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胡錦濤總書記在河南江西湖北考察時強調指出“堅持為農民服務的方向,以科技為先導,以深加工為龍頭,以市場需求為坐標,不斷拓展産業鏈,農業産業化就一定有更加廣闊的前景”。回良玉副總理在吉林考察時也明確要求大力推進農業産業化經營。我們要貫徹落實中央的指示精神,總結五年來農業産業化發展的經驗,分析當前形勢。
一、五年來農業産業化發展的成績與經驗
進入新階段尤其是黨的十六大以來,農業産業化經營快速發展,截止2004年底,全國産業化經營組織已發展到11.4萬個,固定資産總額8099億元,龍頭企業銷售收入達14261億元,分別比2000年增長70.9%、91.7%和141.7%。
(一)有力促進了優勢産業集聚。沿海地區形成了優勢水産品、園藝産品産業帶,中部地區形成了糧棉油等優質專用農産品産業帶,西部地區形成了特色農産品産業帶,龍頭企業對優勢産業帶的形成起到了舉足輕重的帶動作用。農業産業化與優勢産業發展相結合,培育壯大了主導産業。特別是畜牧業,發展最快、産業化經營程度最高,已成為我國農業的支柱産業。2004年,畜牧業總産值突破1萬億元大關,佔農業總産值的比重達到33.6%。
(二)有力促進了農民增收。2004年,全國各類産業化組織帶動農戶8454萬戶,比2000年增加2493萬戶,增長41.8%,平均每戶從中增收1202元,比2000年增加302元。帶動農戶增收主要有三種形式,一是實行保護價收購保障農民增收。二是採取利潤返還促進農民增收。三是拓寬就業渠道擴大農民增收。
(三)有力促進了農民組織化程度的提高。農業産業化經營實現了産加銷、貿工農的有機結合,提高了農民的組織化程度。目前,主要有三種帶動類型:一是龍頭企業帶動型;二是專業市場帶動型;三是仲介組織帶動型。
(四)有力促進了農業整體水平的提升。農業産業化經營大力推進農業專業化、規模化、標準化生産,加快了農業科技進步,提高了農業整體素質。龍頭企業成為組織標準化生産的重要載體,成為新品種、新技術的推廣應用者,成為品牌戰略的實施主體。
(五)有力促進了農業對外開放。農業産業化經營組織在積極引進國外資金、技術、裝備、經營管理方式的同時,加快實施走出去戰略,大力發展外向型農業。2004年,全國龍頭企業出口創匯額約200億美元,比2000年增長近2倍;國家重點龍頭企業中出口創匯超過1000萬美元的有131家,超過5000萬美元的有26家,超過1億美元的有10家。農産品出口日益擴大。
五年來,各地按照中央的要求,從當地實際出發,加大了農業産業化經營的推進力度,積累了豐富經驗。
(一)堅持把建設現代農業作為農業産業化發展的方向。各地按照大規模、高起點、多形式、強帶動的原則,培育和發展龍頭企業,通過龍頭企業,將先進的經營理念、管理方式、物質裝備、生産技術等要素導入農業領域,提高了農業的整體素質。
(二)堅持把維護農民利益放在農業産業化發展的首位。各地按照不同發展階段、不同産業、不同産品的特點和要求,積極探索不同的利益聯結方式。
(三)堅持把促進經營主體協調發展作為農業産業化經營的重點。許多地方在發展産業化中,既抓龍頭企業、又抓基地農戶和仲介組織,發揮各自功能,形成有機整體,促進良性發展。
(四)堅持把遵循市場規律作為推進農業産業化經營的準則。許多地方在産業佈局上,考慮市場需求,優化資源配置;在企業發展上,鼓勵有序競爭,堅持優勝劣汰;在指導方式上,尊重經營主體的選擇,不搞強迫命令和一刀切。實踐證明,凡是搞得好的地方都是以市場為導向,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走出了各具特色的産業化發展道路。
(五)堅持把優化外部環境作為農業産業化發展的保障。近年來,各地各部門按照中央關於“扶持農業産業化就是扶持農業,扶持龍頭企業就是扶持農民”的總體要求,加大了扶持力度。全國農業産業化聯席會議各成員單位緊密配合,通力合作,充分發揮職能作用,制定了財政、稅收、金融、外貿、上市等一系列優惠措施,有力推進了農業産業化經營的發展。各地黨委、政府加強了農業産業化工作的領導,制訂了發展規劃,出臺了配套措施,建立了相應的組織機構和協調機制。
