北京市人民政府答覆稱,北京市于2007年建立了政策性農業保險制度,按照“政府引導、政策支持、市場運作、農民自願”的原則組織實施。“23·7”特大暴雨洪澇災害發生後,相關承保機構已經組織對當年投保的受災農戶實施了保險理賠。後續,相關部門會加強農業保險政策宣傳,留言網民可以根據自身情況自願參保。同時,北京市針對“23·7”特大暴雨洪澇災害出臺了一系列受災人員救助政策。如留言網民因此次災害切實造成家庭基本生活困難,符合相關救助條件的,可以按程序提出申請。

來自河北省的網民馬**(手機尾號7251)稱,洪災過後傢具家電、衣物服飾、生活用品全部損毀,只好在外租房住,安置費也不夠,沒有單位到家裏定損。對此,河北省人民政府答覆稱,洪災發生後,河北省立即組織力量對雙塔區所轄全部小區住房進行安全排查,均未發現地基沉降、傾斜、變形以及承重墻體開裂等住房安全隱患,居民可正常居住。網民所在小區位於小清河分洪區,根據《蓄滯洪區運用補償暫行辦法》(國務院第286號令)第十一條規定:“違反蓄滯洪區安全建設規劃或者方案建造的住房水毀損失不予補償”。2023年10月11日,涿州市水利局已向小區所有業主解釋相關補償政策,蓄滯洪區內非法建設的商品房不享受蓄滯洪區補償政策,小區業主表示理解。目前,物業已明確,小區內所有一樓的受災業主減免三年物業費用。下一步,河北省將加快損毀農房鑒定和恢復重建。對倒塌或鑒定為D級農房且只有唯一住房的農戶,持續跟蹤;對其中需由政府安置的農戶,建檔立卡,精準施策,確保安全溫暖過冬。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劉娜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