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全國科學技術大會召開在即:為創新型國家奠基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6年01月08日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北京1月8日電(記者 李斌、鄒聲文)新年伊始,全國科學技術大會即將在北京隆重開幕。

    作為新世紀我國的第一次科學技術盛會和經濟社會發展關鍵時期召開的一次重要會議,全國科技大會將吹響自主創新的號角,在中華民族發展史上留下濃重的一筆。

  圖為中關村的小學生在中科院計算所參觀其科研成果(資料照片)。缺乏創新意識和創新理念,是我國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重要制約因素之一,因此我國急需在年輕一代中培養創新精神。 新華社記者 李斌攝

    關鍵時期,重要時刻。黨中央審時度勢,高屋建瓴,為中國未來發展指明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戰略目標  

    中國曾是科學發達的文明古國。新中國成立後,這只航船走上了建設社會主義的康莊大道。科技,在經濟社會發展中佔據了越來越重要的位置:

    1956年,中共中央召開知識分子會議,毛澤東發出了“向科學進軍”的偉大號召。中國科技工作者奮發圖強,取得了“兩彈一星”等讓世界矚目的重大科技成就。

    1978年,在全國科學大會上,鄧小平深刻指出“科學技術是生産力”,此後進一步明確指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産力”。中國科技事業迎來又一個春天。

    1995年,在全國科技大會上,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明確提出實施科教興國戰略,指出要實現中華民族在21世紀的偉大復興,必須確立新的發展戰略,必須依靠科學技術進步和提高全民族科學文化素質。科教興國戰略實施十年間,我國科技事業迅猛發展,已在世界高科技領域佔據一席之地。

    歷史進入21世紀,形勢發生新的變化。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高瞻遠矚,審時度勢,作出了一系列科學而深刻的判斷,提出了極為重要的戰略舉措,為處於關鍵時期的中國進一步確定了目標,指明了方向:

    ——必須更加堅定地把科技進步和創新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首要推動力量,把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作為調整經濟結構、轉變增長方式、提高國家競爭力的中心環節,把建設創新型國家作為面向未來的重大戰略。

    ——通過理論創新推動制度創新、科技創新、 文化創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創新,大力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努力建設創新型國家……

    運籌帷幄,未雨綢繆。歷經兩年多努力,2000多名專家參與制定的《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以下簡稱《規劃綱要》)起草完畢,並在2005年底發佈,對我國未來15年科學和技術的發展作出了全面規劃和部署,成為未來15年指導我國科技發展的綱領性文件。  

    時代呼喚,歷史必然。我國已經具備建設創新型國家的基礎和條件  

    面向未來,我們站在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上。

    面對世界,我們處在一個十分重要的關口。

    縱觀當今世界,有的國家主要依靠自身豐富的自然資源增加國民財富,有的國家主要依附於發達國家獲取資本和技術。還有一些國家把科技創新作為基本戰略,大幅度提高科技創新能力,形成日益強大的競爭優勢,成為創新型國家。

    特定的國情,特定的需求,決定中國不可能選擇資源型或依附型的發展模式,而必須走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的發展道路。

    這是時代的呼喚,這是歷史的必然。

    ——如果沿襲我國長期以來的粗放型發展模式,要實現十六大提出的2020年國內生産總值比2000年翻兩番的戰略目標,是不可能做到的。大力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大幅提高科技進步對經濟發展的貢獻率,成為我們能否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宏偉藍圖的關鍵因素。

    ——人口基數龐大、重要資源人均佔有量嚴重不足、生態環境十分脆弱……中國未來的發展面臨著日益嚴峻的重大瓶頸約束。儘快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成為我們必須回答的極為緊迫的歷史難題。其根本途徑就是大力提高自主創新能力,逐步使中國經濟實現從要素驅動型增長向創新驅動型增長的重大轉變。

    ——加入世貿組織以後,我國面臨的國際環境更加開放,面臨的國際競爭也更加激烈。諸多産業創新能力薄弱、核心技術受制於人的局面,使我國在發展中難以掌握戰略主動權。要保障經濟安全和國防安全,必須不斷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扭轉我國在重要領域的關鍵技術上依賴國外的狀況。

    科學技術是綜合國力競爭的決定性因素,自主創新是支撐一個國家崛起的筋骨。值得我們自豪的是,經過幾代人的艱辛努力,我國經濟實力大大提高,科技成就舉世矚目,為我們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奠定了必要的基礎:

    ——我們具有社會主義制度的政治優勢,擁有科學發展觀的理論武裝,科教興國戰略、可持續發展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也日益深入人心;

    ——科技人力資源總量已達3200萬人,研發人員總數達105萬人年,分別居世界第一位和第二位,成為我國走創新型國家發展道路的最大優勢;

    ——已建立比較完整的學科佈局,成為我國走創新型國家發展道路的重要基礎;

    ——已具備一定的自主創新能力,生物、納米、航天等重要領域的研究開發能力已躋身世界先進行列……

    與此同時,我們必須清醒看到,在實施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這一重大戰略的過程中,我們還會面臨諸多挑戰:創新主體沒有到位、科學研究質量不高、關鍵技術自給率低、尖子人才比較匱乏、科技投入不足、創新環境不夠完善等等。這些問題如果不妥善加以解決,都有可能成為我們致力於建設創新型國家的制約因素。  

    堅定信心,埋頭苦幹。以自主創新為著力點,努力建設創新型國家  

    “不創新,肯定是死;只有創新,才有一線生機。”信息技術領域資深院士張效祥的話,代表了很多人的心聲。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大江南北,長城內外,自主創新的意識正逐漸深入人心。

    從老院士到普通科技人員,從科技界到企業界,人們紛紛行動起來,獻計獻策,坦誠建言:

    ——要改革科技投入機制,加大對自主創新的投入;

    ——要加快科技體制改革,使企業真正成為技術創新的主體;

    ——要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力求實現重大關鍵技術和核心技術的新突破;

    ——要大力培養和積極引進科技人才,做到人才輩出、人盡其才;

    ——要把自主創新提高到立法的高度,修改科技進步法;

    ——要建立健全科技工作的領導機制和協調機制;

    ——要認真做好各項配套政策措施的制訂和實施;

    ……

    從2005年下半年開始,國務院有關部門著手從科技投入、稅收激勵、金融支持、政府採購、保護知識産權、人才隊伍建設等方面,研究制定有利於自主創新的具體政策措施。

    “現在的關鍵,是要全黨全社會共同努力,從體制改革、機制完善、能力建設、財稅金融政策等方面形成鼓勵和支持自主創新的良好環境。”一位參與《規劃綱要》制定的專家説。

    “真正的核心技術是買不來的。”正如溫家寶總理所要求的那樣,必須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作為國家戰略,貫徹到現代化建設的各個方面,貫徹到各個産業、行業和地區,努力將我國建設成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創新型國家。必須加強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在引進技術基礎上的消化吸收,在關鍵領域掌握更多的自主知識産權,在科學前沿和戰略高技術領域佔有一席之地。

    我們期待著,即將召開的全國科技大會將進一步統一思想,凝聚力量。

    我們期待著,中國科技工作者能繼續發揚不甘人後、奮發圖強、無私奉獻的光榮傳統,和其他各界人士一起,為建設創新型國家添磚加瓦,共創偉業!(完)

 
 
 相關鏈結
· 科技進步對中國奶業發展貢獻率提高到50%左右
· 《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專題組副組長談戰略制定
· 天津市委書記:自主創新要超前認識超前行動
· 迎接全國科技大會 高奏自主創新凱歌
· 全國科學技術大會即將召開:又一個科學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