在認真總結農業産業化經營取得成效和經驗的同時,我們也應清醒地認識存在的問題和不足。一是發展水平有待提高。龍頭企業總體規模偏小,産品質量檔次不高,地區間發展不平衡,特別是農産品加工水平低,與我國農業生産和消費大國的地位很不相稱。二是發展機制有待完善。仲介組織建設滯後,服務功能較弱。三是發展環境有待優化。體制不完善,政策不配套,特別是企業貸款比較困難,市場封鎖現象依然存在,與建立完善的市場經濟體制和中央支持“三農”的要求尚有一定差距。對這些問題,必須給予高度重視,採取有效措施,認真加以解決。
二、農業産業化經營面臨的形勢與發展思路
農業産業化是一件帶全局性、方向性大事。目前,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正面臨結構深刻調整、體制深刻轉換、社會深刻變革的新的形勢,我們要從全局和戰略的高度充分認識發展農業産業化的重大意義,進一步強化發展意識,牢牢把握髮展這個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緊緊抓住發展這個解決一切問題的關鍵,抓住新機遇,迎接新挑戰,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堅定不移地加快農業産業化發展。
(一)用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更新發展理念
加快農業産業化發展,必須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拓寬發展思路,創新發展理念。要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注重發揮産業化在促進農民增收、實現農民利益中的帶動作用;堅持統籌協調理念,注重發揮産業化在推進戰略性結構調整、實現農業和農村經濟協調發展中的促進作用;堅持用現代工業理念謀劃農業發展,注重發揮産業化在改造傳統農業推進現代農業中的生力軍作用;堅持運用商業化理念,注重發揮産業化在搞活農産品流通、發展農業精品名牌中的推動作用;堅持科技進步理念,注重發揮産業化在農業科技進步中的先導作用;堅持改革創新理念,注重發揮産業化在完善農業經營體制中的創新作用;堅持可持續發展理念,注重發揮産業化在發展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農業中的示範作用。
(二)圍繞全面建設小康目標,加快發展進程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重點難點在農村,關鍵在農民增收。農業産業化經營是今後農民增收的一大亮點。通過加快産業化發展,延長産業鏈條,發展精深加工,實現農産品加工增值,促進農業增效;通過加快發展,提高農民的組織化程度,降低生産和經營成本,增強農民抗禦自然和市場風險的能力,促進農民增收;通過加快發展,促進農業生産向深度和廣度進軍,發展農村二三産業,推進城鎮化、工業化,增加農民就業,繁榮農村經濟。
(三)貫徹城鄉統籌方略,抓住發展機遇
統籌城鄉發展,從根本上打破城鄉分割的二元結構,推進城鄉一體化,構建以城帶鄉、以工促農、城鄉互動、協調發展的體制和機制,有利於吸引各類市場主體進入農業領域,加入農業産業化經營行列,逐步實現規模經營;統籌城鄉發展,徹底打通各類資源流入農村的渠道,改變目前農村資金、技術、人才匱乏的狀態,有利於各種要素向農業産業化聚集,提升農業科技含量和裝備水平,帶動産業化經營質的飛躍;統籌城鄉發展,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調整國民收入分配結構,有利於拓展國家支持農業的渠道和途徑,增強産業化的發展能力。
(四)按照可持續發展要求,轉變發展方式
