奠定科技騰飛的堅實基礎——訪《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戰略專題組副組長王元
編者按 全國科技大會召開在即。此次大會之所以廣為社會關注,是因為大會的一項重要任務,便是確定國家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我國未來15年科技工作如何總體部署,不僅是一項科技戰略工作,也是黨和國家全局性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規劃的實施,將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産生深遠影響。新華社已于近日播發國務院發佈《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的消息,讀者對此十分關心。記者近日就規劃制定中的總體戰略問題,採訪了《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戰略專題組副組長王元。
記者:未來15年是我國的重要戰略機遇期,作為中長期科技規劃的戰略定位是什麼?
王元: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對科學技術發展做出前瞻性、戰略性和全局性的部署,是中長期科技規劃戰略研究的核心內容。
記者:當代科學技術已經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主導力量。面對這種總體態勢,世界各主要國家都做出了怎樣的戰略選擇?
王元:從近年的情況看,世界主要國家都將促進科技創新作為國家發展的基本戰略。美國政府把保持在科學知識最前沿領先地位作為國家戰略目標;英國政府提出必須確保科學基礎的優異和強大,並把創新作為提高生産效率和加快經濟增長的核心;日本政府相繼提出了科技創新立國和知識産權立國的國家戰略;韓國政府提出必須在國家層次上制定和執行以科技為基礎的政策,為國家發展探索新的道路。同時,各國都把科技投資作為戰略性投資,並積極超前部署和發展戰略技術及産業,力爭取得戰略優勢。
記者:面對激烈的國際競爭,我國應當如何確立科技發展戰略的總體思路?
王元:走創新型國家發展道路是我國面向2020年的戰略選擇。半個多世紀以來,世界上眾多國家都在各自不同的起點上,努力尋求實現工業化和現代化的道路。有些國家主要依靠自身豐富的自然資源增加國民財富,有些國家主要依附於發達國家的資本、市場和技術,還有一些國家把科技創新作為基本戰略,大幅度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形成日益強大的競爭優勢。國際學術界把第三類國家稱之為“創新型國家”,有20個左右,如美國、日本、芬蘭、韓國等。特定的國情和需求,決定了我國不可能選擇資源型和依附型的發展模式,必須走創新型國家的發展道路,其基本的含義,就是要加快實現經濟增長方式從要素驅動型向創新驅動型的根本轉變;使得科技創新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內在動力和全社會的普遍行為;最終依靠制度創新和科技創新實現經濟社會持續協調發展。
記者:對於中長期科學技術發展規劃的指導方針有哪些研究成果?
王元:關於我國未來科技發展的指導方針還在不斷深入的研究之中。作為學術研究,我們提出,從現在起到2020年,我國科學技術發展的指導方針應當是:以人為本,自主創新,重點跨越,支撐和引領經濟社會持續協調發展。
記者:這次科技戰略規劃的規劃期到2020年,這一時期我國將提出怎樣的科學技術發展目標?是否還有更為長遠的考慮?
王元:在認真研究的基礎上我們提出,在2020年我國的科技創新能力從目前的世界第28位提高到前15位,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支撐,併為我國在本世紀上半葉成為世界一流科技強國奠定堅實基礎。
從現在起到2050年,我國科學技術發展進程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2006-2010年),調整科技發展戰略,完善國家創新體系,落實科技發展戰略部署,為建設創新型國家奠定基礎。第二階段(2011-2020年),加速科技發展,提高自主創新能力,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第三階段(2021-2050年),科技持續發展,進入創新型國家前列,成為世界一流科技強國。
記者:科技發展的重點任務是規劃戰略研究的中心內容,未來15年我國將按照什麼樣的原則進行總體部署?
王元:在對各個專題的建議進行研究後,我們認為,未來科學技術發展應當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部署:
一是實施一批重大戰略産品和工程專項,務求取得關鍵技術突破,帶動生産力的跨越式發展。重大戰略産品和工程事關國家長遠和戰略利益。一項重大戰略産品計劃的成功實施,不僅能夠有效帶動相關學科、技術和産業的發展,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而且能夠充分體現國家意志,提升國際地位,振奮民族精神。
未來15年,我國應根據國情和需求,把握科技發展的機遇,在關係國計民生、國家安全的重點領域組織實施重大戰略産品和工程專項計劃。
二是確定重點領域,發展一批重大技術,提高國家整體競爭能力。立足於我國國情和需求,在全面安排的基礎上,對重點技術領域進行規劃和佈局,一方面支撐當前經濟和社會發展,有效服務於重大戰略産品和工程專項的順利實施;另一方面提高科技整體競爭力,引領未來經濟社會發展方向,併為凝練新的重大專項奠定基礎。
三是把握科學基礎和技術前沿,提高持續創新能力,應對未來發展挑戰。穩定發展基礎學科,高度關注和重點發展交叉學科。必須堅持學科推動和需求牽引相結合,堅持穩定支持和超前部署,重視科學的長遠價值,實現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協調發展。
四是深化改革,構建適應市場經濟體制和科技自身發展規律的新型國家創新體系。強化國家公共科技基礎條件平臺建設,為全社會科技創新和産業化活動提供有效支持。創造良好發展環境,加速實現高新技術産業化。
記者:為了保證科技發展目標的實現和戰略任務的落實,課題組研究提出了哪些重大措施?
王元:為了保證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的實現,我們提出了10個方面政策措施,這裡不可能詳細解釋,只能簡單列舉一些。例如,要建立以企業為核心、産學研有機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構建軍民結合、寓軍於民的國防科技創新體系,建立科學技術研究與高等教育緊密結合的知識創新體系等方面的政策。大幅度增加國家科技投入,提高科技投入效率;培養和凝聚高層次優秀人才;改善國家科技基礎條件,實現科技資源共享等方面的重大措施。以及加強科技宏觀管理,整合國家創新資源;積極擴大國際合作,廣泛利用全球科技資源;發揮區域優勢,構建富有特色的區域創新體系;提高全民科技素質,培育創新文化和全社會創新精神等方面的戰略性舉措等。
我們相信,經過持續不懈艱苦努力,中國科技界一定能夠取得新的、偉大的科學和技術成就,把我國建設成為一個強大的、對人類文明進步做出巨大貢獻的國家。(金振蓉)