要發展綠色經濟,把基地建設與改善農業生態環境有機結合起來,加大農業污染防治力度,建設符合現代農業要求的農業産業化生産基地;發展集約經濟,提高農業的有機構成,最大限度地提高資源利用率和土地産出率;發展生物質經濟,推動農産品初加工後的副産品及其有機廢棄物的系列開發,實現增值增效;發展循環經濟,引導龍頭企業努力實現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促進再生資源的循環利用和非再生資源的節約利用。
(五)適應市場競爭形勢,提高發展能力
農業産業化經營,必須面向市場,實施以質取勝、多元化發展戰略,增強農産品市場競爭力。既要立足於國內市場,又要實施“走出去”戰略,引導和支持龍頭企業在更大範圍、更高層次上參與國際合作與競爭;既要做大做強傳統産業和主導産品,又要不斷開發新産品,開拓新市場;既要依託資源優勢,大力發展勞動密集型産業,又要採用先進技術裝備,發展農産品精深加工;既要保證農産品的有效供給,又要大力提高農産品質量安全水平,積極發展無公害和綠色農産品,實現“從田間到餐桌”的全程質量監控。
三、今後一個時期農業産業化發展的目標與任務
今後一個時期發展農業産業化總的指導思想是,認真貫徹落實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用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農産品競爭力增強的目標,堅持科技先導,創新體制機制,重點發展精深加工,以培育壯大龍頭企業為關鍵,以完善帶動農戶的組織制度和利益聯結機制為核心,以建設標準化生産基地為基礎,通過市場引導、龍頭帶動、農民參與、政策扶持、政府服務,全面提高農民組織化、農業現代化、農村城鎮化水平。
今後五年農業産業化發展的總體目標是:
龍頭企業集群要有大發展。重點在玉米加工製品、乳製品、肉類製品、果品、蔬菜等已具備一定基礎的産業上率先實現突破,發展壯大一批競爭力強和市場佔有率高的龍頭企業集群,形成大中小型龍頭企業共同發展格局,培育一批年銷售收入超過100億元和超過50億元的龍頭企業。
農産品加工水平要有大提高。農産品精深加工比重明顯增加,産業鏈條明顯延長,産品附加值明顯提高,市場競爭力明顯增強,農産品加工率達到50%以上。
農産品品牌建設要有大突破。廣泛採用國際國內先進標準,農産品質量安全和科技水平顯著提高。培育一大批優質、高效、安全、生態名牌産品,省級以上龍頭企業食品類産品達到無公害和綠色標準,培育馳名商標100個以上。
産業化經營帶動能力要有大提升。扶持發展一批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和仲介服務組織,完善利益聯結機制和經營機制,提高農民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力爭一大批農戶進入農業産業化經營領域,農戶來自産業化經營的收入明顯增加。
為實現上述目標,必須統籌規劃,抓住關鍵,重點突出,切實做好以下工作:
(一)繼續做大做強龍頭企業。要圍繞13個農産品優勢産業帶建設,抓緊建立一批龍頭企業集群示範基地,按照“扶優、扶大、扶強”的原則,培育壯大一批起點高、規模大、帶動力強的龍頭企業。大力發展精深加工,提高農産品附加值。以資本運營和優勢品牌為紐帶,整合資源,開展跨區域、跨行業、跨所有制的聯合與合作,推進優勢産品向優勢企業集中、優勢企業向優勢産業和優勢區域集聚。國家和省級龍頭企業要率先採用國際國內先進標準,實施品牌戰略,以標準創品牌,靠品牌拓市場,向品牌要效益,創立一批在市場上叫得響、佔有率高的名牌産品。
(二)大力發展仲介服務組織。引導農民按照自願互利的原則,興辦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實行民主管理、民主決策,民辦民管民受益。鼓勵專業合作組織開展跨區域經營,壯大自身實力,增強服務功能。支持龍頭企業、農業科技人員和農村能人以及各類社會化服務組織,創辦或領辦各類仲介服務組織,培育扶持專業大戶和經紀人隊伍,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進一步擴大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試點範圍,認真總結推廣“龍頭企業+合作組織+農戶”和“農産品行業協會+龍頭企業+合作組織+農戶”的經驗。
(三)加快建設産業化生産基地。要把基地建設作為規劃的重點內容,解決好一些地方基地建設與加工能力不適應的矛盾。要按照標準化的要求建設生産基地。引導和支持農民專業合作組織、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業技術推廣部門、專業大戶、農民經紀人等各類市場主體積極參加生産基地建設。鼓勵和支持東部地區的龍頭企業融入到中部崛起、西部大開發的發展格局中,積極到中西部地區建設生産基地。要充分發揮集體經濟組織和仲介組織在基地建設中為農戶服務的功能,促進農戶與龍頭企業有效對接,積極探索和完善農村土地使用權流轉機制,使家庭承包經營優越性與農業産業化經營的優勢有機結合、相互促進。處理好企業與農民的關係是基地建設成敗的關鍵,企業要舍得投資,農民要按合同經營,努力實現雙贏。
(四)逐步完善利益聯結機制。通過開展定向投入、定向服務、定向收購等方式,為農戶提供種養技術、市場信息、生産資料和産品銷售等多種服務,提高龍頭企業的服務能力。大力發展訂單農業,規範合同內容,明確權利責任,提高訂單履約率。鼓勵龍頭企業設立風險資金,採取保護價收購、利潤返還等多種形式,與農戶建立緊密、合理的利益聯結機制。引導農民以土地承包經營權、資金、技術、勞動力等生産要素入股,實行多種形式的聯合與合作,與龍頭企業結成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利益共同體。
(五)全面提高農産品質量安全水平。要組織開展以“選好産業項目、建立標準體系、創立知名品牌、完善追溯制度”為主要內容的創建活動。龍頭企業要率先實現標準化生産。嚴格農産品質量安全市場準入制度,加速推行農産品流通領域的標準化管理。我部明年將大力推進農業標準化工作,龍頭企業要積極參與,起到示範帶動作用。
(六)不斷提升科技創新能力。要鼓勵和支持龍頭企業自建研發機構,或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開展聯合攻關,重點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新品種、新産品、新技術,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要加強國際科技交流與合作,注重國際先進技術的引進和轉化。要加強與農技推廣服務部門的合作,成為農業科技入戶和培訓農民的有效載體。
(七)努力開拓國內外市場。要發展現代營銷業態,建設新型物流方式,拓寬農産品銷售渠道,研究農産品流通龍頭企業的扶持政策,積極培育大型流通龍頭企業,加快農村流通服務業的發展。積極發展外向型龍頭企業,鼓勵龍頭企業充分利用國外農業資源,開展跨國投資經營,引導龍頭企業加強對國際市場行情和國際貿易政策的收集研究,優化貿易商品結構,擴大農産品出口,提高我國農産品國際競爭力。
(八)進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和工作推進力度。扶持農業産業化是中央支持“三農”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各地要深刻理解,狠抓落實,加強督查,切實解決在落實政策中存在的問題。要深入實際,調查研究,發現典型,推廣各地的成功經驗和做法,不斷完善和強化扶持政策。
各級農業部門要適應農業産業化快速發展的新形勢,進一步提高工作指導水平。要善於面對農戶組織農業生産活動,而且要努力學會同各類市場主體打交道,尤其要深入研究龍頭企業對宏觀經濟的影響,探索新的生産組織方式和調控方式,全面提高對農村經濟的宏觀指導和調控水平。要切實加強基礎工作,制定發展規劃,搞好調查統計,強化動態監測,做好項目管理,完善培訓制度,建立健全信息網絡和信息庫,加強同有關部門的銜接與協調,不斷完善工作機制,共同推進農業産業化經營健康發展。(作者:農業部部長 杜青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